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英译策略研究

2017-03-24 21:52褚凌云
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饮茶译者译文

褚凌云

中国茶文化英译策略研究

褚凌云

(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哈尔滨15002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茶文化作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特征,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尝试从异化和语义翻译的角度分析经典茶文化译作中的典型例子,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茶文化英译的原则和策略,以期为后续茶文化相关典籍的汉英翻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茶文化;英译;翻译策略

1 引 言

20世纪80年代伊始,西方的翻译研究中开始出现“文化转向”。自此,翻译研究者们不仅仅关注“如何翻译好一篇文章”和“如何进行好翻译行为”等传统问题转向翻译问题研究的描述性解释。这一转向更加关注能够影响和决定翻译效果的因素,建立文本特征和翻译文本的关系,发掘翻译对某一特定团体的作用,总结不同文学体裁的翻译等。因此文化转向给翻译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今,翻译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1]。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化中,茶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历史地位十分重要。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中国几乎人人喝茶,正如俗语所说:开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为了扩大中国茶文化的影响,许多茶文化的经典著作被译作英语如:《茶经》、《续茶经》、《东方清韵——品味中华茶文化》等。

2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

直至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仍然是“灰姑娘”,不受学者的重视。人们主要探讨“译文的准确”和“忠实性”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迎来了真正的突破。从那时开始,翻译研究和实践进入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如语境问题、文化问题、历史问题和习俗问题等。这种转变被称为“文化转向”[2]。根茨勒[3]认为文化转向让研究者更好的了解翻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的作用,编辑的作用,出版社的作用,出资人的作用等,决定翻译策略的标准等。文化转向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西方学者开始挖掘翻译研究中的文化作用,硕果累累。

3 文化研究中的翻译转向

该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Richard Hoggart和Raymond Williams为代表。二位学者认为文化是一种过程,是集体的倾向而非独立的实体[4]。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背景相同,也是一项飞速发展的跨学科的研究。因此在文化研究中必然也存在“翻译转向”。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主要涉及权力关系和文本研究等。翻译的原文本和译文本中存在着文化之间权利的争斗。为了了解真实的翻译的过程,我们必须要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4 茶文化英译策略

4.1 茶名翻译

茶文化典籍中有许多文化承载词汇和表达,这些词汇给译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正确理解这些文化承载词汇是翻译的基础和前提。文化承载词指专有名词、专有词组、习语等能够反映某国家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具有文化特点的词汇。这些词汇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无法在目标语国家找出相应的译文。如:“龙图”、“凤饼”、“茶宴”、“茶礼”等。以“茶宴”为例,“茶宴”一词最早始于南北朝山谦之的《吴兴记》一书,书中写到:“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守茶宴于此”。译文:“The two procurators of Wuxing and Piling provide a tea feasthere each year.”分析:原文中的“茶宴”并非名词,而是动词词组“采茶宴会”的缩写,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目标语中很难找到与“茶宴”相对应的词,因此译者只能舍弃原文“茶宴”一词的丰富内涵,只译出其表面意义。

词汇上的文化鸿沟和冲突很难在目标语中找到适当的对等词汇,译者面对这样的词汇需要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根据具体语境的意义和作用,译者应该选择能够将文化信息最大程度的传译到译文的翻译方法,如:音译法、音译加意译法,直译法、直译法加意译法。

4.2 茶形翻译

我们在《茶经》和《续茶经》中可通过茶名看出茶叶种类的丰富。茶名的来源和外形决定了茶叶种类的多样性。《茶经》和《续茶经》中的许多茶名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御苑玉芽”、“虾须”、“雀舌”、“蟹眼”、“碧玉池”等。这些比喻通常用来描绘茶叶的外形,因此,译者可以采用语用翻译的策略来传译原文的意义。语用学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信息交流活动,它重视语言交流中的语用意义,强调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的同等语用效果。例如“金坛雀舌”翻译为Jintan Queshe(Sparrow-tongue,a type of Chinese tea shaped like sparrow tongue with sharp ends,ivory-like color)。金坛雀舌为中国特有珍稀茶种,在国内尚且鲜为人知,更不用说国外人士了。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充分考虑文化地域差异的因素,在音译的基础上添加注释。这样的译文不仅能够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同时也能让目的语读者对该茶种有初步的认识,很好的发挥了翻译的文化传播的作用。

4.3 茶色翻译

茶色也是茶叶命名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龙团胜雪”、“白茶”等。为了将这些茶叶的色泽传递给读者,以上的茶名可译成Longtuan Shengxue(Dragon Ball Snowy White),Baicha(White tea)。这样的情况,音译法和语义翻译法相结合能够更加准确地向外国读者传递中国茶品的茶形。

茶诗中也有对茶品的生动的描述。茶具有美感,色彩丰富。茶叶根据其产地采摘时节、生长时期和叶子上的绒毛可以大致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蓝茶)、黑茶、黄茶、白茶等。茶与泉水、器皿、宴会、亭台楼阁轩榭有关,这些都与色彩紧密相连。因此许多茶诗都用色彩鲜明的词汇。如:“青琼”、“绿髓”、“金饼”、“白膏”等。

“青琼”指的是绿茶。“青”字和“琼”字还有优雅之意,所以译文用“jade”来传达颜色。“绿髓”指的是茶叶中的汁液。“髓”字在中文中指浓稠的液体,所以译文中使用“cream”来传达意义,因此“绿髓”译为“green cream”。

4.4 茶汤翻译

茶文化中有许多生动的词汇用来形容茶汤,尤其是茶汤的颜色,茶髓和沸水的声音。翻译这些词汇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这类词汇的内在含义。如:“蟹眼”、“瑟瑟”、“鼓浪”等。蟹眼译作Xieyan(Crab Eye);瑟瑟译作Sese(Gurgle Bubble);鼓浪译作Gulang(Dimple Ripple)。从上面的译例中不难看出译者可以使用语义翻译法来翻译茶名中修辞手法-暗喻,头韵和尾韵用来翻译重复词以此表达声音中的美学含义。

4.5 茶具翻译

茶具是茶道和饮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茶经》中,很多茶具的名称是文言文,很多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踪迹难觅。所以译者在处理这样的词汇是可以使用汉语拼音和语义翻译相结合的方法。如:

莒:莒以竹织之,高一尺二丈,径阔七寸……。

译文:Ju:Ju,the charcoal basket is usuallymade out of bamboo straps,1.2 feet in height and 7 inches in diameter.

原文是对茶具中“莒”的介绍。“莒”是一种专门用来装木炭的篮子。译者在翻译时,用“莒”的用途来作为“莒”的英文译名。在接下来的译文中,译者将“莒”的拼音翻译出来以充实读者对于“莒”的了解。

5 结 语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必然带来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紧密,社会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强。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茶文化翻译在国产茶叶的对外交流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目前国内对于茶文化英译的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尚待发展,以期为我国的文化输出贡献力量。

1 谢天振.译介学.北京:译林出版社,2013:125-126.

2 Bassnett,S.&Lefevere,A.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54-155.

3 Genzler,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London&New York:Roulege,1993:57-58.

4 Richard Hoggart&Raymond Williams,A.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 Sourcebook.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13-115.

5 李立春.茶叶国际推广中的翻译策略研究.福建茶叶,2016,(4):40-41.

6 陈军.中西茶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研究.茶叶,2016,42:218-220.

“2017科学饮茶周”圆满落幕

中国茶叶博物馆和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联合举办的第10次“科学饮茶周”4月14日——21日在杭州举行。4月20日,杭州联络处邀请刘祖生、胡月龄、俞永明、徐南眉、王立、陈席卿、叶水娟等7位资深老专家在中茶博双峰馆区坐镇,示范泡茶奉茶,答疑解惑,广大市民朋友和外国友人分享科学饮茶知识。

在本次科学饮茶周,中茶博的老师们还到访了浙江大学、城西中学以及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茶文化讲座+茶艺体验是本次校园行的主要活动,这五彩的茶叶通过中茶博老师的讲述,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还有滋有味。让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酷似“蜻蜓头”的铁观音了,老师形象的讲述,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尝遍这五彩的茶叶。

每一场活动中的茶艺体验环节是同学们参与度最高的了,学会了识茶,就要开始泡一杯茶了。泡茶不仅是投茶、注水的简单动作,还可以是美的享受。同学们在茶艺师的指导下,把一杯茶赋予了一点艺术气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余,大家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享受一壶好茶,品味美好的生活。

在活动现场,市民朋友们品尝了老专家泡的茶,都连连称赞“这茶真好喝!”并且,趁机向老专家们请教与茶有关的问题。

小孩子能喝茶吗?

专家答:小孩子可以喝茶,而且应该引导儿童养成饮茶的良好习惯。但注意不要喝浓茶,晚上不喝茶。应该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茶方式。经常喝一点淡茶,可明显补充儿童对锌、氟等无机物的需要,能有效预防龋齿。另外,适当饮茶能加强胃肠蠕动,促进消食除腻。

如何辨别真假西湖龙井茶?

专家答:辨别西湖龙井茶的真伪要分为“干看”和“湿看”。干看,就要观察茶叶的外形是否扁平光滑、色泽嫩绿,闻起来是否有豆花香等等。湿看,就是品尝了,正宗的西湖龙井茶味鲜爽甘醇、不涩口。

喝茶可以减肥吗?

专家答:适度饮茶有帮助消化、利尿的作用,也有利于减肥。

(相关图片见彩页)。

(中国茶叶博物馆)

Probe int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tea culture

CHU Lingyun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cultural exchanges across different nations have kept increasing.Tea culture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long history.The present paper aims at summarizing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tea culture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by analyzing the examples in classical tea translation tex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oreignization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so as to assist the translators to translate other related texts.

Tea culture;translation;translation strategies

TS971.21;H315.9

A

0577-8921(2017)02-102-03

2017-04-06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年度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范式研究”(HSDJY08(Z));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教育厅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课题)“翻译生态学视域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范式研究”(GJD1215018);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年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生态化模式研究”(15EDB01);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年度规划项目“翻译的生态学研究”(15YYE02)。

褚凌云(1980年-),女,研究方向: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饮茶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 Like Thinking
四季饮茶与健康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月下饮茶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