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本期《美文》“汉风专刊”刊载的几篇散文,与“文”和“字”有关,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刘美松,早年创作成就颇丰,后来创办“字在”品牌,享誉海内外文化界,本期通过《从活字出发》为读者展开了“字”的天地,“字”的世界,他的声音是:字在,国在,世界在!
谈及文字,我的案头刚好放着武汉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法语研究专家杜青钢教授赠阅的一本《字行天下》。作者在“题记”中说:
仓颉造字那日,天雨粟,鬼夜哭,汉字通灵。在纵横交错的笔画里,潜隐炎黄的基因,暗藏人世密码,间或闪动西方神灵的光亮。
这是一部写测字的书,一字一故事,类似小说,远离迷信,作者无意纠缠真假识辨,只关注汉字的玄妙,看重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顺带解读中西文化差异,也揣怀了弘扬国学的良苦用心。
天地玄黄以文为径。
一字出,世间丰姿多彩。
“文”与“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和器物,其重要作用自不必多言。与此相关,我们又编发了日本作者水谷勇气关于汉字“水”与“水灾”的文章。
另一篇,是中国武术协会会员贾文涛老师的《习武者说》。在贾老师看来, 学文习武可以变化人的气质。上期导读中我曾经谈到,2016年,应各国师生和民众的需求,全球78个国家240多所孔子學院开设中医、太极拳等中华文化课程,注册学员3.5万人,18.5万人参加相关体验活动,受到热烈欢迎,孔子学院总部已与国家体育总局签署了关于开展太极和武术对外交流的战略合作备忘录。今年一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时也再次强调中医、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精髓,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一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提出“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发展传统体育,抢救濒危传统体育项目,把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全民健身工程” 的要求,特别提出“支持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积极宣传推介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魅力”。
本期,我们还专门编发了一篇缅甸作者关于缅甸服饰文化的短文,缅甸语与汉语是同属于汉藏语系的亲属语言,它们之间有不少相同的地方。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谈到服饰文化,由缅甸服饰文化的介绍也许可以引发我们的进一步思考。
谈及“文化”,还想在这里略微谈下我对一个时期以来颇为流行的所谓“糗文化”的看法。之所以用“所谓”二字,主要因为我反对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文化”,我认为将之称为“糗事”可能更好。
《说文解字》载:“4473米部: 糗:米麥也。从米臭聲。”作为形声字,就是“米”“臭”,听起来和看上去都不算太好的东西。网上对“糗”一字的词源学和用法解释也主要集中在了山东方言。比如“面条糗了”“饭都糗了”;也用作复合动词,比如“别鼓糗了!”“你在那里鼓糗什么?”等。是谁第一次将调侃、自黑、嘲讽、反喻、滑稽和黑色幽默与“糗”字联系起来,并作为“糗事”受到大量网民的“推崇”,因此迅速“红遍”网络,估计无法考证。就像谁首先使用“屌丝”指称“那一部分人”无法考证一样。但是,考察这些网络用语和“糗事”出现的语境,应该几乎是如出一辙的。
从远处说,21世纪初学术界因为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曾经出现过一个时期的“大众文化”“亚文化”研究热,这个是随着英国伯明翰文化学派、德国法兰克福文化学派被中国学术界关注而在学术领域的反映。它的一个主要过程是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流行文化——青年亚文化——次文化以及后来的Lady Gaga现象等。在其他国家也有表现,比如韩国的“鸟叔”, 那种骑马蹲裆式的“韩潮”以及K-Pop等。从近处说,前些年先是有“水煮”“戏说”“大话”文学名著的所谓“新风”,其实,文学名著是一个国家的经典,是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不应因为“大话”和“戏说”使其失去“崇高感”。这之后,就开始大量出现不雅网络用语,而且在大学校园相当流行,比如“屌丝”“逼格”“蛋疼”“泡妞”之类。这种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在校园的影响极大,来华留学生们也常常使用这类语言为时尚。如果传统媒体没有严格把关,任由低俗网络语言“倒灌”“绑架”,必然会对汉语传播教学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干扰外国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正确认识。
习近平主席曾经讲过,要“去低俗,远庸俗,不媚俗”,虽然不是针对文化传承传播所讲的,是针对干部作风的,但我认为用在分析文化问题上也很贴切。所谓的“糗文化”虽不能一概而论归为低俗和恶俗,但它一定不是一种主流“文化”,也不是雅“文化”。甚至,对这类“糗事”冠以“文化”一词也有不妥,是对“文化”一词的误用。好像给“糗事”进行了“遮羞”,加上了光环。因为文化最初是以文字进行化育的意思,原来村子里识字的人就是“文化人”,后来经过词义演变,内涵虽然扩大了,但也没有失去“文明”“化育”之意。我们今天讲“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经典文化和主流文化保持自信。如果给“糗事”也冠之以文化,成为“糗文化”,会让人对“文化”一词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