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婷婷 杨晓凤
论马克·吐温小说中的幽默艺术
◎孙婷婷 杨晓凤
本文主要从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特点进行分析,对马克·吐温小说中的幽默艺术所形成的效果等进行研究,以实现小说创作中幽默技巧的学习和运用,丰富小说文学创作的幽默艺术性。
马克·吐温 小说 幽默 艺术
19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就是马克·吐温,他的作品风格幽默风趣,具有潜藏的讽刺意味,批判了当时社会不公平的现状和人性的黑暗。马克·吐温可以说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家,其创作的小说多以幽默讽刺著称,例如《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顽童流浪记》等,幽默讽刺的语言与现实主义相互融合,实现了小说创作中的内涵特性。
幽默是马克·吐温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其小说语言不仅具有文学性,还从一定程度上超脱了传统小说语言的基本风格,充分地结合了地方性的俚语等文字语言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创作了具有超现实意味的文学作品。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运用大量幽默技巧,采取了对比、夸张、双关等方式进行小说作品的修辞,从而营造出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他的小说往往还有一个戏剧化的幽默结局,实际上就是对故事情节的戏剧化的设定,用打破常规的解决方式,推陈出新,吸引读者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并以此达到幽默讽刺的效果。可以说,马克·吐温小说中的幽默特点就是将现实社会中的形形色色通过幽默的语言方式进行客观的叙述和展现,通过轻松、明朗的语调实现对现实世界的讽刺,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马克·吐温式”幽默艺术。
(一)将语言视作游戏,细节扩大
马克·吐温将小说语言视为一种语言游戏,玩闹间将小说故事完整地进行叙述。实际上,小说作品中的语言具有文学性和非文学性,而词语的组成,则具有口语化和书面化的区别。这就意味着,有些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可能无法理解文学性和书面化的词句,而文化水平较高的读者则会觉得非文学性与口语化的词句并没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从读者接受的程度看文学作品的创作,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放过任何的小细节,并将小细节进行无限放大,形成新的语言环境。但在马克·吐温的小说作品中,则将两者所能接受的词汇、语句进行了较高程度的结合,并以此形成了较为软性的词汇对比,产生了奇特的词语诙谐的效应。例如在《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中,高知识水平者和社会底层者的语言构成就具有鲜明的对比。
(二)将语言修辞降格,淡化缩小
与细节扩大相反的就是淡化缩小,这是对小说作品中语言修辞的降格处理,将发生的重大事件轻描淡写地进行描述,实现事件重点和严重性的淡化。在马克·吐温的小说创作中,将严重的事件进行淡化处理,不仅能将事件的重要性进行反面的强调,形成一定的悬念,还能制造一定的幽默效果,实现幽默讽刺的作用。这是一种常规表述的悖论表现,不按常理进行小说创作,就是为了达到一种使读者心理预期值直线下降的感觉。例如在《法国人大决斗》中,主人公决斗的形容属于常规认知,而当读者进行常规联想后又发现,后文对于决斗所引发的必然认知突然变成了意料之外的变故,形成了强烈的前后反差。对语言修辞进行了降格处理,幽默的效果因此而生。
(三)将故事贴近真实,结尾彩蛋
在马克·吐温的小说作品中,往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进行故事的描述,这会使得故事本身贴近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读者感同身受,心情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而跟着变化。这样就往往会因为读者本身的限制而使得小说的故事性并不出众。但是,马克·吐温的小说作品打破了这一常规的创作手法,他设置了结尾彩蛋的形式,将故事精彩的部分往结尾处聚集,在小说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使故事贴近真实性,给读者营造“就是如此”的感觉。而结尾处则设置惊喜,使读者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例如在《火车上人吃人纪闻》中,在描述过程中,采用多种肯定的词语加重故事的真实性,而结尾处通过列车员的讲述,打破故事所谓的“真实性”,实现幽默讽刺的现实反差。
(四)将故事客观展现,胜过有声
小说故事的讲述实际上就是叙述的一种,而马克·吐温的小说叙述中大部分还采用了讲述故事的形式。这里的主人公不再是“我”,而是以“我”为开端的第二者讲述。这个“我”并未全程参与故事的发展,而是以故事的客观性进行故事发展的展现和描述,具有一定的故事弹性。客观地进行故事发展的讲述,就是不带有任何主观的看法,不做任何评价,展现出一种认真的幽默感。例如在《麦克威廉斯太太和闪电》中,主人公对闪电的恐惧是客观的,但主人公客观行为的夸张性,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诙谐和幽默之感,从而做到无声胜有声。
[1]和海印.探寻马克·吐温小说中的幽默艺术[J].戏剧之家,2016(12).
[2]张文璐.马克·吐温小说中讽刺与幽默艺术解析[J].海外英语,2013(12).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孙婷婷,女,硕士,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