杨进旭
摘要:推进素质教育,离不开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缺少劳动锻炼,劳动观念淡薄;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受场地、师资等条件限制,课程的开设存在一定困难,有的即使开了也难以保质保量;由于缺少必要的劳动技能,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改变现有的劳技课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满怀激情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确实迫在眉睫。
关键词:本地资源优势;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能
多年来,《劳动与技术》这门学科在许多小学难以正常开展,受师资力量、家长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劳技课成了“纸上谈兵”,甚至演变成了自修课、作业整理课。就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被悄悄地磨灭殆尽。河南省偃师市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各种企业星罗棋布,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相对发达,如翟镇的针织业、城关镇的制鞋业、缑氏镇的葡萄种植、邙岭镇的苗圃、大口镇的蔬菜大棚等。有相对较多的熟练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这些优势开展劳技教学活动,既能更好地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也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健全人格打好基础。为此,我们提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促进劳技课程改革与整合”的要求,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让劳技课走出课堂
我们把城关镇前杜楼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班级,把前杜楼葡萄园、新寨苗圃、前杜楼鞋厂作为劳动实践基地。2015年4月,笔者和该校几位老师一起带领学生,到前杜楼葡萄园管理葡萄,让学生亲身体验修剪枝条、除草、浇水、防治病虫害;到新寨苗圃里学习种植,让他们亲身体验挖坑、放苗、培土、浇水、给苗儿除草、防治病虫害。在室外课堂,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大家相互合作,从而对劳动有了更深刻认识,技能得到强化。5月,又帶领学生们到前杜楼鞋厂学习制鞋,使他们亲历了整个制作流程,初步掌握了制鞋技术,感受了鞋艺的蓬勃生命力。9月是葡萄成熟的季节,老师带领学生们到葡萄园学习采摘,学生们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以及丰收的喜悦与满足。这样的活动,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让他们养成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果实的良好品质。
请“专家”走进劳技课堂
我们将三年级和五年级小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分成了若干个班——种植班、养殖班、手工制作班等,每周五下午,定期请不同的专业能手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使之学习掌握劳动技能及方法。另外,结合教材内容,请一些有特长的家长到校给学生进行技术培训,因为授课带有乡土气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特别高昂,劳动技能有了飞跃式的提高。
劳动与技术教育缺少了广大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认真办好家长学校,举行家长教育讲座,让家长意识到在生活中要有随时随地指导学生劳技训练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督促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家乡的情感,又能使学生养成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和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积极探索,大胆改革
将教材内容和本地资源有效整合,还需要对本地资源进行挖掘开发。洛阳作为九朝古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而素有“九朝古都七在偃”之说的偃师,也有很多名人轶事、典故传说等;再加上特殊的小流域气候、特殊的地理条件,偃师形成了别样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通过对这些资源的盘点挖掘,可做到劳技课教学时有的放矢。比如,大棚蔬菜、银条种植、鲜花基地、农家乐等。丰富的资源为劳技课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粘贴画中所需的树叶、小石子、粮食作物,插花中所需的各种野花野草等。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基地,如与农家乐挂钩将其作为旅游和环保基地将杜甫墓、任西和烈士墓及偃师烈士纪念馆作思想教育基地等。这些素材的挖掘和基地的创建,有效地缓解了劳技课教学中遇到的材料、设备等供需矛盾,以及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劳技教学的正常有序的开展。
加强学科间整合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各学科各类活动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都可与劳技教育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机渗透。劳动与技术课上,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劳动兴趣、劳动观念、劳动习惯;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家乡的教育;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品德课上,让学生明白劳动创造财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主题班会上,让学生感受校园环境的美与师生劳动是分不开的,从而更加热爱劳动。总之,各地都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广大劳技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将之融入劳技课教学中,从而缔造出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美丽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河南省偃师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