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孙俊雅
“125”英语课堂 改变教学样态
文 | 孙俊雅
洛南县新华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条件较差,师资专业化程度较低,教学成绩位居中等偏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率低,学用两分离。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已刻不容缓,“125”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第一阶段:建模与培训阶段
调查师生,掌握现存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文献检索,搜集能支持高效英语教学的相关理论;经验借鉴,通过对洋思、杜郎口等课改名校的教学模式的学习,为确立我校的英语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依据;生成理论上的教学模式。包括操作步骤、注意要点和评价方式等;对实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第二阶段:模式的修订阶段
通过“同课异构”“照镜子”对比分析、修改和完善模式;通过检测和学生座谈等方式,从学生角度进行评价和修改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模式验证和实施阶段
教学模式常规化,在实验中积累自己的授课材料;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变化,包括学习主动性、课堂表现、学习效率、课堂测试、文明礼仪和学习习惯等。
第四阶段:模式的总结与推广
实验教师坚持写反思,及时记录自己课堂上的感悟;实验组召开师生座谈会议,不断完善模式;取得成效后,及时推广 ,广泛接受师生考证。
所谓的“125”英语教学模式就是“一课二设五环”。
“一课”指的是按照教学大纲,一节课教学任务必须在40分钟完成,课后不留任何作业。
“二设”指的是“预习导学设计和课堂检测设计”。
“五环”即预习展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拓展训练—当堂检测。
自主预习 展示交流 预习展示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习的主人,同时把自主学习过程前移,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的前15分钟,教师要把课前备好的导学设计下发给学生,让其根据预习内容和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展示,为后面的“四环”起到铺垫作用。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新知识的准备阶段,设置预习内容必须做到“三和谐”,即任务与时间和谐、任务与主体内容和谐,任务与方法和谐。
情境导入 出示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悟和思考教师的提问,将预习所得与课堂疑惑链接起来,形成环环相扣的铺垫和提升。在此环境中,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选择地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合作探究是“125”教学模式的核心。教师根据学生在预习中暴露出来的疑惑,设定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摸索,在合作探究中破解疑惑、重组知识、建构新的意义,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拓展训练 回归生活 “用英语做事”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把输入的大量语言,在真实的语境驱使下经过筛选、整合、有创造性地输出,让学生通过参与、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语言价值观。
当堂检测 及时评价 当堂检测是“125”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反馈教学效度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每堂课都要留出10钟的检测时间,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检测,反馈教学中的疏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查漏补缺和教学设计的调整提供了真实的信息。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与探索,“125”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它也改变教师的生存状态,提高了教学技能和教学效率。
整个班级呈现出学习风气正、效率高、潜力大、赶帮超的喜人局面,课堂上不再沉默,学习不再靠老师督促,考试不再作弊,成绩连续4年位居全县前3名,英语学科成为我校的名片,洛南县的强势学科。
(作者单位:陕西省洛南县新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