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海临风,聆听彼岸的声音

2017-03-24 02:04
江苏教育 2017年78期
关键词:加拿大教材老师

凭海临风,聆听彼岸的声音

于维浩

加拿大;教学方式;培训

每当想起2010年的金色之秋,内心总不禁波澜涌动:耳边飞机马达的轰鸣声渐渐隆隆地响起,透过舷窗,脚下一眼望去是多伦多一片浩如烟海的灯火辉煌,无边无际……2010年9月,在江苏省教育厅的组织与安排下,我和省内其他45位英语教师有幸参加了赴加拿大多伦多的培训学习。为期两个月的参观、学习与交流,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两国教育的差距与不同,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段特别的异国之旅,开启了我教师人生的新阶段。

一、在生活中感受

由于这次是学习而非旅游,在异国他乡又回到了学生的身份,心中难免紧张。还记得入境官检查护照的时候,发现我是中国人,于是面带微笑,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对我说了一句“欢迎”。这不由得让我欣喜万分,在这个陌生的国度听到如此亲切的声音,让我倍感温暖。友好,这是我对加拿大的第一印象。

初来乍到的我们在出发之前,自认为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没想到还是遇到了种种的问题:有的老师由于昼夜颠倒感到不适应,有的老师由于长时间的飞行导致小腿肿胀,有的老师出现了口腔溃疡、感冒的迹象……如此种种,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充满忧虑。然而为我们培训的苏安中心的教师考虑得很周全,第二天并没有给我们安排高强度的学习内容,而是给我们作了很详细的生活指导。这既让我们得到了休整,又对即将开始的生活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人性化,是我对加拿大的又一印象。

当一个人突然来到另一种完全相异的新的文化环境中时,在一段时间内常常会出现一种叫“文化休克”的迷茫与焦虑感。我们也不例外,想想自己学习英语十几年,可到了真正的英语国家,才知道自己的英语并不地道,甚至很“中国化”。如点咖啡的时候如果加糖加奶,叫作“single single”,喜欢甜一点的加双份叫作“double double”;“带走”经常说“to go”而非“take away”。

种种迥异的英文表达方式与文化差异,让自己发现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从吃饭到生活、到真正地融入新的环境,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即将到来的学习,我们既有担心,又充满渴望。就在这样的迷茫与期盼中,我们的学习开始了。

二、在学习中体味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此次远赴加拿大最重要的任务当然是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拿起书、笔、作业本,我们又重新做回了学生。这里的教师都很有资历,有着丰富的一线教育经验。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每天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思维,让我们目不暇接却又大呼过瘾。

1.果敢干练的Maggie老师。

我们见到的第一位老师名叫Maggie,主教英语文学,留着一头清爽干练的短发。在介绍加拿大教育的过程中,她说很多事情都是有多样性的,不能人云亦云,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学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辩证地去看书,书本也有出现片面和错误的时候,这和我们的古训“尽信书不如无书”有着异曲同工的妙义。这些道理我们都懂,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中国的教师却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威性,习惯性地让学生服从自己,这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辨能力,这是教育的一种退步。在谈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时,Maggie老师给出了自己的阐述:不用迷信权威,反而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并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问题。在一次课堂活动中,Maggie老师带我们创设了一个情景:我们是生活在一片美丽森林周围的居民,一天一个商人为了商业利益准备砍伐这一片森林。Maggie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制作示威的横幅和牌子,告诉我们如何示威,如何合理、合法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2.善于思索的Kathleen老师。

“如果你的生命只有一周,你会选择怎样度过?”在另一节课上,Kathleen老师一上来就抛给我们一个深奥的话题。在这节课上,Kathleen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关于得到病危通知的男孩Ben的故事。当Ben得知自己只有一周生命的时候,他并没有痛苦沉沦抑或怨天尤人,而是告别医院,踏上了自己的圆梦之旅:环游美洲,在自己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实现更多的人生理想。故事在Ben整理好行装、踏上行程时结束,并没有交代Ben最后的结局。然而正是这种开放式的结尾引起了我们无限的思索:Ben出发后会遇到什么?他会遇到怎样一些奇遇?在生命的终点他遇到了谁?此时,Kathleen老师恰如其分地引导我们思索: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如果你是Ben,在生命的最后7天里,你会怎样度过?我想相对于习惯性寻找标准答案的中国式课堂,这种开放式的结局、发散型的思索更能体现生本主义的教学理念,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此同时,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也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完成了。

3.积极乐观的Wayson Choy。

“我是一名同性恋。”——这位古稀老者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头一句话就把我们逗乐了,直率和坦白总能最有效地消除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Wayson Choy是一位出生在温哥华唐人街的加籍华人,他把自己这一类人称为“香蕉人”:中国人的外表和血肉,却在西方的文化环境中长大,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和价值观;好似外表黄色的香蕉,里面是白色的内心。经历过华人备受排斥的大萧条时期,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心脏手术,Wayson Choy却称自己是受上帝眷顾的幸运儿。“因为我是一名作家,我很想知道我死后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又活过来看看。”他自嘲似的幽默让我们忍俊不禁。

4.激情四射的Lorna老师。

Lorna老师主教我们“戏剧教学”,也就是采用戏剧的教学方法来教英语,这种教学方法类似于“故事教学法+全身反应法”:以故事为主要的教学素材,让学生通过听指令、做动作等方式来学习英语。

在教学过程中,Lorna老师采用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全班参与的方式,让我们独立完成所有任务,课堂节奏紧凑,也不乏乐趣,因为我们都是参与者和发言者,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去展示自己,并得到肯定或激励。最后Lorna老师用图片的方式,让我们去猜想,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去预测,然后揭示谜底。她告诉我们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永远给学生留点神秘,让他们充满期待。

三、在交流中成长

此次学习我们还有幸到多伦多当地的两所学校交流学习。一所是当地比较普通的社区学校,另一所是学费昂贵的私立女子学校。然而无论社区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我们发现了许多与中国教育迥异的特点,把这些特点连接起来,一条我们苦苦探寻的西方教育真谛的主线似乎渐渐清晰起来。

1.教学目标:不以“应试”为目的。

加拿大的基础教育不以升学成绩为评价标准,更看重的是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成长。加拿大的学校非常尊重学生,了解孩子的性格与爱好,鼓励孩子独立成长并感受学习的快乐,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社会责任感与领导力。

2.评价体系:没有标准答案。

加拿大的考试和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考试题目更为灵活,着重考察孩子的独立思考、创新和思辨能力。同样一篇文章,加拿大学生面临的题目要求或许是“请谈一谈你对这篇文章中某个事件或某个人物的看法”,而不是“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3.教材选用:没有统一教材。

加拿大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甚至没有省、市级的统一教材,只有教学大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选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教材。在教材选用方面,教师拥有充分的话语权。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教书匠”的层面上,而是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4.课堂教学:民主氛围浓厚。

加拿大学校的班级多为20人左右的小班。教室里有沙发,有地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相对比较自由。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发挥团队精神,让学生来完成小组学习或团队作业。这种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尽情地交换意见,而教师更类似于一个组织者,在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种教学模式互动性更强,师生关系相对更为轻松愉悦。

四、在反思中展望

先进的教学法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教材。这次加拿大之行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加拿大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非常强,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添加、删减或改写。他们的教学听起来好像游离于教材之外,实质上是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是“活”教书,教“活”书。他们充分利用了网络、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努力将教材内容趣味化、生活化,使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与此同时,西方教学的以人为本、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以及教师的勤奋认真也让我们感动不已。

教师作为培育下一代的灵魂工程师,必须具有超前的眼光、国际的视野、创新的理念。在这些方面,我们和西方的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次加拿大之行会是我教育生涯的另一个起点,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不断思索,努力探寻,寻找一条利于学生成长且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G451

B

1005-6009(2017)78-0031-03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加拿大教材老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多元加拿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加拿大看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