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刘 静
“问”得法,妙趣横生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法活化的几点尝试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刘 静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刘开)。离开了问题,语文教学便会缺少深度和广度;离开了提问,课堂互动便会缺少生机与活力。围绕课程知识重点和学生认知难点,创设多元化、层次性和开放化思考题目,让学生探着小脑袋、竖着双耳、睁大好奇双眼,主动配合教师,能使得学生在深受启发和主动跟进的过程中紧扣要点深入探知,帮助他们在自然、自由、自信的交流中获得语感,提升语用技能。
问题是语文课堂的“核心”,探疑则是学会思考的“灵魂”。有意留下空白,引导学生在深入探究中紧扣中心,利于激活他们学习内在动力,唤醒强烈的自我探知责任感。留白引问,使得学生跳出被动听讲窠臼,带着问题主动自探求解。
留白引问,给学生更多自我深思探学机会。如,在苏教版(下同)六年级上册第11课的《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中,我留下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男孩必读的书,难道女生不能读吗?很多女生很不服气,男孩必读的书女生也能读,说不定女生有更多独到的见解。在学生找出必读书原来是《鲁滨逊漂流记》时,我又留下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鲁滨逊的好朋友,在鲁滨逊漂流回来后,你们就“外面世界很精彩”话题深入探讨,会有哪些想法?有的同学说,我们不能学井底之蛙,应该多跳出井底,探寻更广、更大的世界,让自己真正与世界握手。有的同学说,鲁滨逊敢于战胜困难的不畏险阻的精神,不仅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更是自己今后人生发展不可缺少的财富。至此,很多女生也提出了:学会生存、敢于挑战自我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必读书不仅仅是男生的必修课,更是以作者为首的女生的学习标杆。
结合学生认知需要,多创设相应思考题目,便于他们在自由选择和主动思考中碰撞出思维灵感,获得丰富感思。突出问题前置性,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中筛选要点,在主动接受引问中获得感知。
1.学起于思,源于疑
在学生“望断天涯路”“山穷水尽”时,给他们一点提示,追问启思,更有吸引力;在学生滑入误区不知“深浅”时,多追问给他们搭把手,能使得他们深入总结反思,自然就会“恍然大悟”和“心领神会”。把握追问的时机,能使得学生获得更多探知支配权和自由表达话语权。
2.适时追问,生成无限精彩
如,在六年级上册第21课《鞋匠的儿子》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林肯,也是一名鞋匠的儿子,面对议员的侮辱,表现出如此镇静与睿智,你有怎样的感想?有的同学认为,这得益于林肯自身不懈地努力与奋斗,让他能成为赫赫有名的总统。随即,我又追问,这与鞋匠又有怎样的关系?此时,学生若有所思,认为是父亲交给了林肯大度、宽容和勤奋的精神,也使得林肯能至今传承发扬。有的同学认为,林肯用自己的智慧给取笑的议员回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伟大与崇高,也表现了林肯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真诚尊重。我则在此时追问,如果你就是林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能够从鞋匠的背景去拓展延伸相应知识。
3.追问的问题应该体现开放性和梯度性,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主动选择和灵活应答
把握追问时机,在学生茫然无知或者言而偏题的时候多点拨,帮助他们在接受建言中总结反思,获得更多深探运用机会。
授人以渔,注重“授业”过程,讲究的是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角真正站上讲台主动发表感言。给学生自由发问与主动讨论的平台,让他们在畅所欲言中抓住核心,便于他们在有的放矢探知中生成丰富思维灵感。
应该以“华山论剑”的民主、平等精神指引学生主动建言献策。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6课《船长》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泰坦尼克号》中邮轮船长史密斯指挥、组织人员进行自救时的片段,要求学生思考:倘若你也在这样的船上,你会怎样和船长配合?于是,很多同学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说,让人们不要惊慌,按照老人、妇女、儿童优先的原则,依次登上救生艇。有的同学说,做好纪律的守卫者和捍卫者角色,对敢于抢先的人予以惩处。有的同学说,帮助老人和小孩,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先行撤退的机会,让他们能安全脱险等等。在学生归纳了上述人们种种言行后,我则引导学生思考:透过船长言行,你有怎样的感想?帮助学生从人性、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来提炼归纳相关精神,帮助学生在开阔认知视野和思维的过程中获得感悟。
创设和谐交流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自由、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在主动阐述自己观点中获得灵感。拓宽学生的认知思维,让他们在小组讨论、组间争辩的过程中挖掘相关信息,帮助他们修正问题。多给学生肯定与激励,使他们在备受关注中释放潜能动力。
总之,活化提问方式,让语文更有趣味,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问法,帮助他们多样化提问题总结思考,深化感悟。问的得法,能使得学生在感受众多妙趣中获得丰富思维灵感,能使得学生在和谐情境中感受民主、平等、自由,激活他们学习和运用激情与创造力,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