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河西中学 干成龙
浅论从小品中感受写作的丰厚营养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中学 干成龙
在艺术的百花园里,小品是一朵别有幽香的奇葩,同其他艺术的创作同样,小品也是创作者的智慧硕果。因此,小品艺术中必然包含精深的写作原理,孕育着特有的审美机制。近年来,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小品的创作艺术,指导学生练习写作,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选材 创作 布局谋篇
小品的选材能给观看者以深刻的启示。小品的作者总是从底层反射出生活的片段,从小事中升华出深刻的主题。如《过河》选的是一农村少女兰英接一农技青年高峰过河到村的故事,反映了科技兴农的一代青年农民的精神风貌。《打工奇遇》选取了一位农村老大娘在大都市打工学艺中遇到的平凡小事,其对社会上坑蒙顾客的不正之风揭露得入木三分。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在选材上要通过生活小事表现人的思想性格,表达情感;选材的标准,不是题材的大小,而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的启发,在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华的作用。一位学生在《一张难忘的笑脸》中,记叙了“他”扔在公园草地上的两个饮料瓶,被一小孩子吃力地逐一放到垃圾筒里的情形,其中有一这样的一段对话:
“终于,他转过身来,红扑扑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雀跃着向那少妇走去……
蓦地,我的脸烧了起来,双眼变得模粗,仅有一张小孩天真烂漫的笑脸挂在眼里。
时间过去好多天了,那张笑脸却依然那么鲜明地扎根在我的脑海中,从那张上我仿佛看到了祖国明天会更加美好与亮丽。”
文章选取的事件虽然很小,但能小中见大,实在难能可贵。
小品在形式上虽然短小,但在布局“戏”路上却很讲究。首先,小品很重视情节的前后相互对应。如《过河》从呼船过河开始,以乘船过河为终。剧中兰英与高峰初见面时说,她不知高峰有没有对象,如果没有的话,她就做高峰的对象,当故事发展到过河时,高峰突然停下脚步问兰英刚才的话还算数吗……在这里,高峰如果不反问这一下,就平平地过河,前面兰英的话,就没有了照应。故事也远不会这样曲折有致的。
对小品布局谋“戏”的分析,学生所受的启发十分深刻。一位学生在《我的老师》一文开头这样写道:
“前不久,我回到了离开几年的小学去看望我的启蒙老师,听说她还在上课中,我便走到她所在的教室窗前悄悄地向里张望。我一眼就看到了她。她脸上仍然挂着母亲一般慈爱的笑容,正在向学生讲着什么。她已经鬓发斑白,眼角已增添了一些皱纹,背也有点驼了。但她的眼睛仍然是那么炯炯有神……我又向四周张望,啊!那不是几年我坐过的椅子吗?现在正坐着一位可爱的学生呢,那天真稚气的神态,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作者的结尾部分是照应了开头:
夕阳衔山,晚霞瑰丽,校门口的几棵老白杨在夕阳的辉映下显得那么挺拔。我对老师说:“您要多注意身体!”她爽朗地笑了:“你放心吧!我的身体还能工作许久的。”告别了老师,我沿着来路走回,回头远望,她还站在火红的霞光里,渐渐地,她的身影和那几棵高大的白杨树融合在一起。
如此,文章的结构显出十分完整。同时,小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往事,使文章较集中地反映生活。抒情性的结尾,人与景的巧妙融合也显示出小作者布局谋篇的才华。
小品也是一种笑的艺术,许多小品在富有诙谐的同时,又隐藏着深刻与教育的内容,这就是寓教于乐,寓庄于谐,这也是小品形成生动活泼风格的主要因素。
《过河》中,高峰:“董存瑞,个不高,关键能举炸药包,雷锋同志个不大,可他的精神传天下,科学认为,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品!”这一番话就饶有兴趣,引人发笑,诙谐中告诉人们“不能以个头论英雄”的道理。
寓庄于谐手法的汲取,让许多学生的写作语言富有生动活泼的美感,一位学生在记叙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风范时,这样写道:
“李老师的教学风格十分特别,每节课都有一个教学目标,每节课只让我们消灭一个敌人,而且总是发给我们枪支和弹药,让我们亲自去冲锋陷阵。”
这种语言笔调轻松、幽默风趣,借助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李老师的教学力度有特别之处,个人风格可见一斑。
还有一位学生写他的爷爷的性格时讲:
“五年前,爷爷的几个儿女都成了家,生活也都挺美满的。那年正月。大家就爷爷和奶奶的事专门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议。会上大家进行了细致的分工:有管吃的,有管穿的,有管住的,有管钱的。大家都劝他什么也不要干了,假使有个三长两短就不好了。可爷爷仍我行我素:不让他出去干活,他就在自己所住小区组织建起门卫室,义务担起进出小区过往车辆的控制工作;同时,爷爷还组织几位老爷爷在休息室里下象棋……”
这位学生的叙述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情趣,有力表现了爷爷可爱又可敬的勤劳、乐于助人奉献的品质,极富有艺术感染力。
作为莘莘学子可能会对写作的严谨性、趣味性充满极大的兴趣,但是却很难真正地去了解写作要从从平时生活中稳抓素材,所以语文老师应该帮助中学生从生活包括喜闻乐见的小品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关注写作的环节,做好布局谋篇,精巧构思非常重要。当然,小品可供借鉴的地方远远不止这些,需要广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大胆想象思索。
【1】房萌.春晚小品《小棉袄》与记叙文写作分析【J】.文学知识,2015(9)
【2】樊星.禅宗与当代文学【J】.当代作家评论,2005(3)
【3】吴心群.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2013(6)
【4】常丽萍.初中作文教学指导有效性探微【J】.语文天地,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