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元辅
新中国成立初期舟山群岛的交通设施十分落后,各岛之间来往很困难,除了定海、干览、沈家门、高亭各有一座可停靠几百吨船只的小型码头外,其他岛屿没有一座码头。由于缺少码头,群岛各岛之间的交通运输,只能用靠岸、抢滩或停在海上抛锚,人员物资靠小船驳运。就连舟山到上海的客轮,在大巨和嵊泗也是用小船接送旅客,装卸物资,中途要耽误两三个小时。
1963年春,舟嵊要塞区司令员黄朝天到嵊泗勘察后,决定在插旗岗西海口建第一座码头。在上海港建四局帮助下,设计了400吨级泊位的“沉箱式”结构码头。黄朝天司令员带工兵处长王忠玉和施工参谋王春及工程安装连和潜水队,在小关岙用油毛毡搭了个工棚,便成了他的工地指揮所。他在施工动员大会上说:“我们能推倒三座大山,难道建不成一座码头?”当时施工方法相当原始,先用海底集团装药,把码头基础的水下礁石炸碎,潜水员把碎石扒平,然后把浇筑的重7吨的砼沉箱块,用租借的船吊入水中叠起。超出海面之后,再装模板,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直到最后一袋水泥浇灌完,黄朝天才离开工地。
就这样,嵊泗插旗岗西海口码头建好了。尔后部队又在花鸟和枸杞等岛修建了多座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