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笔筒造型装饰的艺术特征*

2017-03-23 07:46钱珑QIANLong赵俊学ZHAOJunxue
设计艺术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笔筒玉石雕刻

钱珑QIAN Long 赵俊学ZHAO Junxue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150040 Harbin)

清代笔筒造型装饰的艺术特征*

钱珑QIAN Long 赵俊学ZHAO Junxue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150040 Harbin)

笔筒是中国传统书房用具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匠人精湛工艺的重要体现。明清时期笔筒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艺术上,都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作。通过对清代笔筒的基本造型形式和主要材质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并针对笔筒装饰的艺术性进行分析,清晰地归纳总结出清代笔筒的造型特点和艺术特征,便于现代研究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人的文化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以及改造自然资源的方法。

清代;笔筒造型;装饰设计

一、引言

笔筒是中国古代书房用具之一,自古以来都倍受文人雅士的追捧,笔筒也与笔、墨、纸、砚,并称为“文房五宝”[1]。特别是在明清时期,笔筒的设计,已经显示出很高的工匠技术与艺术造诣。对于笔筒设计的记载最早始于汉代,到了清代时期,笔筒的设计无论是在样式上还是在精美程度上,都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内涵,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使得笔筒享有“小气大雅”的美赞。

中国现有的关于笔筒设计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材质的笔筒进行研究,缺少对笔筒造型形式和装饰特征的相关分析。本文通过研究清代笔筒在造型装饰上的特征,展现这一时期笔筒在造型基本形式、制作材料的特征,论述这一时期的笔筒在制作过程中采用的造型手法以及装饰特征,进一步研究笔筒在造型上的装饰特征和艺术性。研究有利于加深现代人对该时期古代匠人精湛技艺的认识和理解,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笔筒以及传统物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基础。

二、清代笔筒的造型形式

笔筒在书房用具中,主要用于放置洗后的毛笔类文具,因其具备置物的功能,所以在结构上表现为上轻下重、上空下实,以达到笔筒可以“稳如泰山”的稳定性。在笔筒用于存放毛笔的基本功能上,分析笔筒造型形式,按照造型形态要素进行分析,笔筒形态可以分为圆柱、棱柱、台柱以及复杂柱体4种形态。笔筒造型设计有规则形体的筒形,也有不规则形体的筒形,蕴含着我国古人的工艺美术观念[2]。

1.圆柱

圆柱是最为常见和基本的笔筒造型形式。圆柱笔筒造型的底部和顶部为圆形。这种笔筒整体造型较为简单,形式简洁,同时这种形式可以满足基本的存放毛笔的功能。在制作上,这种基本形式的笔筒,可以保留材质的基本特征,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作的难度。

圆柱形式的笔筒,是在众多笔筒造型中最为常见的造型。该造型对于材质的要求,也相对比较低。通常这类圆柱形的笔筒上下同粗,上部为空,底座为实,形成稳固的结构。

比如,清康熙祭红釉大笔筒(见图1),就明确展示了清代圆柱笔筒的形式。

图1 清康熙祭红釉大笔筒[3]

2.棱柱

棱柱在清代的笔筒设计中,也较为常见。这种造型的笔筒底座和顶部,通常为规则的多面体,如四面体、六面体等,也有的笔筒的设计采用了两个四面体结合的形式。这种笔筒的造型保留了上空下实的笔筒基本造型形式,内部空间鲜有做装饰,基本在外部进行装饰,制作上会受到材料的限制。这种棱柱的笔筒形式,通常出现在瓷、玛瑙等材质笔筒上。在瓷质笔筒上,还会在底座设有腿足,起到支撑作用,为制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棱柱形式的笔筒,在造型上相比圆柱形而言,增加了变化性。并且在做瓷笔筒时,自带底座,增加了造型的美观性。清代对于棱柱笔筒的设计也较明代更为丰富。从这种多面体棱柱形式,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几何形状的审美倾向的变化。

比如,清雍正粉彩六方山水笔筒(见图2),就是典型的清代棱柱笔筒的基本形式。

图2 清雍正粉彩六方山水笔筒[3]

3.台柱

台柱的笔筒造型形式不同于圆柱,区别在于该种形式的笔筒造型其底部和顶部虽为圆形,但是大小有异,通常为上大下小,两圆之间以直线或曲线过度,形成笔筒的造型。对于曲线的使用,这类造型的笔筒很少使用夸张的曲线,而是微弧的曲线自然过渡,形成笔筒浑然一体的造型形式。

这类笔筒造型,在圆柱形的基础上增加了变化性,自上而下浑然一体,形成优美的笔筒造型。此外,这种笔筒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几何形制中流畅曲线的审美倾向。

比如,清顺治青花暗刻花鸟笔筒(见图3),就是典型的清代台柱笔筒的基本形式。

图3 清顺治青花暗刻花鸟笔筒[3]

4.复杂柱体

复杂柱体,是不同于上述简单柱体的笔筒形式。复杂柱体在保留原有柱体可以存放毛笔功能的基础之上,再次进行造型设计的。这类笔筒的造型形式,不再是简单的圆形或多面体,而是多种造型结合在一起。从复杂的造型上,可以看出这类笔筒在制作上,通常是依靠材料本身特征进行设计的,制作的工艺上也更为复杂。因此,这类造型的设计,也更加考验匠人们的制作技艺。

这类笔筒造型更加富于变化性,上下或者左右都不再是单纯对称,整体造型不规则,设计的形式更加繁琐复杂,观赏性和艺术性也更强。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文人对于笔筒的审美需求各异,对私人书房用具已开始有了个性化需求。

比如,溥仪御用珍宝之一的金星玻璃笔筒(见图4),其复杂柱体的笔筒形式,在造型上已不再是单纯的几何体形式了。

图4 金星玻璃复杂柱体造型笔筒[4]

三、清代笔筒主要材质

中国古代笔筒材质选取范围广泛,木质、竹材、瓷质、象牙、玉质、古铜、石头等材质笔筒,均在现今古文物博物馆以及相关书籍文献中可以找到实物、复刻版实物、图片或文字记载。笔筒材质的选择,有木、竹、瓷、象牙、玉等多种材质,蕴含着中国古代匠人对于改造古时中国自然资源的技术能力[5]。而到了清代形成真品的笔筒材质,主要有以下几类。

1.木竹

木材质笔筒的木材选用,有紫檀、乌木、银杏、树根、黄杨、杞梓、铁力木、黄花梨、红木以及其他杂木。笔筒经过文人和匠人之手,讲究以整块硬木挖雕而成形,更具独特的艺术表现魅力。

比如,清咸丰陈铣刻梅花图红木笔筒(见图5)。

图5 清咸丰陈铣刻梅花图红木笔筒[6]

竹材,作为书房用具的用材,一直以来颇受文人喜爱。竹象征气节、正直、坚韧挺拔,正是自古文人所追求的。在古代诗词歌赋中,对于咏竹之词数不胜数。因此,在制作笔筒时,竹材也是备受推崇的材质。

木材和竹材这两类材料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其中。清代在对笔筒进行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都会根据木材、竹材的特征,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装饰。硬木和竹材笔筒最常用的装饰方式是雕刻,这样既可以保留原有木竹的材质特征,又通过雕刻的纹样增加了笔筒的美观性。

笔筒是中国古代文人在书房中的必备文具,不难推测,木质、竹质的笔筒,在中国古时是针对文人墨客群体的畅销产品。

而适用于木制、竹制笔筒的造型形式,通常是圆柱、圆台和复杂柱体的造型形式,这类造型形式可以保留原有材料形制,不需要再经过复杂的加工工序即可制成,特别是竹材可以利用竹节制作封底。另外选用这类材料制作笔筒还可以保留原有材料的装饰特征,如竹节、木质纹理、木材色彩等,增强笔筒的装饰性。

2.玉石

玉石质笔筒是采用自然矿石制作的笔筒,通常分为石材和玉两类。常用来制作笔筒的材料,有煤精石、玉石、寿山石、青玉、叠层石、青白玉、玛瑙、泥矿石等。明清时期对于玉石的雕刻技艺达到了鼎盛时期,不论是工艺性还是装饰性,笔筒制作的艺术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7]。

玉石质笔筒一般采用一块完整的玉石进行雕刻,筒里面光滑素面无雕刻装饰,外面有雕刻出来的图案,但是在玉石质材料上不再涂饰任何颜料或者釉质,从外观就可以看出是玉石的原色。清代的玉石材质笔筒底端还有木质底座,且在底座部分和上面玉器部分的雕刻装饰均很精细。

因为玉石材料价格昂贵,所以多为达官贵人所用。特别是到了清代,玉石雕刻技艺已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可以在小小的玉石上进行复杂雕刻,因此也增强了笔筒造型的装饰性。

比如,清乾隆碧玉浮雕山水人物大笔筒(见图6),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繁缛精巧,雕刻精湛。

图6 清乾隆碧玉浮雕山水人物大笔筒[4]

适用于玉石笔筒的造型通常是圆柱体和复杂柱体,进行简单的造型装饰时多采用圆柱形式,但进行复杂的雕刻装饰则会采用复杂柱体,如在寿山石上雕刻出自然的山、松、石、亭等造型。玉石因为材料本身的属性,经过雕刻后更加衬托出其表面温润柔和之感。

3.陶瓷

陶瓷质笔筒,是我国陶瓷文化的一部分。陶瓷类的笔筒多由自然界获得的泥土经过烧制而成,再经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后形成。陶瓷质的笔筒,主要包括陶、紫砂、瓷、料器、琉璃、珐琅等类型。

中国陶瓷以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不仅是可供日常使用的物质器皿,而且在造型、色泽和纹饰等方面,还具有较高的审美趣味和鉴赏价值,是实用性与观赏性紧密结合、技术与艺术相互交融的艺术佳品。

陶瓷适用于笔筒的造型形式不受拘泥,可以用于各类造型形制,特别是圆柱、棱柱的形式。清代在陶瓷质笔筒的设计上,会特别选用四棱柱、六棱柱等形式。

陶瓷质笔筒的制作工艺,先用泥巴塑成泥胎,制成笔筒的基本造型,烧制成形后,再由釉彩、雕刻、掐丝等形式进行表面装饰,最终在窑中烧制形成。其中,烧制工艺是决定陶瓷笔筒品质好坏的关键因素。这类材料在未烧制前可塑性强,可以设计成各类型的笔筒形制,再经过后续装饰而形成精美的整体造型。

比如,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贤圆笔筒(见图7),就是极为典型的清代人物瓷质笔筒。

图7 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贤圆笔筒[8]

4.象牙

象牙质笔筒选用的象牙原材料,是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属于有机质,表面滑润细腻,具有硬度适中耐用、光泽柔和细腻、牙纹光洁如玉等特点,容易受刀,是制作高档工艺品的上佳天然材质[9]。

象牙质笔筒一般不会在原材料上用其他色彩颜料上色,所以可以从笔筒外观直接看到象牙的淡黄色。象牙笔筒的装饰手法一般以雕刻为主,简称牙雕,在现存明清文物中就有很多牙雕笔筒。

比如,清代牙雕西厢故事笔筒(见图8),是清代典型的“小品雕刻”牙雕器物[10]。

图8 清代牙雕西厢故事笔筒[10]

适用于象牙笔筒的造型形式,受限于象牙材料本身的物理属性。其适用的造型形式,主要是圆柱和台柱形式,这两种形式基本保留了象牙自身的特性。通常,象牙笔筒在象牙内部进行挖空制作,在外部进行雕刻装饰,达到表面装饰的效果。

四、清代笔筒的造型装饰手法

清代笔筒造型装饰手法主要有两种:雕刻和绘画,这两种装饰方式可以强化笔筒的表面视觉效果,不同的装饰手法在不同的材质上进行装饰,也可以增强笔筒装饰的艺术性。装饰手法的选择,能体现出中国古人为实现审美追求所具有的工艺能力[4]。

1.雕刻

清代笔筒采用雕刻的形式,主要包括阴刻、浮雕、圆雕和透雕等。传统雕刻技法经过历代的积累,到了清代其技法已十分娴熟。可以应用到雕刻的材质有木竹、玉石、象牙等,雕刻的方式可以使笔筒的形态更加立体化,以增强笔筒造型的装饰效果。

阴刻笔筒主要是在木竹、象牙、玉石质的笔筒表面。这种雕刻只在材料表面形成凹陷的纹路形成装饰纹样。阴刻的制作方式较为简单,可以通过刻刀在材质表面刻出纹样。阴刻采用长短不一的直线作造型,纹样简单又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浮雕同阴刻相比,纹样的深度比阴刻深,装饰的面积也更大,纹样在雕刻时善于采用曲线,在材质表面进行装饰,并且浮雕笔筒适合于大部分材质。雕刻在工艺上同阴刻相比复杂一些,增加了表面打磨、上色等手法,以达到最佳的装饰效果。

圆雕较浮雕的雕刻层次感更强,通常适用于木材、玉石和象牙,竹材因其竖向的纤维素分布结构,不适于用圆雕雕刻。圆雕笔筒雕刻的复杂性同浮雕相比更强,在雕刻时也要根据材料的特征选择合适的题材进行设计并雕琢。

透雕是笔筒雕刻中为最为复杂的一种形式,在材料的选择上选用塑性强的材料,如木材、玉石、象牙等。透雕在材质的各个表面都进行了雕刻,并且又有可以雕空的部分,使得透雕笔筒在造型上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比如,清康熙吴之璠透雕寒山拾得图笔筒(见图9)。

图9 清康熙吴之璠透雕寒山拾得图笔筒[11]

2.绘画

采用绘画形式的笔筒,按照绘画所选用的色彩元素,主要可以分为单色、双色和彩绘这几种类型。可以应用绘画装饰的笔筒多为陶瓷、木竹这类材质。特别是陶瓷质笔筒,因为材料本身的质脆特征,不适合选用雕刻,因此烧制前在泥胎上进行绘画。

中国古代瓷质笔筒除了青花瓷自成一派外,还有很多种釉彩装饰方法产生了其他派别,如墨彩、五彩、洒蓝釉、青釉、红彩描金、釉里三色、釉里红、珐花釉、红釉等。

单色笔筒装饰,是在原有材质基础上选用一种色彩进行装饰。清代笔筒选择单色装饰的方式主要有青花、釉里红、墨彩、描金等,以及木竹材质表面的书法、绘画等[12]。例如,“青花”瓷纹,选用蓝色的彩釉在泥胎表面勾勒出花纹,花纹的底面一般选用白色釉质做衬底。自元代开始就有青花纹装饰的记载,明代的青花纹在此基础上改进,至清代这种装饰形式倍受文人喜爱。这种单一色彩的装饰,恰恰能够反映出文人雅士的恬淡之风。

双色笔筒装饰,是选用两种色彩在笔筒材料上进行表面装饰。清代笔筒选择双色进行装饰的,主要有洒蓝釉、红彩描金等形式。这类的笔筒色彩较单色增添了一定的多样性,特别是清代的红彩描金,这种装饰方法在清康熙时期创造出来的,又称作“淡描红彩”,这种用在瓷质表面的装饰方式,其釉色通过不同层次色阶描绘出一定的画面,最后通过金彩来加以烘托,形成华贵的装饰效果。

彩色笔筒装饰,是选用两种以上的色彩在笔筒上进行装饰。清代在制作笔筒选择五彩形式绘画的有五色釉、珐花釉、五彩绘等形式。这种形式在色彩上更加丰富,装饰性和艺术性也更强。其中的珐花笔筒,是由于清代掐丝珐琅技术的发展,使得珐花这种方式应用到了笔筒的设计制作中。这种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木质、陶胎、瓷质等笔筒制作,色彩有翠、黄、蓝、紫、青多种,色调更加精美,艺术表现力更强。

清康熙的五彩笔筒是十分出色的,比如,其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五彩人物笔筒(见图10)。

图10 清康熙五彩人物笔筒[4]

五、清代笔筒的造型装饰纹样

基础材质的选择、适宜的造型形式、突出材料特征的装饰手法,以及装饰纹样的运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笔筒完整的设计过程,纹样设计能够令笔筒的整体艺术效果达到极致。到了清代,对笔筒进行纹样装饰的题材,主要有自然风光、人物典故、吉祥纹样和书法文字,无论是选用雕刻还是绘画,纹样的设计都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人的审美情趣[13]。

1.自然风光

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山水十分热爱,因此在与书房相关的笔筒表面装饰纹样会运用大量的自然风光元素。自然风光的纹样包括山水、树木、花卉、鸟兽、亭台楼阁等类型,使用雕刻和绘画的方式进行表面装饰。这类纹样包含了寄情于山水的感情,因此倍受文人喜爱,也使得在笔筒制作时会广泛地采用这类纹样。

清代笔筒制作时,会根据材质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装饰方式。雕刻或者绘画,在进行自然风光纹样的装饰时,会选择山水纹样如黄山、华山等;树木花草则会选择梅兰竹菊“四君子”、富贵之花牡丹、花之君子荷花、岁寒三友等;鸟兽则会选择仙鹤、鱼类等;亭台楼阁等则会选择名胜古迹。

笔筒的自然风光题材的纹样选取范围十分广泛,清代早期的笔筒装饰,多以这类题材进行雕刻、绘制。比如,清代高浮雕赤壁泛舟图笔筒(见图11)。

图11 清代高浮雕赤壁泛舟图笔筒[11]

2.人物典故

文人墨客除了对自然风光无限热衷,对于典故也是乐于追捧,因此笔筒的装饰纹样还会借鉴很多的经典人物事迹,例如竹林七贤、桃园结义、春宴桃李、虎溪相送等。特别是清中后期结合山水的人物纹样变成主流,人物和其中故事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寓意更受文人的喜爱[1]。

工匠通常结合材质特征进行笔筒装饰,人物典故中的纹样除去人物,山水也是重点,因此在对木竹质、玉石制、象牙笔筒选择多为雕刻,特别是对于硬木、青白玉、象牙等可塑性材质的雕刻会运用高浮雕甚至是透雕来表现景物和人物的层次感;而陶瓷笔筒则多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这种纹样,可以单色、双色和五彩进行绘制。人物典故的大量应用,使清代笔筒的故事性和艺术性更强,可以与图7所展示的竹林七贤陶瓷笔筒相比较的[8],是清代竹雕竹林七贤笔筒(见图12)。

图12 清代竹雕竹林七贤笔筒[14]

3.书法文字

清代工匠在对笔筒进行装饰时,除了自然风光、人物典故外,还会选用书法作品进行装饰,通常书写古代名文或者百寿、百福等吉祥文字。古代名文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赤壁赋》等,通常会根据笔筒的可书写面积的大小选择名篇进行书写,字体汲取众家之长,也令清代的笔筒更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书法文字一般不受笔筒材质限制,都是根据材质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装饰。清代笔筒选择文字进行装饰的时候,可以只用文字进行单一的装饰,也可以结合自然风光和人物典故共同装饰,加强笔筒的艺术性。

通常,木竹材质可以选择雕刻和直接书写;玉石材质则选择雕刻,并且不会选择大篇幅的文字进行雕刻;象牙材质则多以雕刻装饰为主;瓷质笔筒选择在表面书写的形式,如清康熙圣主得贤臣颂笔筒(见图13)。

图13 清康熙圣主得贤臣颂笔筒[14]

六、结语

在形制上,清代笔筒保留了明代笔筒的圆柱、台柱基本形制,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特别是结合材料的特征进行棱柱、复杂柱体结构的设计。

在材质上,清代笔筒在木竹、玉石、陶瓷、象牙等材料上或雕刻或绘制,根据材料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装饰手法,因材制宜,保留材质的基本特征,同时增强了装饰性。

在装饰纹样上,清代笔筒无论是自然风光、人物典故,还是书法文字,都使得笔筒的装饰性和艺术性达到最大限度的展现,并赋予笔筒一定的文化内涵。

总之,清代笔筒无论是在形制、用材、装饰手法和纹样上,都彰显了中国传统匠人在手工技艺上的高超修为,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的体现之一。

[1]徐元宝.人物题材竹木笔筒的文人性[J].雕塑,2014(6):60-61.

[2]小闲.笔筒:小玩意成大收藏[J].光彩,2013(8):60-61.

[3]马未都.明清笔筒[J].收藏家,1995(6):42-45.

[4]王建芙.沈阳故宫院藏笔筒赏析[J].收藏家,2011(7):41-46.

[5]许丽丽.笔筒:小器物成就大收藏[J].收藏界,2010(12):115-117.

[6]李军.书斋雅物:名家笔筒鉴赏[J].收藏家,2013(6):63-66.

[7]易忠.玉质笔筒首推清代[N].中国商报,2007-04-05(07).

[8]毛欢喜.笔筒收藏渐成气候[J].投资北京,2010(7):92-93.

[9]梁冠男.牙雕藏乾坤[J].今日重庆,2012(11):62-63.

[10]李笙清,彭建,左易正.翰墨雅韵,文房奇珍:古代笔筒艺术赏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5):42-47.

[11]施远.巧镌筠筒主管城,明清竹刻笔筒艺术概说:上[J].收藏家, 2008(1):29-34.

[12]林雪.文房四宝知识讲座:15[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4(3):48.

[13]华慈祥.中国古代笔筒述略[J].上海博物馆集刊,2002(0):520-530.

[14]李萍.巧思妙想见匠心:南京博物院藏笔筒探析[J].荣宝斋,2010(7):24-35.

(责任编辑 孙玉萍)

On Artistic Nature of Modeling and Decoration of Brush Pots in Qing Dynasty

Brush pot is one typ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tudy appliance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ancient Chinese craftsmanship. Brush pot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repres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raftsmanship, exquisite technique and artistically aesthetic view. This essay is based on a research of the style, materials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brush pots in Qing Dynasty. This essay contains th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istic design and modeling design of brush pots in Qing Dynasty. These conclusions can make a better contribution to making a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feld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al customs, aesthetic view and methods of remodeling natural resource.

Qing Dynasty;brush pot;decoration design

J525.9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7.01.017(0099-08)

2016-12-13

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 (12524015)。

钱珑,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赵俊学(通讯作者),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笔筒玉石雕刻
自制笔筒
“鼠来宝”笔筒
做一只怪魚笔筒
On art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世界上最会摇摆的天然玉石
雕刻时光
春秋时期玉石器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无敌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