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需求波动管理下的“低端锁定”生成图景

2017-03-25 01:52丁蕾张所地
软科学 2017年1期

丁蕾+张所地

摘要:在对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活动进行时间维度解构基础之上,采用完全信息动态斯塔克伯格博弈模型,对跨国公司需求波动管理下本土代工企业升级早期的低端锁定生成过程进行剖析。结果发现:跨国公司需求波动管理条件下,有升级能力的代工企业进行灵活生产投资是较产能升级投资更有吸引力的博弈选择,除非有超过阈值的适当政府协助,否则理性代工企业不选择产能升级投资,这是大部分本土代工企业陷入升级早期低端锁定的根本原因。同时,各类成本和需求分布的变化对代工企业固定和灵活生产投资数量以及均衡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需求波动管理;产能升级投资;灵活生产投资;全球供应链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1.14

中图分类号:F272;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1-0063-04

Abstract:Based on a deconstruction of upgrading activity in global value chain via time dimension, this paper adopts dynamic Stackleberg game model under complete information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lowend locking process in OEMs early upgrading stage under MNCs demand volatility management.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demand volatility management, rational OEM would prefer capacity investment on flexible production than capacity upgrading, unless there is sufficient government support above threshold level. It also discusses how types of costs as well as demand distributions affect OEMs behavior under flexible production.

Key words:demand volatility management; capacity upgrading investment; flexible production investment; GSC

引言

低端锁定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嵌入GVC后期遭遇的一种发展瓶颈现象,指在全球化的产品分工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企业虽嵌入协作网络当中,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被限制在价值创造的低端位置[1]。低端锁定现象最早出现在巴西南部赛诺谷,该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嵌入皮革鞋业GVC并发展成为主供美国和欧洲市场最大的鞋业供应商,但由于长期锁定在低端制造环节,90年代遭遇内外压力后产业迅速空洞化,近70%的企业净利率下降,整个集群发展陷入停滞[2]。21世纪以来,中国的出口代工企业也经历了类似低端锁定状况:2011年参加广交会的电子配件厂商毛利率只有4%~5%,是历史数据的一半①

;2013年商务部对10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平均出口利润率不足3%②

;2014年烟台辖区近300家出口服装企业中,出口平均利润率仅为3%~5%③。

英国学者Schmitz最早对巴西赛诺谷鞋业集群进行了跟踪和调研[3~5]。其后该问题引起了发展中国家学者的关注。我国学者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但内容主要是突破策略,低端锁定形成的机理很少有专门探讨。对该类文献中涉及的锁定成因进行归纳梳理,可分为内部和外部成因。内部成因包括能力和动力两个方面:本土企业缺乏调适、更新、重构、再造资源的动态能力[6];企业家心智模式不适,缺乏先天动力源[7,8]。外部成因则主要包括价值链(网络)结构与治理、本土集群网络合作行为以及政府部门介入绩效[2,6,9,10,11]。现阶段研究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宏观和中观角度的研究颇多,对微观层面研究较少,仅卢福财[1]的简单博弈模型研究;二是对跨国公司治理動机研究不足,在大多数低端锁定研究中都显性或隐性假设跨国公司代工企业有主观升级限制动机,这并不符合大多数事实,因为二元买供关系中代工企业对跨国公司的市场地位很少形成威胁,此外跨国公司也有稳定供应链成员的需要,不会随意损伤代工商利益或替换代工伙伴,因而客观上形成某些不利升级的情况并非源于跨国公司的主观升级限制,真正的治理动机是自身的管理需求如成本和需求波动管理,将客观形成的升级困难理解为跨国公司的主观限制会阻碍对低端锁定问题生成机理的正确认识;三是对锁定成因逻辑基础升级活动的界定较模糊,未能从时间维度上对升级活动给出合理划分,从而明确锁定的不同类型;四是对时间维度下早期升级活动的研究不足,这一产业集群升级进程中大部分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学术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本文对升级活动进行了时间维度的解构和划分,认为产能升级是价值链升级初始阶段的必由之路,大多数代工企业正是在这一阶段停滞不前陷入低端锁定。在此基础上,对二元买供关系进行生产运营视角的主体互动斯塔克伯格博弈分析,刻画了跨国公司进行需求波动管理的情境下代工企业陷入升级早期低端锁定的微观图景。

1全球价值链中升级的时间维度解构

全球价值链领域中升级概念由Humphrey等提出,包括过程、产品、功能升级3个阶段[12];Gereffi还提出门类和市场链升级[13];刘维林对上述概念进行了综合,提出GVC价值活动存在两种分解形式,一是按照功能链条进行垂直分解,二是按照产品复杂性和产品部件所形成的横向分工与角色分配,对GVC的国际分工来说,二者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暗含升级活动的时间维度解构可能是两个架构中的多种可能[6]。

上述升级活动界定是基于多案例研究综合得出的结果,如果将研究对象锁定在同一企业,则以上升级过程描述都无法恰当地完整地描述升级的时间维度进程,具体地,在过程与产品升级之间产能升级这一重要环节被忽略。企业在过程升级之后往往需经由产能升级阶段进行利润积累,然后才形成可进行产品升级和进一步的功能升级、门类升级和市场链条升级的潜力。由此,本文对升级活动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升级研究主体聚焦在同一企业,升级活动的时间维度解构可用图1、图2两种模式描述。

模式一:过程-产能-产品-功能-部门间-市场链。

在上述两种模式中,产能升级均处于升级的早期阶段,据Samuel[14]的研究,大多数企业正是在这一阶段被阻挡在升级之路上。现有研究多是在对典型成功升级企业的中后期升级活动的总结,本文研究旨在剖析升级早期企业被低端锁定的深层次原因。

2跨国公司的治理动机:需求波动管理

生产者对需求波动进行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市场经济初期,生产者通常会通过增加或减少雇员数量来缓冲需求波动风险。资本密集时代产生了商品品类限制的需求波动管理方法。这种需求波动管理是以消费者福利损失为代价。随着技术进步催生产品的创新和竞争加剧,商品品类限制淡出需求波动管理的视野。Hau Lee的研究指出:当今全球生产网络应对需求波动的方法是将成品组装的时间延后到来自销售点的数据落实之时。前跨国企业职业经理人Samel退休之后对新型需求波动管理进行了研究,将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新兴经济国家代工企业具有的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能力定义为灵活劳动力安排。他指出:对跨国公司来说,本土企业适应需求波动能力的重要性远胜于廉价劳动力成本。跨国公司要求当地加工装配企业同时具备规模和范围经济的生产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相应的,这些企业的升级障碍可能并非来源于传统GVC理论中的治理因素,而是源自世界需求市场的高波动性[14]。

3供应链主体互动建模方法

供应链问题建模方法包括:运筹与最优化概率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博弈论方法、嵌入式和仿真建模[15]。其中,博弈论方法是描述非中心化决策情境中各主体互动行为和结果的得力工具。因此,本文采用博弈论方法对二级国际供应链中跨国公司和本土代工企业的交易互动行为进行建模。企业间的交易关系,大都表现为供需合同形式[16]。按照合同形式又可将供应链合同博弈模型分为批发价格、回购收益共享、数量柔性以及销售减免模型[17]。上述模型中除批发价格模型外,均为供应链协调类模型,仅出现在卖方主导供应链中,本文所研究的二级全球供应链是买方主导,适用批发价格模型。按照需求特征,供应链合同博弈模型又分为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需求模型,不确定性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无法用确定的函数形式表示的需求,如需求服从某一概率分布、需求函数中含有随机变量、需求不平稳、需求为随机的时间序列以及需求具有模糊性等[15]。跨国公司所面临的需求高波动环境适用于需求服从某特性概率分布描述。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不确定性需求下的批发价格合同模型来刻画二级国际供应链中跨国公司和本土代工企业的交易互动,揭示升级早期低端锁定的生成图景,建模框架如图3所示。

4模型描述

41博弈参与主体

本文研究二级全球价值链中的一个跨国公司和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代工企业。代工企业受跨国公司委托生产某单一商品,跨国公司以批发价格(w)合同向代工企业采购后贴牌在终端市场以价格r出售。跨国公司是全球价值链治理的主导方,旨在需求波动性管理的治理必然选择批发价格合同,将需求波动的风险转移到代工企业。

42博弈顺序

跨国公司向代工企业提供某单一产品需求订购意向,并由跨国公司告知该产品市场预期需求状况,代工企业决定是否接受提议,如接受,代工企业将事先决定生产投资模式和数量,跨国公司在事后观察到实际市场需求后决定批发价格和采购数量并对代工企业下最终订单。

假设期初代工企业得到的市场预期需求状况为真实,跨国公司将在能使代工企业接受提议的情况下最大化利润。代工企业面临两种模式投资形式,一是进行产能升级投资,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并保证最大需求时的生产供给,承担需求波动时的闲置风险以及专属性投资在事后定价中的被动性风险;二是进行非升级性生产投资,在生产能力不足時做灵活生产安排,将超过供给能力部分外包给合作企业,这需要代工企业在期初进行灵活生产投资。

43需求环境

最终市场面临不确定性需求D。令F(x)表示此商品需求连续可微概率分布函数,f(x)表示概率密度函数,(x)=1-F(x),假设对任意x≤0,有F(x)=0,对任意x>0,有f(x)>0。

可见,在灵活生产投资模式下,代工企业根据各类生产成本的大小决定在固定生产和灵活生产投资间的数量分配。固定生产投资的数量随一次性生产投资成本和单位生产成本的降低而增加,随灵活生产中采购成本提高而增加。跨国公司的最优批发价格随一次性生产投资成本和单位生产成本的降低而增加,随灵活生产中采购成本提高而增加。

52产能升级投资选择下的博弈均衡

企业选择产能升级,意味着扩大产能,降低了单位劳动成本。在此情况下,除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外还将保证最大需求时的生产供给,假设产能升级投资正好覆盖最大需求,即K=maxD=b,产能升级投资后代工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大大降低,cup

命题3:代工企业进行产能升级投资K=maxD=b时,跨国公司提供批发价格w*=ckb+cupS(b)/S(b),代工企业得到的利润仅能覆盖机会成本,即π*o=0。跨国公司得到全部链利润,且该利润大于在等量非产能升级投资时的链协调利润:π*b=rS(b)-cKb-cupS(b),π*b>Π(K=b)。

6数值模拟

假设不确定性需求服从参数为λ的指数分布,产品终端市场销售价格r=1,灵活生产规模F=15,考察各项成本变化以及需求变化对均衡结果的影响。表1显示随固定生产投资单位成本CK增加,代工企业选择更少的固定生产投资数量,而更多依赖灵活生产合作企业生产来满足跨国公司的订单。同时,这种生产模式安排使固定生产投资单位成本CK增加后,代工企业的均衡利润反而得到一定提升。随固定生产单位成本CF增加,代工企业选择更少的固定生产投资数量,而更多依赖灵活生产合作企业生产来满足跨国公司的订单,同时,代工企业的均衡利润得到一定提升。随灵活生产购买成本cfp增加,代工企业选择更多的固定生产投资数量,而减少对灵活生产合作企业的依赖,同时,代工企业的均衡利润下降。说明代工企业在灵活生产安排模式中对合作企业产品的购买价格进行控制是保持利润水平的重要方式。当灵活生产投资成本CF<7时,代工企业会采取灵活生产投资;同时随CF的减少,政府需要付出的升级补贴g增加,与前文结论一致。当需求分布均值1/λ由20增加至40时,代工企业的固定生产投资数量K增加,同时,代工企业的均衡利润得到提升。

7结语

从时间维度对GVC中的升级活动进行解构之后,本文将低端锁定现象划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并对需求波动管理下早期低端锁定的生成图景进行了刻画。研究表明在跨国公司进行需求波动管理的环境下,本土代工企业进行灵活生产投资是一项吸引力的博弈选择,除非有超过阈值的适当的外力协助,否则理性代工企业不会选择产能升级投资,从而导致企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境。各类成本和需求分布的变化对博弈均衡中代工企业灵活生产投资的固定和灵活生产投资数量以及均衡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以市场需求为首要战略导向,且产能升级投资决策是建立在现实利润比较基础上的理性选择,在不具备足够议价能力的条件下,企业不会冒险进行产能升级投资。因此,早期低端锁定困境可能更多需要来自政府或企业群体如行业协会的合力突破,而非单个企业自身的尝试。本文后续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对代工企业决策模型本身的深化研究,如不对称信息下的拓展;二是对由跨国公司需求波动管理外部导致的早期低端锁定进行针对性策略研究,即从政府介入和微观企业群体合作角度考察可能存在的突破路径。

参考文献:

[1]卢福财,胡平波.全球价值网络下中国企业低端锁定的博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23-32.

[2]Schmitz Hubert. Global Competition and Local Cooperation Success [J]. World Development, 1999, 27(9):1627-1650.

[3]H Schmitz. CollectiveEffciency and Increasing Returns[R]. IDS Working Paper,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University of Sussex,Brighton, 1997. 50.

[4]H Schmitz. Responding to Global Competitive Pressure: Local Cooperation and Upgrading in the Sinos Valley, Brazil[R].IDS Working Paper,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University of Sussex,Brighton, 1998. 82.

[5]H Schmitz. CollectiveEffciency: Growth Path for Small-scale Industry[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5, 31(4): 529-566.

[6]刘维林.产品架构与功能架构的双重嵌入——本土制造业突破GVC低端锁定的攀升途径[J].中国工业经济,2012(1):152-160.

[7]胡大立,刘丹平.中国代工企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成因及其突破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3):77-81.

[8]胡大立.我国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诱因及其突围[J].现代经济探讨,2013(2):23-26,36.

[9]杨水利,易正广,李韬奋.基于再集成的“低端锁定”突破路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6):122-134.

[10]康志勇.禀赋结构、适宜技术与中国制造业技术的“低端锁定”[J].世界经济研究,2009(1):3-7,14,87.

[11]时磊.制造业技术“低端锁定”和升级困境的摆脱——Lucas“人力資本”模型的修正与深化[J].中国经济问题,2006(5):55-62.

[12]H Humphrey J and-Schmitz. 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J]. Regional Studies, 2002, 36(9): 1017-1027.

[13]G Gereffi.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48: 37-70.

[14]M.samel Hiram. Upgrading under Volatility in a Global Economy[R]. Working Paper 102139/ssrn.2102643, 2012.

[15]高峻峻,王迎军,郭亚军等.供应链管理模型的分类和研究进展[J].中国管理科学,2005(5):118-127.

[16]张龙,宋士吉,刘连臣等.供需链管理中合同定量研究及其发展[J].控制与决策,2004(10):1081-1085.

[17]P Cachon.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with Contract[J].Chapter 6 in the Handbooks in Operation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North-Holland, 2001.

(责任编辑:冉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