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风
浅析职教英语教学矛盾及解决策略
——基于3+4分段培养模式
徐 风
根据3+4分段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教学实例,分析该模式下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并针对矛盾提出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整合教材、加强院校合作等解决策略。
3+4分段培养;英语教学;教学矛盾
英语是大学的基础学科之一,高校对学生英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并顺利升学,英语教学无疑是3+4分段培养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是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3+4分段培养的英语教学无论是学生基础、学科本身还是对教师的要求等多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几对明显的矛盾,需要认真总结和分析。
学生本身存在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英语教学必须正视学生差异。3+4班级按专业分班,学生入学总分虽然差距不大,但是英语单科分数差距却很大。教师既要完成教学进度,又要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查漏补缺。教师虽然了解到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但是精力有限,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等方面很难达到平衡。例如,有的学生根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音标,这就需要几个课时给他们补课;而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根据音标读单词的能力。教师无论怎么讲课,都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
这种矛盾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当教师讲解一些较难知识点时,部分学困生会因为听不懂而产生厌学心理;当教师讲解一些基础知识时,部分学优生会因为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而产生懈怠心理。无论是厌学还是懈怠,对于后续的学习都是不利的。如果教师掌握不好尺度,不同基础的学生都会产生被忽视感,进而游离于整体教学之外。
目前3+4班级使用的英语教材与普高一致,即《牛津高中英语》。这本教材的每个单元分 为 Welcome to unit,Reading,Word power,Grammar and usage,Task,Project,Self-assessment七个板块。教材全部用英语编写,词汇量大、任务多、语言点丰富、对学生要求较高,这样的教材对3+4班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内容是偏难的。
以Grammar and usage为例,在模块三(高一下学期)的语法部分要求掌握几种名词性从句。虽然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宾语从句,但并不了解其他名词性从句。更重要的是,3+4班级学生的英语基础决定了他们普遍对英语语法缺乏系统的理解。很多学生词性意识模糊,分不清并列句和复合句,不懂何为“名词性”,也不懂主句和从句的区别等。教师如果想帮助学生搞清楚以上知识,就必须从更基础的知识点讲起,告诉学生何为简单句和复合句,复合句有什么特征,与并列句有什么区别。对于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教师还要给他们补课,帮助他们理解词性以及句子各个成分的区别。否则,不懂何为主语、宾语和表语,就谈不上理解名词性从句;不懂何为定语,就谈不上理解定语从句。
基于以上情况,教师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学生间的基础差异,还面对着如何在教学内容深度、难度和学生基础的矛盾之间寻找平衡的课题。这对矛盾的突出之处在于,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教材体系脱节,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补充。但是在补充的同时,教师既难以兼顾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也难以把握补充的内容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平衡。
英语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要求决定了学生必须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多总结、多反思。3+4阶段的现实情况是,学生整体英语入学分数偏低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即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更不会在反思自己英语学习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查漏补缺。这就与3+4阶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有了矛盾。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里面词汇的掌握显然不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能完成的。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后主动复习都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所有学生都知道词汇的重要性,但真正能够做好预习和复习的少之又少。
这对矛盾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被动的学习习惯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越来越麻木,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畏难情绪越来越严重。并且,由于旧的被动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学生要想由被动转为主动,既需要较强的主观毅力的坚持,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这并不容易实现。一旦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就会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甚至放弃英语学习,不仅影响自身发展,还会对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产生消极影响。
3+4分段培养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而任课教师却普遍是曾任教三年制中职或五年制高职的教师。之前的生源基础客观上决定了原先英语教学的深度、难度是比较低的。从教差生源学习职高教材转变为教好生源学普高教材,这就产生了新的转型的矛盾。
就教材而言,原来分别使用过苏州大学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高英语教材。这两本教材是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编写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单元设计上都与普高教材有很大区别。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职高英语教材每个单元安排有Warm-up,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Language in use,Real life skills,Further reading和 Wrap-up几部分。其中,Real life skills等部分带有鲜明的职教专业特色;Language in use则比较简单,很多内容与初中重复,旨在夯实学生基础。基于这样的教材,教师习惯于基础知识的重复以及一些特色内容的讲授,不需很大的词汇量,也不会涉及比初中更深更难的内容,教师更多的是根据学生基础来安排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用了普高教材后,从一开始教师就要面对大量的生词教学和语法新授,这与原本教学的慢节奏、低难度大相径庭,教师适应起来需要时间。
这对矛盾可以用这样的比喻来解释:教师就像大厨,学生就像顾客。教师教授职高教材时,不必将所有食材都用上,可以相对自由发挥,以满足顾客口味为主。但是教师教授普高教材,面对3+4阶段的学生,就顾不上顾客的口味了,必须将所给食材都用上,自由发挥的灵活性受到了很大限制。这种转变无疑是艰难的。
3+4分段培养模式是新鲜事物,其教学规律正处于探索阶段。上述矛盾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原因,一蹴而就地解决是不现实的。从3+4分段培养目标上说,为学生升学打好基础是必须明确的;对合作办学的双方来说,这并不是单方面的课题,需要双方实事求是,加强沟通,共同探索更合适的教学模式;从教师层面来说,主动适应学生、适应教材是必然选择,只有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才能跟得上形势的发展。
新生入学之初,学校应发放关于学生英语能力基础的调查问卷,组织专门的测试,再结合学生的中考英语分数,实行“跑班上课”。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分层次教学的起点应从音标、句子成分等基础知识开始;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在夯实句子成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高梯度的教学。这种分层次教学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校组织测验,测验合格的学生可以进入高一层次的班级学习。
强化语法知识与抵制“哑巴英语”并不矛盾。3+4学生的目标就是通过考试进入高校,考试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即使进入本科院校,学生也要面对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要求。只有打好基础,才谈得上更好的诸如听、说等方面的学习。
普高教材和职高教材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普高教材的难度偏高,基础差的学生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职高教材难度偏低,更重要的是配套练习严重缺乏。因此,对目前使用的职高和普高教材进行整合极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
鉴于目前3+4分段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校积累的经验还不够丰富,短时间就编出合适的校本教材是不现实的。学校应组织英语教师对普高和职高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选择出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内容,删除过难和过易的内容。目前的要求是:学生必须参加职业学校对口高考,对口高考的题型不同于普通高考,有难度,颇具挑战性。学校应组织教师分别设计相关试题,初步建立题库。每次的期中和期末考试要求教师重新设计题目,从而不断充实题库。当题库达到一定数量时,编订校本练习。
首先,学校需要加强与相关本科院校的合作。目前,有的合作院校会对学生进行包括英语在内的文化课抽测,而有的院校则没有。这种抽测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让学生对合作院校产生归属感,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此外,学校也应邀请合作院校的教师定期来校授课。就英语而言,学校应与合作院校一起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明确每学年学生英语应达到哪些要求,而不是将考核全部留到第三年的对口高考,毕竟3+4分段培养的办学模式不同于普通高中,应更加注重过程。
其次,学校需进一步向普通高中学习。3+4的英语教学要求明显高于传统意义上的职校英语教学,在教师普遍缺乏教学经验的情况下,学校应派教师到普通高中考察学习,邀请普通高中的教师进校授课,还应引入普通高中的英语试卷,让学生从中寻找差距,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最后,各职业学校之间应加强交流。目前各校的3+4培养模式均处于起步阶段,不仅缺乏教学经验,更没有类似普高的多市、多校联考。应尽快实现多校3+4联考,以考促教,通过考试促进题库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完善,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G712
A
1005-6009(2017)68-0055-03
徐风,江苏省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00)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