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有窑

2017-03-24 05:34陈丽萍
中华手工 2017年3期
关键词:木梁窑厂青瓦

陈丽萍

远山有多远?会有什么窑?

看到“远山有窑”四个字,心里便泛起阵阵涟漪,想要去看看,去走走,去触摸一下。

踏着开满花朵的小路,来到这里,发现它既不是农家乐,也不是咖啡馆。站在建筑入口,一眼就能看见后面呈阶梯状的龙窑。这里的确“有窑”,还有看得见的远山,听得清的风声,摸得着的泥土,辨不明的鸟鸣……

窑三代 窑四代

2015年夏,田琦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老刘的窑厂。当时的他,不过是来寻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和窑厂走得如此之近。

老刘的窑厂就在大学城附近的一座小山上,作为重大教师,得近水楼台之便,他便多去了几次。渐渐,和老刘也熟稔起来。

通往窑厂的山路崎岖,两边摆满废弃的陶罐。作为重庆人,对土陶罐并不陌生,腌制泡菜、咸菜,都离不开这种土陶。老刘家从爷爷辈开始烧陶,老刘是从16岁开始学习烧陶,做了半辈子,也曾风光无限过。然而时代更迭,土陶生意每况愈下。因为觉得“没出息”,老刘不肯让儿子刘思路再继承这门手艺。

随着大学城周边日渐成熟,周末来此度假的人增多,不少当地人纷纷建起农家乐、民宿。老刘觉得不错,想着也搞个农家乐吧。这么一来,就意味着窑厂得封。刘思路是80后,读过大学、参过军,还做过小生意,他觉得不能封。小刘隐隐感觉到,这两年传统的东西,尤其是手艺,好像又火回来了。

一个要封,一个觉得不能封,争执不下的窑三代和窑四代,遇见前来买罐子的田琦。一番沟通后,田琦困惑了。这么好的老窑,为何要封了呢?何不以窑厂为载体,改建出一个综合艺术空间呢?如此,既能敞开大门,又能延续制陶这门手艺。田老师的提议得到父子俩的认可,毕竟是做了一辈子的手艺,他们也想传承下去。

为表示支持,田老师甚至提出免费设计。从建筑到内部装饰,都由他来做。“我只有一个要求,设计的东西不能随意改动。”

窑厂的改建从2016年年初开始,他们都没想到,这一动工,就是1年。

“用这次改建,让一个传统的、衰败的手艺重生。”田琦很高兴,“这不是一个城市人到农村做民宿,不是产业侵蚀,也不是艺术家的情怀投入,而是农民自己投资、修建、使用的空间。”

青瓦 旧砖 老梁

田琦的设计理念,是保持原有的文化特征和地域特点。

窑厂是传统的龙窑,呈长条状,有12级,依山而建。窑厂旁边有一个晾罐子的大棚,一个破旧的老屋,都建在半山腰上。

首先要拆掉这些老房子、清理出窑厂的废弃物。在充分考虑建筑和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他将靠山一侧的山体结构融入室内空间,变成一道天然的墙体。

老房子拆下来许多青瓦、旧砖、木梁和楼板,剔除破旧的、虫蚀的部分,全部用在新建筑上。如今看到的两栋房屋,木梁和青瓦都是旧物。抬头看,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作为南方人,从小就住在这种高大敞亮的木梁青瓦房里,实在不喜欢都市里3米高的天花板。好像回到了儿时,总感觉如果要下雨,就得去找个盆来,接屋顶漏下来的水。“其实老房子的木梁和青瓦是不够的,我们还从其他地方买了些老料。”

老房子的旧砖,则铺在了阳台上。被时光洗礼过的青砖,温润、朴实又好用,下雨天吸水再好不过。至于旧楼板,则被铺在了咖啡厅的地上。咖啡厅有两面墙都是落地大玻璃,视野开阔、通透。这时旧楼板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不畏阳光暴晒。

这样的旧物利用还有不少:残破的泡菜坛,直接用来装饰墙体;田琦贡献出私藏的雕花床板,做成咖啡厅的门楣……

“用旧物的好处在于,降低造价,又不失去原来的韵味,还叠加上了时间的温度。”田琦说,因为施工的都是老刘的家人或邻居,他没有做需要高超建筑技能的设计。“低技在乡建中应起到主导作用,让农村施工队伍的潜力和智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竹风铃 陶罐灯

除却旧物,田琦在设计中也加入了许多当地元素。

窑厂的后山有许多楠竹,请人砍了回来,截成同样长短,放在两根柱子中间,做成隔断。如今,此间是一个拍照好地方。竹子锯得更短,挂到天花板上,做成竹风铃,若非细心人,很容易错过。又请人做了几张竹椅子,放在阳台上。

既然是窑厂,当然要烧制一些特别的东西。烧一个圆圆的大缸,加一块玻璃,便是最独特的茶几。大家都喜欢的陶罐路灯,是老刘父子亲手做的。拉坯的时候,预先戳好4个圆孔,再单独烧制而成。然后倒立盖在灯泡上,既别致,又实用——不怕风吹日晒,坏了也方便修理、更换。

“就地取材,利用现有材料再创造,不但节约成本,更是保留乡土气息与老窑原有的文化符号。”田琦说,“不仿古也不是新建,而是用现代美学去创造一个大众接受的手艺空间。”

为了让整个空间更具艺术性,田琦找来朋友,为远山有窑“添砖加瓦”。墙上挂的摄影、书法作品,屋里的家具、家居摆设,不少都来自朋友们的馈赠。

当然,也不是沒有遗憾。为了保持视野的开阔,远山有窑2楼的空间十分空旷,夏日固然凉爽,冬天也分外寒冷。“为了欣赏如此美景,总要有一些牺牲。”坐在大厅,便可俯瞰整个山林。

对于这样的改造,老刘父子很是满意。

因为改建而停工1年的窑厂,也重新点燃了火。周末或天气晴朗的时候,不断有人前来体验陶艺,老刘会手把手教前来学习的人如何制陶。

刘思路思考得比父亲更远一些,他请回陶艺家在此建立个人工作室,请来家具设计师和花艺师的作品在空间展示,又把老婆派去学咖啡,自己也开始跟着父亲做陶。“不能辜负了如此美好的空间。”

如今,这里不但可以做陶,还可以策展、喝咖啡,还能吃到小刘烧的一手好菜。

正如田琦写的一首诗:

远山陶为器,有窑尽欢朋。

人归千里外,心画一杯中。

远山不远,窑里有陶,也有我们追寻的诗与远方。

猜你喜欢
木梁窑厂青瓦
青瓦
青瓦的耳朵(外一章)
青瓦
江西景德镇御窑厂遗址
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疲劳寿命预测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发掘
BFRP筋增强胶合木梁受力性能分析
仿古建筑中混凝土柱与木梁连接技术研究
御窑厂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