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昊 王天文
自主育心 铺设心育通途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刘 昊1王天文2
【编者按】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的心育出发点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发展,把心理教育的导向性目标凸显其中,以促进学生心理的优化发展。学校充分开发学生自主育心的潜能,帮助学生在心灵的沟通中完善人格,增强自我发展的力量。2015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和全国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高品质的心理教育呼唤自主育心。学校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主育心的辅导模式:以科学化的制度管理为保障,多元化的课程为支持,专业化的教师团队为指导,为实现高品质的心理教育铺设通途。不仅保障了心理教育的及时性,也通过自主育心让教育的延时性得到拓展,从而提升个体的终生幸福感。
自主育心;心理辅导模式;学生发展
经过全校师生10多年的不懈努力,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心理辅导模式逐步成型:心理教研组和学校领导共同开发校本化的特色心理教育模式,为心理教育提供机制保障和专业指导,探寻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策略;在多维心理课程的支持下,激发全体学生兴趣和自主参与意识,让他们逐步学会舒心、养心、健心的方法;教师在专业理论指导下,渗透心理教育于教育行为中,实现心理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全面融合。
1.领导层与心理教研组的合作管理。
在学校心理教育特色创建中,领导层结合心理教研组的专业需求,一起建构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规划,指导心理教育课程体系落到实处。学校提出心理教育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心理的优化发展,充分开发学生的自主育心的潜能,使学生在心灵的沟通中,完善人格,增强自我发展的力量。学校的心理教育活动能够深入师生的心灵,被大家认可,正是源于此目标的制定。
为使学校心育落到实处,学校领导与心理教研组携手合作,领导层把关制度建立,心理教研组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学校领导认识到课堂是课程实施的基地,因此他们提出心理课程必须进班级课表。这为心理教育提供了时间、人员和地点的保障。心理教研组在教材开发上狠下功夫,根据生源特点编制校本心理教材,以各年级开设心理学科课程、选修课为主,辅之以心理沙龙、心理剧、心理小报、人物心理分析等灵活的团体辅导课程,将心理健康常识普及和心理学科兴趣小组活动融合,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2.心理辅导中心软硬件的高配。
专业舒适的环境为开展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了硬件支持。学校和玄武区教育局联合投资近100万,在2011年和2015年分别两次扩建了心理辅导中心,心理教师参与了功能室的设计,功能室分教学区、咨询区、办公区和器械辅助区四个区域,主要包括个别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教师工作室、心理专业教室、宣泄室、音乐放松室、生物反馈室、教师集体备课室等。
规范化的管理和专业的师资有利于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心理咨询室的开放时间充分配合学生作息安排,全天开放,并且每天中午都安排不同的持有心理咨询员资格证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值班,学生还可通过电话、信箱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沟通。其次,从1998年创立开始到现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对所有前来咨询的学生都留有咨询记录,后来增加团体辅导记录表,并建立健全心理档案借阅登记制度,目前根据学生的咨询情况,还在进一步的修订中。再者,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咨询师有着专业的素养。在咨询中,咨询师本着人本理念,采用领悟、支持、移情等方法,让学生在咨询师启发下逐步提升个体的自主育心的能力。也有一些学生需转介至医院进行治疗,由于咨询室的及时转介,使他们得到了专业的治疗,预后较好。正是因为心理辅导中心有着这样高配置的软件与硬件支持,才为学校心理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3.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调研活动。
深入对方内心需要的心理教育才更为有效。认识到学生内心真正的需要,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为此,学校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校心理教研组定期开展心理信息收集工作。心理信息收集全部采用无记名方式,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考试后学生的压力状况、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自我重视程度、学生的成功归因及人际关系等。在一项关于考试后学生压力状况的调查中发现,有45.0%的学生反映在一学期中最令他们烦恼的时候就是考试后,63.3%的学生认为在中学阶段学习问题是让他们最烦恼的事。初一80.0%、初二81.4%、初三72.3%、高一75.0%、高二68.7%、高三有50.7%的学生反映教师在全班报了自己的分数,这就是来自于学校的考试后最大的压力。根据调查结果,心理辅导中心提出相关建议,对学生的分数公布实行一些有效的改革:让学生自己使用电脑在校园网内通过个人密码查分或者自己找教师问分数,教师不在班级公布排名顺序;家长会上,每位家长以信封的方式收到自己孩子的分数条等。
依据调查数据,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写出了不少给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学科教师和家长的建议,学校据此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行为,实施更为有效的教育。
1.开设学生需要的心理课程。
说起去专业教室上心理课,学生们总是兴高采烈、兴趣盎然。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自豪地说:“学生在课堂上抢着发言,那是因为我们教的都是学生需要的。”学校心理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新环境适应、人际沟通技巧、自信心的自我认知和调整、考前心理平衡和营养支持、考后结合志愿填报的生涯规划、以学习风格的整合提升训练提升学法效能等。授课具体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调整,计划性和灵活性尽显其中。
在初中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与德育课程结合,并在班会中分出一部分课时给心理健康课程;在高中部,开设符合学情的阶段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随着江苏省省编心理学科教材的使用,学校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心理课程的内容。
2.丰富而多元的心理实践课。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因而兴趣爱好迥异,同一种心理实践课程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这一现实没有让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退缩,他们开发出多元化的心理实践课程,包括校园心理剧、心理调查报告、心理主题班会、人物心理分析、心理美文赏析、电子小报等。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心理活动课程,但要求小组共同完成,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建构人际关系。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会得到一份结业证书,证书背面的自我感悟以及组员的评语都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极大肯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以提升。
校园心理剧。从2001年起,学校就把心理情景剧引入校园,至今已经有16年的历史。最开始是在心理课中给学生介绍心理剧对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后来学生不再满足于观看别人的心理剧,纷纷提出要求:“老师,我们想演自己的心理剧。”学生对自编自导自演心理剧的浓厚兴趣,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积极参与中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2010年,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 《手机》和2011年的心理剧《换个视角,爱在招手》在江苏省中小学生校园心理剧大赛中获奖。
心理调查报告。教师要求学生对某个事件、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汇报调查情况。例如,学生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进行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合作设计问卷,对所得结果进行汇报。关于“梦想”的话题其实是浅层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调查以及设计问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人物心理分析。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开设人物心理分析心理活动课程,帮助学生客观地了解人和社会。该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方法指导,除了查阅各种资料之外,教师鼓励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秉持不盲目、不盲从、不片面的态度直接访谈分析对象,让其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看人、看社会。除了明星,人物分析对象还增加了历史名人及文学作品中的虚拟人物,比如“唐僧”“灰太狼”等,现实中的班主任也是学生喜欢分析的对象。例如,学生在对唐僧进行分析时,认为他是一个有领导才能的人,但同时他又有优柔寡断、听信谗言的一面,从正面和负面对人物进行评价。
心理小报。这一实践活动吸引了一批爱好绘画和文学的学生。学生的创作形式包括手工绘制、电子制作,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心理知识、心理故事、学校心理社团中活跃的风云人物等,从内容选择到设计排版都由学生小组共同完成。
3.同伴互助的心理沙龙。
心理教育重在常态,学校摸索出学生最好的心灵伙伴是同辈,因此开设了相关心理沙龙,目的是让学生在同伴的有效支持下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学校每年都会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召集学生中的心理爱好者,组织心理沙龙,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同时进行一系列的心育活动:角色扮演、同伴心理咨询、专题讨论等。在培训的课程设计中,学校注重心育基础知识与模拟情境咨询相结合,“自助餐式”的问题解决沙龙,培养了一批学生心育骨干,他们在班级里、年级中自觉地投入到自育育人之中,增强自我发展的力量。
4.家校联合的家庭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不能仅仅面对师生,还必须有更广泛的支持者、协助者,而家长就是最坚定的支持者。学校将家庭心理教育策略辅导作为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使之成为课程的一部分。每学期都会为各个年级的家长开设1~2次家庭心理教育的讲座,例如“让我们赢在起点”“用心领跑孩子成长路”“家教中的沟通艺术”“我家有个青春期孩子”,主要从亲子关系的处理方法上加以指导。同时,针对毕业班学生的考前心理平衡和营养支持等内容设计制度化的心理课程,有效地提升家长对孩子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持久保障。
1.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
目前,学校有专职心理教师2名,其中1人为南京市首批心理学科带头人,另1人为玄武区心理学科带头人;兼职心理咨询员7名。另外,学校有40多位教师参加了南京市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并通过了专业资格认证,80%的班主任具有该资格。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保证了学校持续、制度化地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心理活动课教学。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班级管理和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丰富多样的教师培训。
全校教职员工心理教育水平的提升,使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积极运用心理相关理论帮助学生。提升教师心理教育素养的方法主要有师资培训、专家讲座、指定相关专业书籍的阅读与交流等。培训的对象包括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员、新教师、学科教师、学校管理者。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交流培训活动。2016年9月,参加江苏省心理教材培训;2016年10月,在南京市“健心杯”心育赛课活动中,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对参赛教师进行听课、磨课指导;2017年3月,参加陶老师工作站组织的沙盘培训;定期组织心理教师参加玄武区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活动。
除了外出参加培训,教师在本校心理辅导中心也可以听到优质心理课。比如,心理健康教师开设的高三年级心理示范课“跟焦虑牵手”,旨在帮助学生平衡考前的心理。班主任们听过课后觉得对学生很有帮助,纷纷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将这节心理活动课迁移到班会课上。这既发挥了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引领作用,也让优质心理课经过班主任的推广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
3.硕果累累的心理科研工作。
学校以心理教育科研为抓手,多次承办南京市、玄武区心理教育观摩活动和现场会,通过这个平台,教师的心理教研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近年来,学校立项并结题的省市区心理教育课题总计7项,包括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中学生外源性抑郁症心理调适的对策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中学校内三级心理辅导模式”和“高一年级体验式心理教育课的实践研究”;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个人课题“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学校心理治疗的个案研究”“沙盘游戏疗法在中学个别心理辅导中作用的探究”“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个性的影响”;玄武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个人课题“提升教师个人幸福感的策略研究”。学校教师共有46篇心理教育研究的论文获省市奖项,各级各类报纸杂志发表文章40余篇,这些科研成就全部来自学校心理教育的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心理教研组前瞻性教育策略的制定,也离不开全体教师创造性的开发和执行,更离不开全体家长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学校将教育部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荣誉作为新起点,运用心理大课程体系,结合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进一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成功、学生成才。
G441
A
1005-6009(2017)48-0020-04
1.刘昊,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南京,210016)校长,高级教师;2.王天文,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南京,210016)主任,心理教研员,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