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银行业的过度授信风险

2017-03-24 11:18王娜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7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

王娜

摘要:在银行不良资产持续暴露,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过度授信成为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也是导致不良贷款上升的重要原因。本文就现今银行授信管理现状总结了过度授信的表现和过度授信的风险,并给出了相关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授信管理、多度授信、风险管理

过度授信,指的是明显超出借款人资产负债水平的授信,贷款发放出去,借款人整体杠杆过高,财务风险加大,一旦经营偏离预期,利润率下降,很容易就出现资不抵债情况。产生过度授信现象的原因:

测算不准:客户经理对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过度信任,没有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真实性核实,导致授信过大。

道德风险:银行授信人员与企业串通。

国企偏好:国企由于具备政府背景,和银行同源,有政府兜底,就算拖欠也不会追究。

工作压力:银行各类任务指标过重,客户经理不进则退,只有完成任务才是王道,导致客户经理铤而走险。

“只有当潮水退去时,我们才发现谁在裸泳。”巴菲特这句名言不仅适用于股票投资,同样也适用于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2013年爆发的上海钢贸企业行业性信用风险,经历着如下的行业历程,企业经营较好——(多家)银行大量信贷支持——企业过度融资——企业过度扩张或转移用途——银行抽贷——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倒闭。监管部门对已形成不良贷款的钢贸企业进行了分析,几乎全部企业同时在多家银行融资,银行过度授信,企业过度融资、过度投资,在财务负担过重和资金链断裂的双重夹击下倒闭。由此形成的过度授信并带来的资金挪用、盲目投资、债务负担过重等问题最终引发了行业性违约事实。可见,过度授信问题不容小觑。

一、过度授信原因剖析

1、从政府角度看

政府部门为了地方经济发展,提高GDP增速、投资规模和财政税收等,往往要主导一些大项目。而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对于银行而言具有融资需求大,风险相对较小的诸多吸引点,大银行会纷纷跟进,容易出现融资过度现象。

2、从银行角度看

贷款是银行获取利润的业务根本,也是转化为存款最快,最有效的手段,并可带来众多的中间业务收入。因此,在业绩考核和同业竞争的压力下,银行通过贷款主动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抢夺有限的客户资源成为必然;并且又有些银行管理者倾向于以宽进宽审来获取短期利益,对借款企业多头授信、过度授信,信贷风险管理相对薄弱。

3、从企业角度看

一些企业想尽各种办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转手通过民间借贷、融资中介、小额贷款公司等方式贷出,以牟取暴利。例如在一些私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私民营企业财务不规范是普遍现象,有些企业为取得银行贷款,会根据不同银行的不同规章编制不同的财务报表,以达到增加授信的目的,从而形成了多家银行对同一企业的过度授信。

4、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的企业信用更新不及时,无法获得企业最新、完整的全部信用信息;另一方面各银行间可能会存在同时增加授信、同时信贷决策的情况,导致一些银行在信息不明的情况下增加了企业的信用额度。

5、银行授信管理存在缺陷

从授信额度确定方法来看,各银行使用的评级授信体系不一、标准各有不同,授信额度测算的核心指标有的银行是基于销售收入,有的是基于净资产,有的是基于担保,不同银行对同一客户确定的授信额度差异较大。银行客户经理经常遇到客户在本行授信测算没有空间,但他行主要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就是可以放贷。从授信操作看,许多银行只考虑自身对客户的授信,没有考虑其他银行已有的授信及用信情况。

二、过度授信的风险

1、 “過度授信”实际上是一种信用膨胀的经济现象。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应与企业的偿还能力形成一定合理的比例,而在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等方面的情况没有比先前改善的前提下,只因为企业规模大,多家银行纷纷授信,企业信贷集中度过高,就会出现企业由于接受了这样的授信而造成的信用膨胀现象。

2、企业通过授信而获得的潜在购买力大大提高,超出其所能够承担的偿付能力,一旦企业将全部授信用于购买力的支付,就很可能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

3、加剧银行授信风险。经验证明,过度授信很容易引发企业盲目扩张、过度投资,甚至挪用贷款进行博弈性投机,如参与民间高息借贷、炒期货、炒房等,最终将影响银行信贷资金安全。过度融资企业也容易存在以贷还贷的现象,通过拆东墙补西墙,延迟风险暴露,导致授信风险的累积。

三、过度授信管理措施与建议

1、诚信社会环境下,依据行业平均的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利息保障倍数等偿债能力指标或营运能力指标对比客户的财务指标,如企业资产负债率远高于行业平均值、带息负债比和利息保障倍数远低于行业平均值时,基本可以认定企业存在过度授信问题。但是,由于当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报表普遍不真实,通过虚假交易、虚增资产、隐匿负债、虚增利润以粉饰报表获取融资,在企业经营不善时,更是通过虚假报表骗取银行提供资金支持;与此同时,企业还往往通过复杂的关联交易掩盖过度融资信号蒙蔽银行。因此,单纯以行业平均的财务指标判断具体企业是否存在过度负债问题,不仅不够,也行不通。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过度授信,需要依靠更加深入细致的授信调查并更加关注企业非财务指标。

2、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征信行业的发展,建立全国性的信用数据库。各相关政府部门,如工商、海关、法院、技术监督、财政、税务、外经贸、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应该依法将自己掌握的企业信用数据通过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开放,以保障一部分企业的信用信息被社会知晓。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起来,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纪录有了比较好的纪录,再加上银行自身对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主经理人员的信用情况调查了解,会大大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经营部门与审批风险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在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实行全流程监控,完善授信方案,防范过度授信。

4、要选择合适的信贷产品,以产品特性来防范过度授信,尤其要谨防流动资金贷款的短贷长用和固定资产贷款的资本金抽离。

5、要防止集团企业过度授信,首先要摸清集团客户组织架构,动态把握集团成员的基本网络架构及变动情况,摸清集团客户的管理体制,及时掌握企业重大关联方的主要业务往来情况;理顺集团成员之间法律关系从而在提出关联交易因素后再来确定整体授信规模。特别是针对跨地域经营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由于受地域限制,分行难以对辖区以外的关联子公司进行整体控制,这时就需要主动申报上级管辖行对其进行统一授信管理,以避免过度授信、多头授信的现象。如果是全国性大集团,能够采用银团贷款模式尤佳,不仅提高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水平,而且还增加了议价砝码,并容易控制总体授信规模。其次,要谨慎选择集团客户。重点发展有产业支撑且主营业务突出,关联关系稳定明晰,无不良信用记录,经营稳健,符合总行信贷政策的生产型集团企业。对集团客户授信时,尽可能选择集团中控制核心资产的企业、控制主要现金流的企业作为融资主体,不得选择无实质性资产、无现金流的空壳公司作为融资主体;从严控制主要从事资本运作,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超过净资产50%的企业授信业务;对不符合行业信贷政策,从事低端低效行业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差,负债水平高的集团关联企业,特别是技术水平一般、产品市场饱和、从事传统加工制造生产经营的民营企业不办理新增授信业务,制定退出计划,逐步减少存量;除属于国有、国有控股的具有市场龙头或主导地位的集团客户外,對其他集团客户应尽可能采取抵质押方式、有效控制现金流;对集团内关联系列企业繁多、资本运作频繁、或无法摸清整体关联程度、资金运作、负债(包括或有负债)情况,或多头投资、过度融资、主业不突出、无实质性经营、行业跨度广的集团客户应审慎介入,确实需要介入的应以产权资金清晰的不动产设定抵押方式;对集团客户授信时,根据客户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资金需求,合理安排授信业务品种组合。另外,还要注意防范关联交易风险。要注意关联交易的披露是否充分合理,重点审核对超过企业年销售收入10%的关联交易,或金额虽未达到10%,但对企业的经营结果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关联交易,是否在经审计的年报中予以披露;对关联交易占比较大的企业应分析关联交易的公允性,防范通过关联交易转移银行信贷资金。

参考文献:

王世雄《企业过度授信风险管控》

张雷《企业过度授信问题研究》

许嘉和《银行过度授信的解决路径》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审判风险管理初探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