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2017-03-24 10:44李玮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7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金融危机商业银行

李玮

摘要:商业银行在金融系统的循环运行中中有着资本融通,货币经营,信用创造等重要职能,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其信用中介功能,调整国内经济结构,消费比例投资,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融资活动,平衡国际收支状况等。因此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信贷业务融资活动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信贷业务靠资金的借出赚取利息,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然而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信贷活动发展迅速,信贷风险也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了席卷全球的大规模金融危机,使人们对信贷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存在大量的问题,研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风险产生原因,提高商业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随着我国融入世界金融体系的脚步加快,全球化程度提高,全球市场中的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也日益增强。2007年,美国华尔街“次贷危机”造成了全球性经济危机,究其根源是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和不当的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了过度投机和房地产泡沫持续膨胀,当货币政策开始收紧时,地产泡沫破灭,引起一连串的违约狂潮。美国金融业崩溃的连锁反应,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缩水,国内许多金融机构遭受损失。因此我们应该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反思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在金融危机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信用贷款投放的行业过于集中

信贷投放的方向通常和同一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密不可分。这些年来,房地产成为热门产业,“炒房”和居民对基本需求住房的要求促使房地产开发蓬勃发展。到2012年年底,全国商业银行发放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数额已超过三万亿,并且仍在迅速增长。但是近年由于国家调控及消费需求降低,市场萎缩的影响,房地产开始滞销,房产市场周期性波动使商业银行个人房贷违约风险上升。而个人房贷风险的暴露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传统经验认为大致是3年到5年,因此我国银行业进入个人房贷风险显现的时期。信用贷款投放过度集中于房地产,制造,通讯以及基础设施等行业使得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信贷风险。

(二)信贷风险管理理念缺失,信贷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在信用贷款的审核阶段,也就是信贷风险形成前,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是识别信用风险并防止高风险业务的引入。一方面,信用风险的产生是由于信用信息的不对称,另一方面,有的风险是由人主动引入的。银行及工作人员为了效益的实现,而开展本来就知道是有高度信用风险,不宜进行的业务,片面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风险。员工和管理者缺乏规避信贷风险的意识,没有有效的风险动态评级和信贷资金使用监控,不能根据客户信贷风险的数据组和建模对信贷风险实行有效评估,从而导致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落后,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不能有充分的准备。

(三)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和防范机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制问题,风险管理部门独立性不强,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对风险的控制落后于业务的开展,企业破产等制度不完善。出现信用风险事后处理不良贷款的途径不足,过量的不良贷款难以被消化,同时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责任判定不明确,对责任人的处理业多体现于形式,难以对同类风险事件起到警示和借鉴作用。

(四)风险度量方法和技术与信贷业务发展相比相对落后

与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主要靠定性分析和主观思想上的判断下结论不同,现代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是多样丰富的。随着金融理论的不断丰富和现代计量学的发展,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更加注重定量分析而非定性,以数据为证据,善于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和计量学统计模型。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商业银行还不能建立相对完善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各家银行多通过主观判断来进行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评价,很难做出客观而统一的评价。因此,信贷类资产无法进行量化统一的评价,很难进行交易,商业银行不得不自己承担大量的违约风险。

(五)信用评级体系不发达

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有自己的内部信用评级,但是相比发达国家银行,评级的方法,评级的结果和评级的运行程式都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对于信用和风险的动态评估和管理,贷款前后信用测评不足,造成大量不良贷款。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措施。

(一)银行内部加强信贷风险意识,提高谨慎性

商业银行应从员工到管理者都加强信贷风险意识,在充分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情况下,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控制好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以资金安全为第一要务。调整优化股权和信贷结构,对于风险较大的产业和区域提高授信标准,对管理良好、发展前景较佳的企业,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继续支持。严格控制授信额度,把握好业务与风险控制的平衡,细化审核标准和过程,并对有可能产生的风险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二)加紧建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加强信用风险防范

首先应加强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内控的章程制度实现信贷经营业务与审批监控的协调合作,避免各职能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智能的摩擦和监控环节的缺失,严格监管业务活动中的信用风险,避免漏洞产生。同时还要建设科学的内控文化,为管理层的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银行员工对于内控体系和风险控制重要性的理解。最后,健全商业银行内部的稽查评价机制。对基层营业部门和基本业务进行全面稽查,在基层营业部门设立专门的内部监督稽查崗位,将稽查工作精确到部门,渗透到业务活动从头到尾的过程中。

(三)借鉴发达国家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风险度量和管理模型

在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客观反映企业信用的度量数据以及评级是完成信用计量的基本要求。在我国风险度量方法和技术不先进的情况下,应该学习发达国家在计量方面的先进经验,使银行内外部的评级机构能真实有效的建立企业风险数据库和模型,减少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如企业银行共谋,暗箱操作和寻租行为;使银行款项的审核批出与企业的信用评级相适应。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评估原则和数据指标的定量方法,使现代风险的事前控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

(四)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企业基本情况的审查。

许多情况下,信用评估和实际操作往往脱节,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企业的信用评估,尤其是动态信息评估尤为重要。通过对企业经营能力,财务稳健性以及流动性风险等指标的评估,建立企业信用模型,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实际还款能力谨慎给出信用评价。实时关注信贷资金的用途和流向,跟进信贷业务款项放出及以后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没有一丝疏漏,严格审查资金链变化情况。同时,还要分析企业违约案例以及规律模型,提前预知掌控风险,做好充分准备。

三、结论

美国的次贷危机实际是一场贷款违约产生信用风险的危机,但是国家政策的过度放宽,银行与各金融机构在信贷经营过程中风险意识的淡薄,风险管理体制的漏洞以及实际操作的不规范,也是导致信用危机后果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和金融危机前的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反观中国的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也存在与当时相同的问题。由于我国缺乏类似对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的处理经验和美国地产市场上风险分散化机制,一旦出现信用风险问题,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不容小觑。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更加重视信贷风险防范监管,优化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上和操作中的细节与疏漏,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的学习和计量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早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李,赵树宽. 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 经济纵横,2011,03:58-60.

[2]张树兴. 欧债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3]沈全芳. 宏观经济不确定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4]张梦瑶. 浅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 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05:48.

[5]曾莹. 基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金融危机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