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嘉林
众所周知,手机技术的发展历程已经渐渐放缓,唯快不破再也不是走向胜利的捷径之一,阶段性同质化导致手机行业从用户化竞争进入到渠道化竞争,虽然渠道化的争夺总夹带着历史因素,但是这种格局短时间内很难被打破。
线下渠道步入阶段性胜利
所谓渠道,无非是分为线上和线下渠道两类,随着“互联网时代”逐渐进入下半场,线上的互联网渠道弊端已经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就线上渠道来说,手机信息发布的时效性极强,获得几乎无边界的宣传效果的同时也被批判噱头营销带来的蝴蝶效应消磨厂商的真正实力与口碑,可谓阵痛期常伴。
而线下渠道在覆盖范围的绝对性上会弱势许多,但带来的真切体验感知是线上渠道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针对国内手机市场而言,竞争的同质化不仅表现在硬件配置方面,产品体验的趋同性更是逐渐增长,用户已经很难在产品上找到兴趣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线下渠道的高度参与感就是拓展产品体验的新途径,从华为启动“千县计划”,在重点368家零售店基础上,向县城实体店布局;小米以小米之家为基础,计划3-4年时间开1000家店;金立将T4-T6门店从7万扩张到10万,导购员从4万名增加到5万名等活生生的例子便可见一斑。
一位业内分析师这样对《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说道:“这两年线下渠道很是吃得开,就像早几年线上渠道的疯狂一样,其实都是阶段性的红利,红利总是会有尽头的,红利结束后城头的大王旗可能又会变化。”
全渠道周期来临
可以预见,当线下渠道的红利期结束之时,便是线上渠道再次复苏之际,两方逐渐趋于平衡乃大势所趋。渠道本来是一种横在品牌与用户之间的鸿沟,渠道的利润来自信息差,在农村电商崛起及社交媒体深度渗透的未来,信息差难以长期持续,太过依赖传统渠道会有一定风险。
小米作为互联网手机的标志性产物之一,在2016年的乏力表现更印证了这一情况。“有规模、有实力、有溢价能力的品牌最终都要回到线上+线下的双重渠道上来,线上渠道注重消息的敏感性与支付的便利性,线下渠道强调产品的亲身体验与品牌的氛围营造,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品牌的市场覆盖面。”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
传统的线下渠道强者OPPO、vivo、华为等也都在积极加大力度进行全渠道拓展,代理体系和销售导向也更加具体,总的来说,今后将不会再以渠道来划分厂商和品牌类型,單纯谈论线上或线下已经没有实际意义,未来将是全渠道运营的时代。
不过,渠道扩张还需谨慎,散发过快,会大大加重厂商的负担,短时间的高歌猛进只会消耗内需,渠道建设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功夫,在这方面,国内手机厂商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