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新形势下文化馆、站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有益探索
◎王燕
基层群众文化是组成我国文化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代表着基层群众对文化的渴望和追求。群众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独特社会文化,表现出和其他文化不同的价值,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基层群众文化的主体是所有从事文化的人们,它表达的手法通俗易懂,表达的内容较为丰富,如何以各种形式将文化传播到社会中去,没有任何限制,目的都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社会进步。
基层群众文化 文化馆站 队伍建设 要求
想要促进基层乡镇文化事业健康稳步发展,要求相关人员需坚持“立足阵地、面向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如何加强专业和业余文化骨干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各类文体活动的质量?如何将馆办活动与乡镇的群众文化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之更具广泛和持久性?在此,笔者做了简单的探索。
基层文化馆、站是广大乡镇业余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爱好者之家,是业余文体组织的纽带。所以,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并努力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就要求加强骨干队伍的建设力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做到:第一,加快文化的体制机制改革进度,加快选人用人机制的改革步伐,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充实基层乡镇文化工作队伍力量,吸引优秀文化建设人才;第二,建设好有合理结构的文化队伍系统团队,这其中包括:基本文化队伍、咨询辅导队伍、业余文艺团队、特色文艺队、文化志愿者团队,这样可以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文化队伍;第三,加大文化建设队伍的培训力度,一是制订实施文化人才培训计划,逐步提升文化馆、站干部、馆员的素质,二是邀请专家对作品进行讲评,和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文艺创作水平提高,三是定期举办相关人员的培训班,提高文化人才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近几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资力度,极大地促进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大发展。目前,就笔者所在的江源区,一些村镇建有了文化站、农家书屋及农村文化大院等机构。新局面必然出现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信念,努力地以为他们提供文化服务为天职,认真探索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规律。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我们除了要做好文艺培训和日常辅导,还应该大力发展通俗文化。在现阶段的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中,民间通俗文化不被重视,甚至受到抑制。这是极为不妥的。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贴近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直面平凡人的内心世界,往往最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自娱自乐的活动,也最易于群众参与。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意愿,改变作风,改变习惯,提高工作内容的兼容性,逐步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让他们在和睦的活动中,享受自由自在的快乐,提高生活的审美情趣。
广场文化是现代城市综合文化实力的展示,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体现。以笔者所在的县城而言,广场健身活动几年来盛而不衰,参与人群极其广泛,大到古稀老人,小到幼稚儿童,每个广场的参与人数都在一二百人以上。广场文化主要有以下活动方式: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娱乐演出活动。通过长期的参与和观察分析,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第一,广场文化有利于减轻人们的疲劳和压力,得到精神的愉悦;第二,广场文化应该考虑到多数人的审美心理和活动习惯,突出广泛性、公益性特点;第三,应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紧跟文化发展的时代潮流,摒除与精神文明相违背的腐朽落后的“精神垃圾”;第四,加强组织、科学管理,培训辅导领头人,从而做到有条不紊。
社区以其独特的功能,开辟出具有独立作用能力的自主空间和自主领地,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和灵魂。开展社区文化,有利于培育社区精神,陶冶社区群众的情操,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所以,我们必须把握社区建设动向,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积极有效地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之中。为此,一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实事求是,提升服务质量。二是强化创新意识,用新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吸引群众,用科学的、进步的文化内容,影响人们的思想灵魂,营造良好的氛围。三是强化社区文化特色,紧密联系居民生活,吸引居民的参与,形成一个百花争艳的社会大观。
总之,基层群众文化作为建立新型城市的主要途径,不仅直接反映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否开展得活跃,而且也成为衡量基层群众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建设应该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辅助,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基层群众在理想、信念上保持一致,提高文化的科学素质,充分调动群众的凝聚力。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要牢固树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职能意识,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为文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王燕,女,大专,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文化馆,初级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新时期文化馆内部体系调整及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