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银花
论《小收煞》的艺术特色
◎闫银花
《小收煞》是马步升先生的又一篇新作,其作品无论在叙事结构、风土人情,还是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上,都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就从《小收煞》文本出发,探讨《小收煞》的独特艺术特色。
《小收煞》 艺术特色
小说因着一条《戒毒令》的颁布展开了叙述,串出了马素朴的过往以及马越权的经历,最后又回到《戒毒令》,这样,全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圆形结构。同时,小说又以历史为经,以陇东地界员外村为纬,采取多条线索齐头并进又相互制约的网状结构。在20世纪20-50年代的时代大背景下,以员外村的马家为小舞台,着重展开了马家一代从马家老太爷到马素朴再到马越权一家三代人的生活状况。小说中众多人物与事件,都组织在这个宏大的结构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层次分明,有条不紊。
小说中写到员外村的人过年是从腊八开始的,大人娃娃穿新衣服,给先人献饭,给活人吃喝,管了人鬼神的事情,还不忘五畜六禽,腊八粥要熬一缸,吃半月等习俗。还对大年三十晚上元外村祭祖的方式进行描写:在自家庄院前挂一盏红灯笼,家人跪在灯笼下,面朝无尽虚空,烧纸钱,磕头,抛撒食物,倾倒黄酒,然后鸣放炮仗。
《小收煞》中人物众多,刻画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名有姓的就有十多个,有忠诚智慧的管家马嗖嗖、庸俗无知的泼妇乔小乔、贪婪无耻的村民周麻子、强悍多情的越权媳妇白臭蒿等。从手法看,人物刻画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以实际生活样子来塑造人物形象,既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又写出性格复杂性。将人物置于广阔社会联系中,从各个生活侧面给予反复渲染,随情节发展,构成性格丰富性、多样性、完整性高度统一的性格整体,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刻画马素朴的形象中。在等到农会主席马越权,即马素朴与马白脸的儿子时,马越权先问候马白脸,马白脸暗示儿子,随之遭到马素朴厉声申斥,我们看见了专制的马素朴。赵念祖探望妹妹马白脸时,空屋倒塌,马素朴以为有人欺负自己媳妇,于是有了左手旱烟枪、右手大烟枪出来保护的窘态描写,又让我们看到了正义的马素朴。接着,夫妻俩谈论马白脸与北平城女人谁脸白的问题时,我们又看到了有着烟火气息的马素朴。村上组织互助组、变动队时,马白脸要求通过给村民做衣服来记工分从而减轻儿媳的辛苦时,我们又看到了对自己妻子有着崇拜之情的马素朴。
(二)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渲染,并通过人物之间强烈对比映衬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同为员外村人,同为马家儿媳妇,陈少艾指桑骂槐时,侯菜菜明白其话语并脱其衣服警示;而马白脸被人骂了,都不知别人在骂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侯菜菜的直爽、义气,而马白脸相比而言则很单纯。
(三)通过大场面、大事件,把人物放在生活冲突的漩涡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显示其性格,并结合日常生活的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运用多种手法,如心理描写、环境烘托写人物心理,揭示人物精神世界,写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这一点在周麻子受惩一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周麻子为了一己私利,得罪马白脸而状告马家人破坏土改,组织暴动,对抗人民政府,妄图恢复马家失去的天下,遭到马发明一行人的严惩。这一场面描写,刻画了周麻子愚昧的农村人的落后思想,同时也形象生动地刻画了马发明以及手下人、孩子们、村民等鲜明人物形象。
大量使用俗语,使语言生动活泼,更加通俗易懂,符合说话人身份。如一些顺口溜式的生活语言:“家有三件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等,都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叙述语言也相当出色。由角色化的叙述人来叙述,根据不同审美需要、构思,来创造不同的叙述人,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有利于展示人物的真实面貌,达到人物个性化的目的。
传奇剧本上卷结束留下悬念被称为“小收煞”,全剧结尾叫“大收煞”,要求水到渠成,收“团圆之趣”。马氏家族经历了解放战争、土地改革、扫盲运动、禁烟等一系列历史大事件,但是,历史还在继续,马家人的生活还在继续。小说中马嗖嗖和马家的另外两个儿子还未回来,这是小说留下的最大的悬念。因此,期待着团圆“大收煞”的尽快到来。
[1]马步升.小收煞[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刘冬杨)
闫银花,女,西北师范大学2016级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