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优雅养生经:心有梦人不老

2017-03-24 05:24小亮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敬一丹焦点访谈王梓

小亮

30岁考研、40岁主持《焦点访谈》、花甲之年加入公益组织“美丽中国”……敬一丹说,只要心中有梦想,80岁起身追逐都为时不晚。

2015年即将离开央视的时候,她也曾被“退休恐惧症”折磨,一度消沉低迷。是亲情和一个个梦想让她重燃生活信心,缔造不老传奇:2017年1月7日赴河北农大参加“悦读咖”读书活动时,62岁的敬大姐依然优雅自信,脸上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她有着怎样的养生法宝?

敢拼不觉老,

40岁进入《焦点访谈》

1955年,敬一丹出生在哈尔滨市。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从小就别比人笨,也比别人慢,上学时从来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风光。”但敬一丹最终凭其努力和善良,在才女美女云集的央视笨鸟先飞,成为万千观众喜爱的“国民大姐”。

中学毕业后,敬一丹赶上“上山下乡”运动,离家到小兴安岭青河林场当知青,修路、盖房、种地、护林,她把苦活累活都尝试过一遍,才凭借好形象和好嗓子,被推选为林场新建的广播室“女主播”。每天干的工作,不过是扯着喉咙激励大伙:“添砖加瓦,大干快上!”

每天清晨,敬一丹喜欢独自在林场的晨雾中早早起床,来到广播站预热扩音器。一位大姐告诉她:“早上从来不看表,你一广播,我们就起床;你万一晚了,我们全得晚。”

为了丰富广播内容,除了转播节目,敬一丹还想了许多自创节目:播送投稿、样板戏选段,工人还能点播二人转。十八九岁的年纪,就把小小广播站办得有板有眼,没过多久她被调到林业局广播站。人家都说这是重用,可敬一丹爱上了小广播站,走那天她哭了一路。

在林业局广播站,敬一丹首次接触新闻业务课,这才知道广播稿还分为消息、通讯、评论。像跳出了井底的蛙,在那个文化饥渴的年代,敬一丹开始想办法读书。

1977年,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复,这点燃了敬一丹迟来的大学梦。第一年报考北京广播学院,22岁的她因为连东北话和普通话都分不清,没有过关。通过又一年的奋力冲刺,敬一丹才终于梦圆北京。

充实快乐的大学时光转眼过去,敬一丹有些不甘心,虽已27岁,可她还想读书。于是,本科刚毕业,敬一丹转身又进了哈尔滨的考研培训班。但因年龄大、底子薄、英语差,直到第三年她才成为“北广”播音系硕士研究生。期间一次次考研落榜时,身边也有亲友劝她:“你都小三十岁的老姑娘了,还成天抱着课本折腾个什么劲啊……”

但敬一丹最终用她昂首挺胸重“杀”回北京的胜利,向大家证明了一个道理:“真要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就看你有没有恒心。哪怕是她这种又笨又慢的人,也能一次次圆了人生梦想!”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为敬一丹的主持人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毕业时,她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毅然迈进中央电视台,成为《经济半小时》的节目主持人。

央视人才济济,没有置身其中的人很难想像“国嘴”们竞争的激烈。面对大多数比自己年轻的同行,敬一丹知道她没有任何优势,只有多付出心血和汗水,才不会被淘汰。她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到深夜,把每一项简单的工作都当作重大的使命来完成,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年轻人请教,从没有觉得有什么难为情。

渐渐地,她不仅在央视站稳了脚,还凭借《一丹话题》《焦点访谈》等栏目,成为广受全国观众喜爱的女主持人。敬一丹的知性、亲切,令每一位观众在看她的节目时,都感觉仿佛是在听一个“邻家姐姐”说话,毫无距离感。

而走进初创栏目《焦点访谈》时,敬一丹已经40岁了。对于女主持人来说,这是一个尴尬的年龄。有一次她接受报纸采访,登出来的标题把她吓了一跳:《敬一丹:另一种中年》。她感到挺意外,我怎么就到中年了呢?真迟钝!自己从不想太多,只知道为了一个目标一点一滴埋头往前,转眼间竟“老了”!一念及此,敬一丹心中有些沉重。

但转念一想,年轻女主持人的青春是美丽,中年女主持人的学识和修养何尝不是另一种美丽?而且这种智慧的魅力少了几分喧嚣和浮华,会变得更持久长远。于是敬一丹释然了,带着中年女人特有的韵味和魅力,她热情高涨地把《焦点访谈》做成了举国关注的“王牌节目”。

亲情助力,

打败“退休恐惧症”

在央视,熟悉敬一丹的人都叫她敬大姐。一则她资历老,崔永元、白岩松、水均益在她口中都变成了小崔、小白、小水。二来她确实像大姐一样亲切,与人为善,宽容待人。在采访到弱者所受的委屈时,她甚至会克制不住地红了眼眶;为《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时,她更会当场落泪……而正是这种温和,使得敬一丹在这个经常要流露出“尖酸犀利”的央视记者团队中,显得与众不同。

但二十一年来,《焦点访谈》并没有抛弃她,而是越发向她靠近。度过了锋芒毕露的年代,这个节目从最初的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慢慢变成了讲理的中年人。敬一丹的“温”为节目增色不少,因为显现出了人性的味道和哲理。

很多人一忙起来就像离弦的箭,长此以往,心身俱疲。人到中年的敬一丹,后來因为查出了视力模糊、失眠多梦等“白领综合征”症状,而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

从此,她学会了调节自己:每忙完一个重活儿,就给自己放个小假,来一个小奖励,比如,去逛逛商场。她母亲对此很不理解,说你刚下班就去逛商场不累吗?她笑着解释:“逛字拆开就是‘狂走。赏心悦目地狂走,很享受啊。”这样既释放压力,又放松了心情。

到外地出差时,有些人对于新奇的食物不敢吃,敬一丹没那么多讲究,出门就是入乡随俗,尽量吃当地的食品,没有什么忌口。少数民族兄弟曾这样夸她:敬大姐好啊,我们吃什么她都敢一起吃!酥油茶、奶疙瘩、糌粑,酸的辣的,什么都行。她说,人就要多吃五谷杂粮,不挑食,身体才能不“矫情”。

但纵然是性情温和了大半辈子的敬一丹,也有“不淡定”的时候。2014年4月27日,是她59岁的生日,丈夫王梓木延续往年做派:给妻子送百合花,下厨煮长寿面,晚上陪她看电影。敬一丹吹灭蛋糕上的蜡烛,突然一阵伤感:明年自己就跨入60岁门槛,这意味着退休进入了倒计时!

从此,一向优雅淡定的敬一丹,竟变得有些敏感和脆弱:单位新进了年轻同事,她认为是顶替自己的;领导不再安排她去压力大、环境艰苦的地方出差,她不适应这种关照,以为领导觉得自己“能力退化”:邻居咿呀学语的孩子喊她“奶奶”,她的心像扎进了一根刺……纠结一个接一个,敬一丹越来越焦虑,经常失眠,情绪波动起伏;有时话说着说着,她会突然感怀落泪。

王梓木与敬一丹都是哈尔滨人,结婚三十多年,两人几乎没红过脸,是对人见人羡的恩爱夫妻。王梓木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曾担任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后下海经商,现为华泰财产保险公司的董事长。他大敬一丹两岁,公司性质决定,只要身体允许,他可以一直不退休。因此,王梓木根本无法体会敬一丹的心情。他大大咧咧地说:“不就退个休吗?至于吗?你这样倒显得倍儿矫情。”丈夫的责怪,令敬一丹的坏心情更糟糕了,她大声责怪丈夫:“我们越来越不默契了,退休后我只能左手暖右手。”

2015年4月30日,敬一丹主持完最后一期《焦点访谈》,依依不舍与同事合影告别,含泪离开了工作27年的中央电视台。从此,她的退休生活被空虚、落寞所占据,每天寝食不安。丈夫和女儿见她成天闷闷不乐,日渐消瘦,健康状态也跟着亮起红灯,不由心慌了!

父女俩陪敬一丹来到顺义鲜花港参观,园区占地面积700亩,培育着4000多种盆景花卉,简直是花的海洋。行走其中,悠悠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回家后,女儿王尔睛开车拉着敬一丹来到花卉市场说:“妈,这些绿植摆在家里多赏心悦目呀。天天与花打交道,你连化妆品都省了!”敬一丹从谏如流,当场挑了些山地玫瑰、冰灯玉露等相对好侍弄的多肉植物盆景。

丈夫则投其所好,给敬一丹买了许多新书,从《二十四史》《蔡文姬传》到《多肉植物100种》,她想读的书都到手了!女儿一有空还会陪妈妈敷面膜看韩剧,教妈妈调鸡尾酒。

对照养花书籍,敬一丹给盆栽剪枝、浇水、扦插,精心莳弄。两个月后,她扦插的十多盆多肉植物全部成活,阳台、客厅、厨房摆得到处都是。这两个月里,敬一丹很少冲丈夫发脾气,也不再失落伤感。

敬一丹将自己种出的绿植,送给白岩松、水均益等同事。更多的朋友登门向敬大姐取经,她饶有兴趣地将自己的养花经验传授给大家,谁家的多肉植物生病了,她热心地赶过去指导……很快又恢复了昔日的从容自信。

心有梦人无龄,

花甲大姐和90后交朋友

“每天种草养花、读书会友的生活,原来也可以这般闲适快乐呀!”敬一丹顿悟,内心的消极才是身体衰老的劲敌,年龄再大也得有点追求!于是,60岁的她心底又燃起了新的梦想:出书,做公益!

2015年8月开始,敬一丹每晚都端坐电脑前,噼噼啪啪地在键盘上回顾自己的前半生。王梓木给妻子削水果、冲咖啡,做好后勤保障。短短三个月时间,敬一丹的20万字自传《我遇到你》顺利脱稿。

敬一丹把生命中的种种都总结为“遇到”:她遇到了广播和电视发展的黄金时代,遇到默契合作的同事,遇到麻风娃、孤儿、贫民、残障、导盲犬,遇到雾霾、水危机、荒漠化、资源危困……央视27年,“沉淀下来的,是我所珍视的各种遇到。这既是个人记忆,也带着时代的印痕。”

在《我遇到你》一书中,敬一丹用细腻温婉的笔触描写了电视采编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采访对象,特别是草根人群。在作者眼中,他们犹如路边不引人注意的小草,平凡、顽强,蕴含强大的生命力。这些凡人故事让人感动,也让人感伤。困难群体的救助,“不仅是爱心,不仅是慈善,还是权利,还是制度。”在敬一丹眼里,每个生命都有权利发光。

虽是年过花甲的50后,她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令人惊叹。在敬一丹的新书中,每一章节上都附有一个二维码,只用“扫一扫”,就能观看该段有关的节目视频。

这一招,是她从90后“小朋友”那里学来的。“学好新媒体,才能更好地传播。”敬一丹说。央视的90后主持人、女儿女婿的年轻朋友们,都和这位优雅亲切的“国民大姐”很相处得来。

闲适的退休生活仅过了半年,敬一丹又把大部分热情投入到下一站——她加入了女儿工作的公益组织“美丽中国”。此后,母女俩时常一同上路,从全国各地招募优秀教师,进行简短培训后,再将他们输送到贫困地区支教。

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以及支教老师的奉献牺牲,令敬一丹十分动容,她也经常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亲友们听。在她的号召下,王梓木和他的企业家朋友,以及敬一丹的前同事们,都经常自费买下大批文具、棉衣、桌椅等,送到一座座山区小学。

不忙的时候,她会为家人亲手烹制一桌佳肴,其中必有每个人最爱的一道菜。一个女人事业再成功,家庭在她心中的地位仍然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敬一丹对此更加执着,她说:“别忘记,人的生死两端既源于家也了于家,事业不过就是中间一段。”因此,在她心中,家庭永远是第一位。

30岁考研、40岁主持《焦点访谈》、60岁加入公益组织……同时又能与丈夫保持33年之久相濡以沫的幸福婚姻,敬一丹用的人生故事告訴世人,心年轻,人无龄!一个有梦想、从不放弃自己的女人,哪怕年过六旬,也可以漂亮优雅,魅力非凡。她的魅力是从身心深处自然流露的一种气韵,是一种经后天的努力与修炼达成的美,不仅不会随岁月的改变而消失,反而会在岁月的打磨中更具韵味!

2017年1月7日,赴河北农大参加“悦读咖”读书活动时,62岁的敬一丹深情地为大家朗读了一首诗《变老的时候,一定要变好》。这诗,仿佛就是为她量身而作:

变老的时候,一定要变好。

要变到所能达到的最好。

犹如瓜果成熟,焰火腾空,

舒缓地释放出最后的优美。

最后的香与爱意,

最后的,竭尽全力。

变老的时候,犹如名角谢幕。

身子谦和自信在心,

眼角眉梢深藏着历练后的从容。

幕帷垂落丝竹声远,一切已是过眼云烟

只有尊严的光芒闪耀在幕后时分

……

编辑/杨晓琴

猜你喜欢
敬一丹焦点访谈王梓
挑食的小怪物
电视深度报道《焦点访谈》社会作用探析
感谢遇到你——敬一丹采方录
敬一丹 宣布退休
1998,朱镕基到《焦点访谈》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
The Application of Af fective Factors in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n Secondary School
《焦点访谈》的困境与突破
没法说 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