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地域文化 助力学校成长
杨桂林
学校异地新建,除了物质设施的建设,更需要学校文化的重建。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依托悠久的李堡镇地域文化,精心打造学校“三贤广场”,以历史典故、民风民俗为背景,建设学校文化长廊。同时还借助学校园林,匠心打造四大主题园:竞园、志园、仪园、趣园,以“亮”为核心价值追求,精心命名学校楼宇。用地域文化重构学校环境,让教师优雅教学,让学生快乐成长。
地域文化;文化重建;学校环境
文化立校,以文化人,地域文化,源远流长。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探索地域文化中独特的育人元素,不断进行再现与整合,凝聚地域精神,从而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品质。
学校的异地新建,凝聚了政府的厚爱和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期待。新的学校,新的教室,新的操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学校建起来了,如果建筑豪华,设备现代,却没有文化内涵,这样的建筑充其量只是一座房子、一种装饰、一个摆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失去其生命力。如果学校的建筑、环境,能烙上自己的文化印记,成为师生生命和记忆的组成部分,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这必将成为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气质。
面对新校区洁白的墙壁,整洁的教室,宽阔的道路,学校文化如何传承和构建?如何在新学校中寻求属于学校自己的文化语言?这些都是学校管理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李堡,地处黄海之滨,建镇历史悠久,有据可考的已有1170多年,唐代称谓“赤岸乡”,清代一度称“三贤镇”。滨江临海,教育深受沿海渔盐文化影响。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着李堡人不畏艰险、自强不息、敢于亮剑、坚守真理的“亮我”精神,学校地处古镇中心,顺承特有的地域文化,我们提出了“亮我教育”的办学主张。站在老校新建的时代节点,如何将悠久的地域文化在学校得到传承,将学校的精神得以延续,让每面墙壁讲述历史,让每条道路浸润经典,让每个园子充满生机,让校园的每一处都浸润着浓郁的地域氛围和校本特色,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1.解读人文资源,塑造“三贤广场”。
李堡在清雍正、乾隆年间曾一度被称为“三贤镇”。源于当时出了三位贤人,一是乐于助人,不惜牺牲一切的尤敬国;二是少年丧父,鬻草养母,好学不倦的姜日章;三是深通佛学,医术高超的玉皇阁寺僧脱凡。三位贤人的美谈代代相传,这不正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吗?因此,我们对学校大门前近八百平方米的广场故事进行了精心设计,对三位贤人的故事进行了认真解读,根据历史典故制作了三位贤人雕塑。雕塑后配以十六米的长轴画卷,画卷上对三位贤人及李堡的人文资源进行了描绘。“三贤广场”的建立,不仅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更让来校的每个人了解到李堡悠久的历史,让每位师生从三贤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和教育。
2.挖掘历史资源,构造“文化长廊”。
新校区五幢教学楼之间用连廊连接,形成了南北一百多米的长廊,如何让长廊的每面墙都能讲述历史。我们充分挖掘李堡的历史资源,分楼层设计了不同的主题。一层长廊为“千年古镇,百年老校”大型浮雕,分为抗击倭寇、三打李堡、百舸争流、赤岸社学、广义学堂、李堡小学六个主题,每个主题围绕具体的历史资料精心制作。二层长廊、三层长廊,围绕民风民俗展示了李堡民间艺术、文化人物、民间习俗等。师生行走在这样的走廊,耳濡目染,知晓历史,地域文化深深影响和教育着每一个人。
3.引用地名资源,巧造“个性大道”。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李堡名为赤岸,因地势高、泥土赤红、傍依海岸而得名,因此我们将校园内一条大道取名为“赤岸路”。另一条大道“广益大道”源自李堡小学原校名——广益小学,用“广益”作为路名,既寓意着莘莘学子行走在广博学识、溢满天下的大道上,又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进行了传承。“育才路”则是引用学校老校区门前的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路,这条路深深地烙在师生的心中,把它带到新校区,让学校的故事延续,让学校的文化绵延。
4.依托校本特色,建造“主题景点”。
如何把校本特色融入新学校,在新校区传承和发展,我们依托园林,精心建造了四个主题园:竞园、志园、仪园、趣园,将学校品牌项目融入每个园子。乒乓球运动是我校特色项目,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学校人才辈出,成绩斐然。紧贴乒乓球文化,我们建造了“竞园”,园内乒乓雕塑、乒乓健儿介绍等诠释着学校悠久的乒乓文化。少先队活动是我校的教育品牌,曾获得 “全国红旗大队”“南通市红旗大队”“海安县少先队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为弘扬文化,我们设立了“志园”,园内“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八个大字,辅以“勤志”“养志”“明志”为主题分设三个区域,以石书造型贯穿整个园子。养志、勤志在于读书勤学,明志在于树立人生理想并为之奋斗。
作为海安县 “首批书香校园”,以及江苏省“书香校园阅读基地学校”,在新校区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让书香文化弥漫在学生周围,弥漫在教师心间,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区,除了在教室中设立读书柜外,教学楼每层还分类别设置了不同的开放书吧,如英语吧、童话吧、经典吧、科学吧、前沿吧、艺术吧,每个开放书吧根据不同的主题营造出不同的风格,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教室外长廊分年级展示好书推荐内容,让儿童在美的环境中阅读,在不经意间阅读,在各取所需中阅读,不断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5.弘扬办学特色,精造“楼宇文化”。
走进校园,处处流淌着文化的气息。大门处“亮我守真”的校训石赫然耸立,既体现了全校师生对教育教学本质规律的执着追求和坚守,又彰显了全体师生敢于创新与锐意进取的勇气和豪气。所有楼名以“亮”为首,综合楼——“亮德楼”,以德为先,以德树人。“亮采楼”展示师生个性风采、阅读风采。“亮识楼”“亮智楼”“亮毅楼”为三幢教学楼,寓意亮出知识、亮出智慧、亮出毅力。“亮健馆”为师生食堂和操场,意在健康的食物、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每幢楼名都追求着“文化化人”的至高境界。
1.学校文化是一种濡染浸润。
如今,走进校园,无论建筑、走廊、墙壁、园子、绿化等景观,都折射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优美的人文环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规范人的行为,濡染人的情趣。
2.学校文化是一种个性发展。
在打造一校一品的今天,学校的环境文化不能停留在贴几幅标语,写几个大字,挂几幅名人画像上。以地域文化营造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3.学校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承。
学校文化的深度建构源于独特而深厚的办学史,只有这样的文化才是有本之木、有根之基。正是基于对沧桑岁月的回眸,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新校区的学校文化建设才是承前启后、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可以养性,文化可以怡情,文化可以育人。如今,走进新校区,校园建筑布局合理,景观精致美观,文化个性突出,校园一片崭新,处处彰显着浓厚的地域特色。
G627
B
1005-6009(2017)10-0057-02
杨桂林,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江苏南通,226631)校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