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复制”了父母不幸的婚姻

2017-03-24 03:06马志国
青春期健康 2017年22期
关键词:复制婚姻生活夫妻关系

■ 文 马志国

我为何“复制”了父母不幸的婚姻

■ 文 马志国

父母的婚姻模式对子女的婚姻模式确实影响很大。一对夫妻的婚姻模式,往往能从其父母的婚姻生活模式那里找到渊源,有些典型的情况几乎是“复制”了父母的婚姻模式。

心理困扰: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的家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姊妹很多,父母都是一辈子没走出大山的庄稼人。我的母亲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在家中一直被当作男儿做活,日子贫寒困苦。婚后,母亲对男人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心目中的丈夫能顶天立地,为家庭带来荣耀。偏偏我的父亲是一个能力有限憨厚老实的人,虽读了一点书,但追求一直不高,只求温饱。父母的性格彼此差异很大,一直在互相责怪和抱怨着,家里吵闹声不绝。母亲对自己的婚姻感到了一种失望,但也不甘心自己命运。结果是对父亲更加不满,自己更加痛苦,性格变的越来越暴躁怪异,对我们的关爱也越来越少了。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我们姐妹几个的性格都变的歪曲了。特别是父母不幸的婚姻也遗传了下来,在我们身上相继结出了一个个苦果。

大姐为了逃避家乡的贫穷,和母亲一样,用婚姻做赌注,对男方没有多少了解,就把自己远嫁到了新疆的一个农场。男方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老实人。那时高中毕业的大姐,从没有走出山沟,一直相信外边的世界富有而又多彩。但事与愿违,生活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最后还是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了老家。

二姐又步了大姐命运的后尘。没有多少感情基础,二姐就把自己嫁给了一个厂子里的业务员。这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性情刚愎武断,且嗜赌成性。由于他们两人一直陷入无休止的争吵里,婚姻生活一团糟。

我个人也是命运多舛。虽然上学时是一个聪颖的女孩,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跳出了山沟,但潜意识里,我的自卑感很重,心理素质很差。这种不良的性格严重地影响了我,虽学习出众,但最后只考上了一个普通中专,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毕业以后我分回了县里的一个机械厂。刚进厂不到半年,在对男女感情懵懵懂懂的情况下,就仓促地谈上了一个对象,他小我一岁,没有多少文化。但他的家境比较好,他说一定给我幸福。我没有过多的了解和考虑,只交往了四五个月,就把自己匆匆打发了。没想到这让我有了一生中痛苦不堪的情感挣扎。

婚后,才发现他是一个品行平庸性情野蛮的男人。从结婚那天起,我们就开始了第一次吵架,吵没了新婚的甜蜜。伴随着儿子的出世,这种争吵从没有间歇过。他对父母和家人都会心平气和,唯独对我横眉竖眼。这让我很伤心,也让我原本慢慢接纳他的心冷了许多。我们的性格文化差异很大,对事情的看法从没有统一过,常为一件小事不停地争吵。渐渐地,我的心破碎成了一片片,感情的裂痕早已无可愈合。对婚姻的恐惧,让我希望逃离这桩无爱的婚姻,但做事慎重的我,却始终难于迈出那一步……

我和姐姐一样,再次“复制”了父母不幸的婚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心理解析:对父母婚姻的效仿

父母的婚姻模式对子女的婚姻模式确实影响很大。一对夫妻的婚姻模式,往往能从其父母的婚姻生活模式那里找到渊源,有些典型的情况几乎是“复制”了父母的婚姻模式。比如研究发现,凡是婚姻关系稳定的夫妇,他们的父母大多没有离婚史,而父母关系不稳定的子女的离婚率则高达50%。父母婚姻模式对子女婚姻模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心理机制发生作用的。

一个方面的心理机制是,父母关系影响了子女的人格,进而影响了子女的婚姻。家庭生活,特别是父母关系状况,对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幼年时,从家庭生活特别是父母那里获得充分的安全感,体验到被关爱的感受,长大后对生活会有基本的安全感,对别人有信赖感,对生活有把握能力,适应能力比较好。这样的人,对婚姻生活往往也会经营得比较好。相反,如果一个人幼年时,父母的关系不好,家庭气氛不和谐,没有得到正常的心灵关怀,长大后就容易没有安全感,缺少信赖感,对生活不能很好地把握,适应能力不好。这样的人,在婚姻生活中往往也会出现问题。

一个方面的心理机制是,父母关系为子女提供了夫妻关系范式,直接影响了子女的婚姻。父母在婚姻中如何相处,父母关系的诸多表现,哪怕是很小的子女,也会有所观察,在幼小心灵中留下最初的烙印,形成早期的“夫妻关系印记”,进而成为日后处理夫妻关系效仿的范式。从而,父母关系也就多多少少地影响了子女成人后的夫妻关系,影响了子女的婚姻生活模式。比如,夫妻之间如何相互适应,如何相互期待,如何相互沟通,如何相互表达,如何相互安慰,等等,这些夫妻相处的行为方式,常常都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来的。

上面故事中,就是在这样两个心理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子女的婚姻“复制”了父母的婚姻生活模式。一方面,父母的婚姻影响了子女的人格,使子女不善经营婚姻。一方面,父母的婚姻关系成了子女潜意识里效仿的榜样。

就后者说,可以从几点看出三个女儿对父母婚姻的效仿:一是,母亲期望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的婚姻动机,影响了女儿的婚姻动机,忽略了择偶时对内在条件的考虑;二是,母亲对婚姻、对父亲的期望过高,影响了女儿对婚姻、对丈夫的期望失当;三是,母亲对父亲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影响了女儿对丈夫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不难理解,三个女儿的夫妻关系不好,与没有从父母那里学会夫妻和睦相处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关系。比如“我”的丈夫对家人态度很好,说明未必天性粗野,对“我”的态度不好,分明与夫妻缺乏良好沟通存在关系障碍有关。其中,“我”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此说来,身为父母的人,为了子女未来的婚姻幸福,要好好经营自己的婚姻,好好处理好自己的夫妻关系。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心理对策:发展自己的婚姻模式

从另一个角度说,故事中的女士,以后该怎样积极经营自己的婚姻呢?

一是不要把自己婚姻的不幸完全诿过于父母。不要消极被动地复制父母的婚姻模式,而要在继承中发展自己的婚姻模式,接受来自父母婚姻模式的积极影响,抵制来自父母婚姻模式的消极影响,使自己的婚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是在婚姻关系中担当起主动者的角色。婚姻的双方没有完全的被动者,故事中的女士更不是被动者。所以,应该担负起自己对婚姻的责任,主动进行自我反思,拿出自我改变的行动。

三是换个角度重新审视对待丈夫。扔掉对丈夫的消极评价和否定态度,尝试换个角度重新审视丈夫,就会发现丈夫身上的积极因素,从而促进婚姻关系的积极转变。

四是增进积极的双向沟通。沟通不是抱怨,不是吵架,不是赌气,不是彼此的责难、怪罪、攻击,而是先要彼此拉开一段心理距离,静下心来各自看看生活的前前后后,看看面临的问题。然后再平心静气地谈谈各自的生活酸甜苦辣诸多感受。沟通的时候,一定要以“我感觉怎样……”的表达方式,避免用“你怎样……”的责难方式。当然,还可以谈谈对婚姻有建设性的积极想法。沟通的结果,便是彼此多了几分接纳和宽容。如此,婚姻就会走向阳光。

(编辑 王娜)

猜你喜欢
复制婚姻生活夫妻关系
先有夫妻关系,再有亲子关系
从高雅中来 到世俗中去
夫妻关系和谐更适合要二胎
一种协同工作环境中(分布式)的容错和安全数据存储方法
王海鸰作品中的婚姻生活
懂爱的人,也懂得夫妻关系至上
浅析《毒木圣经》中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塑造
夫妻关系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