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03-24 14:03白雪
求知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政治素质双一流一流

白雪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我国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他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在2016年12月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是国家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党中央提出的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目标,就是为了要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作为培养精英人才的产出地,高等学校一直面临着如何解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钱学森之问”。这一问题既是高校教育者首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双一流”人才培养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最基础的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它决定并影响着个人素养的形成。在社会发展中精英人才具有较强的主导作用,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正如美国教育家德怀特·艾伦所说:“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备道德性的话, 那么我们就在为社会创造危害。”[1]为此,如何有针对性、时效性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双一流”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双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

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多种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种体系中一直处于主要地位,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它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动力支持。韩愈曾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可见,传道是第一位的。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在谈到“为学与做人”时,也优先强调了做人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各门知识只是智育的表现,光有这些本领还远远达不到不惧的程度,怎样才能不惧,就是要有意志力,而意志力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就要心地光明,只有具备智、仁、勇的品格,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才能驾驭和善用日益增长的知识,做到“勇者不惧”。现阶段培养“双一流”本科人才是新时期高校的首要任务,现代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核心任务来抓。现阶段我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民族还是发展中的民族,我们的人民也是发展中的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需要我们一代代人不惧挑战和风险接力奋斗。人才培养的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一个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没有熱爱,对社会没有自觉的责任感和担当的人,是很难有强劲的学习动力和爆发的创造力,没有内在使命感的驱动,很难培养出一流的杰出人才。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养体现了“双一流”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高校在培养“双一流”本科人才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重要性。

首先,思想政治决定了“双一流”本科人才的政治方向。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2]纵观整个历史长河,每一个朝代的更迭,每一段历史的变迁都有一批批推动国家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优秀人才涌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共同精神特质就是无私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伟大的奉献精神。他们在奉献自己知识力量的同时,将个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互交融,合二为一,主动地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国家。在“双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上,学校尤其要注意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与引导,帮他们奠定好可以指导一生的思想基础。试想一个学识渊博、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尖端人才却是一个在道德上有所缺失、心术不正又自私自利的小人,那么他拥有的知识量越大,他对国家、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曾经引发热议的大学生用硫酸泼熊等事件,都足以说明只注重人才知识的培养而忽略其思政政治素质的培养,对人才成长而言是一种极大的弊端,是教育的缺失。这种缺失对社会发展来说是致命的,对教育者来说是一种讽刺,也印证了“有才无德是毒品” 这句话,可见没有良好的根基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到头来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社会的蛀虫,是影响和谐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其次,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了“双一流”本科人才的优秀品质。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是“双一流”人才所应具有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甚至比创新能力更应为人所重视和关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是学生成“人”的过程,它有助于人的基本素质的开发,是培养“双一流”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多种多样,只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客观看待外部世界,坚定不移地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认识自我,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有灵魂的人,才会明确自己追求的方向。

最后,思想政治素质也是“双一流”本科人才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德育地位受到冲击,虽然时下高校大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面貌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比如有些学生对人生目标模糊不清;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部分学生抗压能力较差,只注重自我感觉,对事情没有整体的认知,贪图享受,挥霍浪费。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有效的思想教育引导是主要方式。只有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点燃他们心中奋斗的火把,照亮前行的路,才能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塑造健全人格。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为何用,用归何处”,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双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中实现价值的有效途径

1.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力度, 构建完备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思想两者密不可分。教育思想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有什么样的教育主张、目标计划,就有相应同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内容。实践内容后期成果的反馈又反过来指导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判断。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是提升教育质量,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而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这就需要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规律,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思想内容、实践方法、运行思路等内容,逐步形成一个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全方位、多角度、全要素完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在丰富和引领方式载体上突破创新,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

引领方式上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在原有传播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把工作做活。将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在思想引领和舆论引领上占据主导地位。注重以文育人,改变“内容供应”模式,提倡“产品供应”链条,全方位打造符合青年特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式多样,格调高雅,镌刻共青团烙印,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在全校范围内实行“校网”“院网”“人网”三网合一。“校网”即网上共青团,让青年在网上找到组织,在网上参与活动。建立大数据中心,把握青年思想脉搏,更好地为青年服务。“院网”就是根据青年在线需求,线下依托各学院团组织构建好实体阵营为青年提供有效服务。“人网”就是要组建一支思想正、能力强的学生志愿队伍,對网上出现的模糊认识的评论进行引导纠正,净化网络空间。结合当前全团开展的“青年之声”工作统筹推进,让网上共青团在青年中更有影响力。

3.改进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双一流”本科人才过程中,与时俱进地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修改更新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课要充分利用课堂优势,在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国际现状和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将最新的理论成果与大学生的成长实际结合起来,将热点难点问题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走进社会、贴近生活、反映学生现状为宗旨,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和支持者,要勇于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和领路人的重任。坚持言传身教,坚持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拓和培养,时刻与时代同步,与青年同步,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地入脑入心。

4.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创新考核评价标准

在现行体制中,传统的单一的成绩型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对学生的评价要求,评估体系要将能力和素质等要素考虑进去,重点要突出学习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考评。要坚持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从个人的平时学习表现、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参加实践等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通过数据比对,得出结论,从而实现对培养“双一流”人才的目标导向和过程的推动作用。这种考核评估体系在以往定性评价的基础上给出了更加科学、直观的结论,改变了过去只凭一张考卷决定学生成绩的做法,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指导价值和实效性,便于教育工作者及时调整工作方向,调节力量配置,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杨 飞.精英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特征及培养路径[J].文学教育(中),2011(12).

[2]钟瑞琴.浅析优秀拔尖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培养[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猜你喜欢
政治素质双一流一流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后浪与前浪
高中生政治素质现状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报纸差错问题的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