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利
【专家点评】
也谈教育的爱
刘俊利
教育智慧;爱的教育;班主任
教育实质是传递爱的活动。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出,“爱是教育的原动力”,“爱迫不及待地要在世界、教育和人类实践中表现出来,并把所看到的本质画像刻印在此”。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工作是最能体现这一教育意蕴的。
从吸收与付出的视角看,爱呈现出 “学会爱、拥有爱、表达爱、分享爱、给予爱”的序列。其中,“给予爱”处于爱之序列的最高端。用爱为每一位学生指明前进方向,指出前行路径,鼓舞学生成就自己,是韩静老师班主任工作的写照。厚厚的谈话记录本,为每一位学生写信;对“缺失”爱的学生“补爱”,引导“失爱”的学生成为男子汉,这点点滴滴凝聚的都是韩静老师给予学生的爱。
雅思贝尔斯认为,“升华、实现潜能、成为你自己是爱的三个维度,同时又是爱在成为自己的过程中变成不可分割和不可缺少的部分”。韩静老师创造条件,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特长,激发和释放潜能。“优秀绘画作品板块”“书法作品板块”“荣誉墙”,在展示学生特长的同时,也是激发和激励学生的催化剂。班级涌现的“小明星”,就是“爱”“实现潜能”这一维度的结果,也是学生展示各自存在价值的表现。
雅思贝尔斯的“爱在与爱的交往中而成为自己”,意指在爱的沟通、交流和互动中,彼此敞亮心胸,使自己成为自己。韩静老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以倾听为主,注重学生的诉求,必要时给予赏识和建议,抑或严厉的批评和惩罚”,让学生认识自己,准确自我定位,确定成长目标和策略,学生在爱的互动中成就了自己。
韩静老师的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爱在“细微处”。韩静老师“每一天,都利用早自习、课间、午休、晚自习等时间和学生谈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这些交流或郑重或随意,不经意中,将爱渗透进学生的心灵。二是爱在“关键处”。韩静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认识到,“真正的爱,需要聚焦学生的特点,在赏识中发展学生的特长”。她根据中职生的特点,选择在关键处给予爱,如利用班级文化建设展示学生特长,让每一组学生领取“责任田”,自主设计、自主管理,定期轮岗,以此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进其增强综合素质。三是爱在“终身处”。在平时工作中,韩静老师一面协助专业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面解答学生的职业前景问题。她还根据社会发展前景,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
在后工业时代的今天,教师给予学生的爱,更需要智慧。韩静老师认识到这一点,是经过苦闷、反思后顿悟而来的。智慧的爱,造就了大爱无痕,也提升了韩静老师。江苏省文明风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连云港市“优秀教育园丁”、连云港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全国首届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等,这些都印证了雅思贝尔斯的结论:“爱的施与能促使施予者升华。”
G451.6
A
1005-6009(2017)31-0040-01
刘俊利,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连云港,222006)副所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