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研究

2017-03-24 14:51史利辉赵虎生郭艳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史利辉++赵虎生++郭艳红

摘要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益,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形式。阐述宝鸡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加快土地流转、壮大主体、模式提升、健全服务体系以及优化外部环境等5个方面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对策;陕西宝鸡

中图分类号 F3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270-02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现有人口376万人,农业人口270万人,年平均降水量为590~900 mm,农业是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耕地总面积37.87万 hm2,有效灌溉面积18.6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3%。种植业面积较大,占66.4%。近年来,随着宝鸡市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农村青壮劳动力的持续转移,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宝鸡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內容,也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和现实选择。笔者通过对宝鸡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障碍因素,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具体对策。

1 宝鸡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状

到2015年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0户,省级以上5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 498个,国家级示范社 30个;家庭农场2 014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6个;培育种养大户9 504个。全市土地流转5.03万 hm2,占农村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17.28%,新型主体占流转总面积的60%以上。全市20 hm2以上现代农业园区355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919个,占全市总数的53%,其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8个。产业涵盖了粮食、果业、蔬菜、畜牧、农家乐、手工艺等各个方面,区域特色明显,规模效应突出。初步形成了以土地集中为主的园区引领、大户承包;以联合经营为主的企业带动、土地合作;以统一服务为主的社会服务三大类型5种模式。

1.1 园区引领

通过统一规划建设园区,吸引经营主体有介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产业化环节,实现资源集约、要素集聚、产业融合发展。陈仓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采取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和配套基础设施等措施投资5.3亿元,吸引了国人菌业、绿丰源蔬菜、陕汽华臻等龙头企业落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1.2 大户承包

种养能手或有实力的农户,通过租赁、承包等形式将土地集中连片起来,从种到收自主经营,形式灵活,管理便捷,适应性强。到2015年底,全市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1 518个,规模经营面积2.16万 hm2,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单户 3.3~20.0 hm2,少数超过66.7 hm2。

1.3 企业带动

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或产品订单将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产生规模效益。秦宝牧业公司采取“企业+育肥场+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畜牧养殖区建立肉牛养殖育肥基地,实现了专业化养殖、订单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1.4 土地合作

村集体组织通过流转或托管将土地集中经营,既避免了耕地撂荒,又壮大了村集体实力。金台区硖石镇五七农机专业合作社由320户农户带地或带资入股成立,入股土地242.594 hm2,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社员除挣取工资外,还享受盈利后的保底分红,实现了多赢。

1.5 社会服务

土地不需流转,只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享受农业生产全程或某一关键环节服务。凤翔县汇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连片托管当地4个村逾253.3 hm2耕地,围绕粮食生产实行农资供应、机械深松、播种、田间管理、收割“五统一”有偿服务,实现了土地耕作社会化服务。

通过发展规模经营,围绕市场需求和变化,集成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开展“三品一标”认定,促进了农业生产安全。通过实施规模化经营,使土地等生产要素向新型农业主体集中,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双赢”。同时由于土地的规模化流转,有效吸纳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也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了条件。

2 存在的问题

2.1 新型主体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全市新型主体总体发展实力不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大多以生产型为主,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合作社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仅占1/3,少数合作社只挂牌不运行;不少专业大户和农场主经营理念落后,生产管理水平较低;家庭农场刚刚起步,运行机制不健全,发展层次低,示范带动力较弱。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规范和紧密[1]。

2.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部分生产区域水、路、电、渠不配套,复垦地耕地质量普遍较差、水土流失严重,难以达到规模生产集中连片的要求。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大、回报率低,加上土地流转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农业自然灾害重发频发,规模经营主体大多不愿投入、不敢投入,因此迫切需要完善配套的农田基础设施。

2.3 土地规模流转缓慢

全市土地流转体制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农户对土地长期流转后能否顺利收回承包权心存疑虑,转包意愿不强;部分地区土地流转价格达到1.5万元/hm2以上,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导致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积极性下降,集中连片流转难度加大。

2.4 资金筹措困难

农业规模经营是一个资金密集投入的过程,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资金。目前,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设置的门槛较高,对贷款的抵押担保物进行了严格限制,大型农机具、农业经营场地、土地经营权等都没有纳入到抵押范围[2]。

2.5 社会化服务不配套

当前公益性服务方式、内容与新型经营主体的个性化需求仍有一定差距。托管代耕、统防统治、工厂化育苗、粮食烘干、仓储物流等社会化服务还处于发展初始階段,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规模弱小、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利益联结较为紧密的订单式、托管式、全程式服务较少。

3 对策

3.1 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建议加快全市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规模流转奠定基础。同时鼓励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前提下,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通过建设市、县、镇、村四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登记发布、流转合同签订鉴证、流转交易纠纷调处等制度,保障土地流转工作有序推进。指导农户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引导新型主体合理确定经营规模,防止流转土地非农化。

3.2 壮大新型主体

通过引导农业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采取保底分红、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实现多赢多利。引导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与联合,加快促进合作社联合社发展。依托项目支持家庭农场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开展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指导新型主体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开展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3.3 提升发展模式

科学选择规模经营路径,在产业聚集度较高、土地连片的地区,大力发展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发挥农业园区产业集聚功能,加速项目、科技、服务等要素向园区集聚,吸引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进入园区,促进产业持续发展。探索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的产业联合体,延伸产业链,扩大示范带动。在农民恋地情结不高的地区,发展联合经营型规模经营。在暂不具备土地流转条件或农民不愿流转土地的地区,扶持发展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

3.4 健全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以政府服务为依托、以新型主体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农技、农机、质检、畜牧四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加强面向新型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和规范引导,积极发展农机服务队、托管代耕公司、农资经销企业、抗旱服务队等社会化经营组织。在粮油生产上推广“生产全托管、服务大包干”生产模式,在经济作物和畜牧养殖上积极探索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承包式等服务模式。不断拓展经营型组织服务范围,并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储藏、信息、金融等方面的服务[3-4]。

3.5 优化发展环境

建议通过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从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创建、人才引进等方面对规模经营进行补贴。在农业补贴上,优先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优先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烘干机、拖拉机等大中型农机具的需要。建议金融机构针对规模经营主体差异化需求,提供多样金融产品,逐步将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大型农机具等作为贷款抵押物,破解规模经营资金瓶颈。建议农业保险扩大保险范围、提高保险赔付率,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农业风险保障基金,降低农业规模经营风险。

4 参考文献

[1] 赵虎生,海江波.宝鸡市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14):308.

[2] 李厚廷.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路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05-111.

[3] 伍业兵.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两条道路及其选择[J].农业经济,2007(11):34-35.

[4] 李忠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形式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村经济管理,2005(11):22-23.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