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北江诗话》是清代洪亮吉的诗论代表作,他博采众长,主变尚新,风格上反对纤巧,讲求自然和气象,在诗歌艺术上,确有不少创见。所涉之处繁多,此处仅就《北江诗话》对诗歌内容层面的论述进行分析,以揭示洪亮吉对诗歌“真、善、美”的追求。
关键词:洪亮吉 《北江诗话》 真 善 美
一、引言
《北江诗话》共六卷,成书在嘉庆九年(1804)以后,前四卷为洪氏晚年手定,后二卷乃其子整理而成。该书内容十分庞杂,“举凡金石文字、历史人物、史学、地志、书法以至于科场掌故……莫不数见”{1},同时也颇具传统诗话的品格,非但如许觊所言“辨句法,备古今,纪圣德,录异事,正讹误”{2}等无所不有,“甚或评议经史、杂述见闻、记载掌故、考证名物乃至评骘美食,无关于诗的文字时时阑入。”{3}篇幅虽小,亦有其创见之地。本文仅就《北江诗话》在诗歌内容方面的论述进行分析,探究洪亮吉对诗歌内容“真善美“的追求。真即本事真、情真、境真;善即诗主性情,但强调下笔须有分寸,不可过之,需发乎情,止乎礼义;美即厚人伦,美教化,讲求“经世济民”。
二、尚真
郭绍虞指出:“清代学术再有它的特殊风气,就是不喜欢逞空论,而喜欢重实验。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差不多成为一般学者所持守之信条。”清代中叶朴学昌盛,考据之風盛行,便是此种特殊风气的反映。而此种考据学风的形成对偏重质实的诗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早年便从事经史考据之学的朴学大师洪亮吉来讲,其朴学精神内涵更是赋予他《北江诗话》极鲜明的求实色彩,这一特色突出体现于他的“尚真”,即诗话中对真情、真境,以及本事之真的追求。
(一)真情
乾、嘉之际,各类诗歌流派兴起,“从其总的趋向来看,大体可分为崇雅正与尚新变两类”{4},洪氏则体现出两者融合的趋势。清代不似明代,其门户之见,派别壁垒并非很严,洪氏的诗学思想便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又独抒己见。他由诗主性情的思想出发,要求“言为心声”,主张抒发诗人的真情实感,从而感其所感,痛其所痛,达到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他说读黄景仁之“千金无马骨,十丈有车尘”和“名心澹似幽州日,骨相寒轻易水风”,“可以感见其高才不遇、孤客酸辛之况矣”{5},孙星衍少时诗“凄艳绝伦”,读之“令人惘惘,则可见其性情毕露”,秦维岳《勘灾展赈》诸作更是“仁人之言”“语语自肺腑中流出者矣”。{6}同时,他也对虚情伪饰之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说邵长衡诗“作意拎情,描头画角”,却无“真性情”。“言为心声”,情动于中才能形之于言,所以,洪氏的《北江诗话》在主真情的同时,要求“诗人不可无品”,主张论诗先论人,诗人要写出高品格、真性情的诗歌,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修养。这与袁枚仅强调“独抒性灵”又更进一步对抒情主体做出了要求。洪亮吉提出:“诗人不可无品,至大节所在,更不可亏。杜工部、韩吏部、白少傅、司空工部、韩兵部,上矣。李太白之于永王 ,己难为讳。又次则王摩诘,再次则柳子厚、刘梦得,又次则元微之,最下则郑广文。若宋之问、沈 期,尚不在此数。至王、杨、卢、骆及崔国辅、温飞卿等,不过轻薄之尤,丧检则有之矣,失节则未也。”{7}所以潘岳之“千古高情《闲居赋》”被其评为“实中躁而外恬”“非仅不能欺人,亦并不能自欺也。”
(二)真境
真境,即有气象之真境界。《北江诗话》论诗不仅多处论及诗之气象,而且按照不同诗人诗歌气象的表现,赋予“真境”以不同的内涵。第一层是指:“善状情景”“描摹景色”“刻画风云”,此处“气象”主要是一种对自然景观客观的反映,属于真境形而上的层面。如:对大小谢描摹所游览之地,评之以“与诗境相肖”。{8}第二层则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更深一步,不仅能描绘出自然之致,展现其外在风貌、气势,且表现出所刻画之物的内在气蕴。有了此类气蕴,“做富贵语,不必金、玉、珠、宝也”“仅写云及月,而富贵气象宛然”,如“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冥 细雨中,及夜深台殿月高低”{9}。与此同时,所刻画之物的内在气蕴亦成为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洪氏称自己一年四季,最喜度“春事方半,百草怒生,万花方蕊”的二月{10},最喜观“时雨既降,山川出云气象”前者在于二月“物物具发生之气象”,后者则“以为实足以窥化工之蕴”{11},均是纯然一片生机,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正能量。第三层是为真境的最高层,也是洪亮吉《北江诗话》最为推崇的,即物我合一的真境界,在客观景物描摹的基础上达到所刻画之物的内在气蕴与诗人内在气质的浑然一体。此层所言之“气象”与南宋诗论家严羽的“气象”有相似之处,但亦添加了新的内容。“气象”是严羽评诗论诗的主要标准之一,他评“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杨晖的《严羽“气象说”评述》中指出:“严羽提出的诗之‘气象应具有“浑”的特点”{12},郭绍虞先生注《诗品》时也说:“浑,全也,浑成自然也”,就是说,凡有“浑”这种特点的诗,都就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是“浑成”不可分割的。“气”和“象”有机地融合,体现“未分”和“浑成自然”。严羽这里的“气“和“象”与洪氏书中所指的“物我合一”的真境界应是类似的。但洪亮吉在倡导这种“物我合一”之境时,亦提出几点要求:一、创作者需有“宽胸次”,能写“气局宏大”之作,指出孟东野诗“‘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非世路之窄,心地之窄也。”杜牧之诗:“‘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非天下之宽,胸次之宽也。”{13}批厉鹗的《樊榭山房集》气局狭小,“恐不克为诗坛初祖”。{14}二、诗歌要表现自然超脱的旷达之情和高尚情操。“诗有自然超脱,虽不作富贵语,而必非酸寒人所能到者”。{15}像“陶彭泽诗,有化工气象”,且“天趣自成”“一味真淳”。像“顾宁人诗,有金石气,吴野人诗,有姜桂气”{16}方臻此境。这实质上是将诗歌创作与作家的气节操守及精神气质联系在一起,创作主体的生命之气通过具有审美意义的物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力量。
(三)本事之真
受朴学精神的影响,洪亮吉形成了严谨求实的学风,虽立主创新,但提出“虽许翻新,然欲须略谙时势”, 对于前人的新奇之作,洪氏极力主张不盲信,也不妄疑,而应“身亲历之”加以考察,验证,追求“奇而实确”。在诗歌用典及史事的引用方面极为注重本事之真,讲求“古人事皆有本”,皆可追本溯源。如:“前人诗云:‘老健方知 妇贤,亦有所本——北史隋独孤后传:后性尤 忌,崩后,宜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俱有宠,帝颇惑之,由是发疾,至危笃,谓侍者曰:使皇后在,吾不及此。则知 妇亦有可取者。然若魏孝文幽后、齐冯淑妃等,身不正而复 ,则又独孤后之罪人矣。”{17}由前人诗中所涉“ 妇贤”一说,推出其本事所在。不仅如此,洪亮吉亦对前人书中所写的错误史事进行批判纠正,如:“王昭君赐单于一事,《琴操》之言,最得其实。云王昭君者,齐国王襄女也,年十七,献元帝。会单于遣使请一女子。帝谓后宫欲至单于者起。昭君喟然而叹,越席而起。乃赐单于。是昭君之行,盖由自请。而《西京杂记》妄以为事由毛延寿,说最鄙陋。而世俗信之,何耶?”{18}为此,洪亮吉特意作诗一首,以正史实:“奇童请尺组,奇女请和戎,莫信无稽说,媸妍出画工。”凡此种种欲求本事之真的论述在《北江诗话》中不胜枚举,这亦是朴学思潮影响在其诗话中的映射。
三、主善
前面部分讲到洪亮吉论诗尚真,尤其是对情之真的追求上,但其主真情与袁枚的性灵说是存在差异的。他的主情说除讲求“真”的原则外,还讲求“善”的原则,他认为情感的抒发不应受到格律的约束,写情需情致缠绵,情要真,要“至性流露”,但并不认同袁枚任性骋情,而强调“情”要受“性”的制约,不可“过之”,不能直抒胸臆,而应将感情加以过滤,表现人的高尚品格和醇正旨趣。因此他对袁枚诗歌的卑下旨趣颇有微词,用“如通天神狐,醉即露尾”来形容袁枚的诗,对好友黄景仁诗歌之低迷情调也时加规劝。评商 的《秋霞曲》和杨芳 的《凤龄曲》虽“皆能叙小女儿情事,宛转关生,然淋漓尽致中”“商为过之”。
尚新主奇是《北江诗话》论诗非常突出的特点,讲求诗歌的“戛戛独造”和“英奇本色”,但他并非一味求奇而无限制,洪氏追求的“奇”要符合三大原则:一是“奇而实确”,如岑参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二是“奇而入理”;“诗奇而入理,乃谓之奇。若奇而不入理,非奇也”,“近时诗之能学卢玉川者,无过江宁周慢亭,有《咏仆梦魔》诗云:‘被我一声咦,跌碎梦满地。可谓奇而入理矣。”三是“奇而不过”,換而言之,诗歌语言可奇,但要符合客观实际,合乎情理,且讲求“善”的原则,不可“过之”。他评韩愈的《此日足可惜》一篇内“家务憩时门,临泉窥斗龙”之句,“奇而太过”,并提出质问,“岂此时时门复有龙斗耶?”由以上分析可见,洪氏在主情、尚奇方面除讲求“真”的原则外,对其“善”亦有所要求。
四、崇美
洪亮吉的学术研究方法和思想深受乾嘉汉学的影响,其思想与当时的学术思潮相呼应,可概括为两个方面:求实和经世。洪氏在诗话中将“崇美”,聚焦为追求诗歌厚人伦,美教化,讲求经世济民之功效。以“诗三百”论诗,评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忘世之侣,天机活泼如此,即陈风诗人‘衡门之下,可以 迟之遗意也,去三百篇未远”。倡导诗歌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所以,他对“高东井孝廉,高才不遇,所作诗亦时有愤世嫉俗之语”提出了批评。相比之下,他十分欣赏那些“庄雅可颂”,符合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正统观念的诗歌,比如:唐代钱起的“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和韦应物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之句,洪氏认为,“读之觉温厚和平,去三百篇不远。”{19}此类诗歌有着深切感人的伦理内涵,可以“借之以垂劝戒。”
五、结尾
通过分析《北江诗话》中对诗歌内容层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洪亮吉在诗歌内容上的尚真,主善,崇美的思想倾向。在诗歌理论百花齐放的清代,《北江诗话》未必是最有价值的一种,但却是最性情毕现,个性独具的一种,好恶分明,褒贬由衷,毫无清代中叶以后诗话惯有的标榜声气、风流自赏之类的习气,且其中并不乏真知灼见。但洪亮吉作为一个正统儒士学人,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及常州学风的影响,“立身以忠孝为大,论学以经史为宗,论诗以《三百篇》为主。”{20}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他在品评诗歌的过程中亦出现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① 陈迩冬:《〈北江诗话〉后记》,《北江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1页。
② 许觊:《彦周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78页。
③ 蒋寅:《洪亮吉的诗学观念与本朝诗歌批评》,《文学遗产》2015年第3期。
④ 马积高:《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9页。
⑤⑥⑦⑧⑨⑩{11}{13}{14}{15}{16}{17}{18}{19} 洪亮吉:《北江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9页,第101页,第65页,第77页,第54页,第12页,第1页,第70页,第21页,第42页,第78页,第58页,第74页,第17页。
{12} 杨晖:《严羽“气象说”评述》,《宜宾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20} (清)王国均:《重刊北江诗话序》,《北江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0页。
参考文献:
[1] 陈迩冬.《北江诗话》后记.北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 许觊.彦周诗话[M].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 蒋寅.洪亮吉的诗学观念与本朝诗歌批评[J].文学遗产. 2015(3).
[4] 马积高.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5] 洪亮吉.北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6] 杨晖.严羽“气象说”评述[J].宜宾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作 者:卢余玮,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编 辑:赵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