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财政支出结构效率研究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实证分析

2017-03-23 09:12:17杨世锏张强强
财政监督 2017年6期
关键词:总支出财政支出增长率

●徐 博 杨世锏 张强强

地区财政支出结构效率研究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实证分析

●徐 博 杨世锏 张强强

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保障,财政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手段,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紧密相连。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框架的建立和改革的逐步推进,不仅要科学合理地控制财政支出规模,也要对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使之与经济发展相匹配。本文以内蒙古地区财政支出为研究对象,对统计年鉴上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并与西部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首先分析了内蒙古GDP增长率和产业结构现实情况,其次是摘取财政支出中比较重要的几项,分析其在财政总支出中的占比和增速,并与西部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各项财政支出进行整合,通过引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构建了各项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用回归分析法对内蒙古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研究。本文在最后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了研究结论,并揭示了内蒙古在财政支出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促进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内蒙古 财政支出 结构效率 经济增长

财政支出是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的重要手段,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政府想要实现其宏观调控的职能,将财政收入进行二次分配,就必须靠财政支出来实现。所以,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缩小地区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财政支出结构效率

财政支出效率从层次上可以划分为规模效率、结构效率和使用效率。

规模效率主要体现财政支出的宏观层次,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财政用于经济发展的支出总额占同一时期国家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是政府经过在不同产业和不同社会生活方面反复权衡的结果,契合总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支出的规模效率体现国家在扶持经济发展方面投入资金的总量是否合理。假如财政投入不足将影响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应有的作用。

结构效率体现财政支出的中观层次,是指国家将财政支出依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不同支出项目之间,财政支出结构效率的高低体现财政资金在各支出项目内部配比是否合理。当分配比例不合理、结构效率较低时,容易出现“短板效应”,瓶颈项目就会制约整体的发展,从而对经济发展的总体产生不良影响。

使用效率是指财政支出效率的微观表现。它主要体现在相同财政支出产生的效果的优劣上,当财政支出的金额一定时,所生产出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越多,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越高。为了实现更高的财政支出使用效率,既要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环节对资源的占用,避免贪污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也要在选择财政支出扶持项目时应尽可能合理,做到财政支出少、办事效率高。

三种财政支出效率是一个相互依托的整体。首先是经过初级财政分配之后,如果财政规模效率很低,想要实现高的结构效率就无从谈起;其次是经过财政支出的具体使用阶段后,就算是规模效率和结构效率都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但是如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很低,最后财政支出效率的总水平依然不会很高。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效率较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财政支出的结构效率问题,希望能对提高财政支出结构效率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

二、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

(一)内蒙古GDP增长率分析

经济是现代人们生活的焦点,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经济增长是一国的国民产出或经济生产能力的持续增加,通常是通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加来度量的,即GDP的增长率,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最具权威性的指标,GDP能反映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以及产业、需求结构。GDP既能反映过去经济发展的成果,也能对政府制定该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全国、西部与内蒙古角度分析,表1、图1反映的是2007—2015年全国、西部与内蒙古三者GDP增长率的比较,其中,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重庆等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可以发现,GDP的绝对规模在增加,但GDP的增长率却处于下滑的态势,具体分析如下:

表1 全国、西部与内蒙古的GDP增长率

图1 全国、西部与内蒙古的GDP增长率

2007—2015年全国、西部与内蒙古的增长趋势略有波动,但总体处于下降状态。总体来说,内蒙古的平均增长率要高于全国与西部的平均水平,在2007—2011年之间,内蒙古的GDP增长速度领先于全国与西部的水平,但在2011年以后,虽然全国与西部的GDP增长率开始逐年下降,但内蒙古的下降速度非常快。近三年内蒙古的增长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低于西部的GDP增长率。以前内蒙古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是依靠煤炭、钢铁等行业的迅猛发展,但之后的衰退也是由于全国性质的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急剧下降,传统的工业模式(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已经不再适应内蒙古当前的发展现状,因此内蒙古经济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了。

(二)内蒙古产业结构的分析

1、产业结构。从一定层面上讲,现代经济增长主要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推动的。合理的产业结构配比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保障,它是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的基石。相反,不恰当的产业结构配比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更为严重的是还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所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配比之间的关系问题历来都是经济学家和实际工作者热点讨论的问题。

早在17世纪,克拉克、配第等众多经济学家均指出经济发展与三次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配第—克拉克定理”明确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演进趋势。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变化要经过“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和“三二一”四个阶段。发达国家的实际发展历程也证实了以上四个发展阶段。

2、内蒙古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首先对内蒙古产业结构现状简要概述,其次对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化、高度化进行分析。第一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基于内蒙古所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其属于内陆省份,湖泊水资源有限,渔业发展一直不是主要产业;占地一百一十多平方公里的内蒙古,拥有达八千多万公顷的草原面积,其中近六千八百万公顷为可利用面积,几乎占到了中国草场面积的四分之一,内蒙古牧业发展持续走高,尤其是最近几年已经成为和农业并驾齐驱的产业。

第二产业是内蒙古近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占据了内蒙古整个GDP的大半江山,但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重工业所占比重比较大,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煤炭开采、金属冶炼等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高,通信电子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等产业所占比重比较低。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以重工业为主要的增长方式,重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高污染,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内蒙古的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内蒙古服务业水平仍然不高,所占市场份额也相对较低,金融、房地产、教育、高新科技研究等领域发展仍然缓慢。内蒙古第三产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发展滞后且质量不高,新型产业比重小。内蒙古第三产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够,服务产品单一,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

3、内蒙古产业结构描述性分析。从表2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内蒙古在2007—2015年间三次产业总和的绝对额均呈稳定上升趋势,其中,第一产业的占比由2007年的11.9%减少到2015年的9.1%,最近几年稳定在9%左右;第二产业的占比从2007年到2011年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2011年以后第二产业的占比逐年下降,2015年第二产业的占比是50.5%,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占比由2007年的38.4%增加到2015年的40.5%,虽然其中几年有一些波动,但是第三产业的占比还是稳步上升的。这几年内蒙古地区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依然是最高,其次是第三产业,再次是第一产业,说明内蒙古产业结构还是处在工业化中期,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还需要继续努力。

表2 内蒙古三大产业情况

图2 内蒙古各产业占比图

从图2可知内蒙古的第一产业占比一直偏低而且逐年下降;对于第二产业来说先略有上升后略有下降,波动趋势不明显,大致波动范围在52%—55%之间;至于内蒙古的第三产业占比大致还是上升的,但是上升也不是很显著。由图表来看,内蒙古产业结构配比现状为“二三一”,目前内蒙古第二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略逊于第二产业。根据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来看,应该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了更好地分析内蒙古产业结构,于是从全国、西部与内蒙古三者对比角度进行分析,进而选取2007—2015年间全国、西部与内蒙古三次产业产值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三次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未来内蒙古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性和未来政策导向。

图3 全国、西部与内蒙古第一产业占比比较

图4 全国、西部与内蒙古第二产业占比比较

图5 全国、西部与内蒙古第三产业占比比较

从全国来看,2007年与2008年内蒙古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来说第一产业比重要高些,往后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到最近几年第一产业比重保持稳定,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维持在9%左右,接近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地区上来看,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占比较高,虽然近年来比重一直呈下降的趋势,但是还是维持在12%左右。内蒙古的第二产业占比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内蒙古第二产业比重从2007—2011年大致呈上升趋势,2011—2015比重略有下降。内蒙古第三产业占比虽然略低于全国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但最近几年比重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内蒙古第二产业的比重呈现下降的发展态势,但是其比重还是高于第一、第三产业,由此可以说明第二产业是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柱产业;因此,第三产业比重的稳步上升已经改变了内蒙古第二产业比重一家独大的局面,产业结构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转移,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无疑会促进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内蒙古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只有了解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基于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本地区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效应。本部分首先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类,选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和农林水事务支出等八项重点支出,根据统计年鉴上的数据计算出各项支出占内蒙古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以及各项支出的增长率来进行分析。

(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表3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占比与增长率

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全国、内蒙古与西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相似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内蒙古在西部地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相对略小,内蒙古从17.93%下降到7.03%,全国从17.1%下降到7.7%,而西部从17.89%下降到8.69%,由此可知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下降比例较大,说明我国对于缩减“三公”经费等公共服务支出的力度还是非常大的。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增长率来看,增长率波动幅度很大,而且从2011年开始,增长率一直在下降,2014年内蒙古、全国与西部都是负增长,说明缩减一般公共支出提高行政效率的行动正在进行中。

(二)教育支出

表4 教育支出的占比与增长率

从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来看,全国与西部的占比要明显高于内蒙古,全国教育支出的占比一般高于14%,西部一般高于16%,内蒙古则在14%以下,而且内蒙古教育支出的占比近几年还略微有点下降,可以看出内蒙古在教育支出这一方面稍有不足。从教育支出的增长率来看,内蒙古、全国与西部前期增长率比较快,之后开始迅速下滑,增长率波动特别大,但是2015年教育支出增长率的增加比较明显。

(三)科学技术支出

表5 科学技术支出的占比与增长率

从科技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来看,全国一直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西部则落后很多,一般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而内蒙古则更低一些,一直处于1%以下的水平,由此可知内蒙古科技支出占比过少,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西部平均水平,从长远来看科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内蒙古需要加大科技的支出比重。从科技支出的增长率来看,内蒙古的科技支出增长率波动太大,最高增速能达到48.36%,最低则是-1.32%,全国与西部的增速则相对稳定一些。

(四)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表6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的占比与增长率

从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全国、西部和内蒙古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且历年所占比重还是比较稳定的,其中西部地区和内蒙古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所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内蒙古比西部平均水平的占比也略高,都在2.2%以上,西部与全国的占比非常接近,一般在1.7%—2%之间。从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率来看,全国、西部和内蒙古波动非常明显,其中内蒙古最大增长率能达到52.63%,全国是27.31%,而西部则是32.74%,最小增长率分别缩小到1.62%、3.52%、2.92%。

(五)农林水事务支出

从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全国、西部和内蒙古三者大致还是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中西部平均水平和内蒙古所占比重比较接近,西部地区农林水事务支出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近几年的占比略高于西部,全国平均水平最近几年比较稳定地维持在9.5%左右。从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率来看,三者增长率变化不稳定,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还是呈下降趋势的;内蒙古最大增速能达到41.08%,全国是48.09%,而西部则是49.51%,后期也开始逐渐降低,2015年稍有提高。

表7 农林水事务支出的占比与增长率

(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表8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的占比与增长率

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内蒙古、全国与西部的占比还是比较稳定的,占比大致在10%—14%之间,内蒙古占比略大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和内蒙古在13%左右,全国维持在10%左右。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率来看,内蒙古与西部的增长率要快于全国的增长率,而且内蒙古与西部的增长率波动明显,全国的增长率要平稳一些。

(七)医疗卫生支出

表9 医疗卫生支出的占比与增长率

从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内蒙古、全国与西部地区逐年加大比重,西部地区的比重最大,内蒙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西部地区,内蒙古2007年从4.05%增长到2015年的6.05%,全国则是4%到6.8%,西部是5.48%到8.18%,变化趋势还是比较平稳的。从医疗卫生支出的增长率来看,全国、西部地区和内蒙古的增长率相比于其他财政支出还是相对稳定的,大体维持在20%左右,说明内蒙古地区医疗卫生支出相对稳定。

(八)环境保护支出

表10 环境保护支出的占比与增长率

从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内蒙古环境保护支出占比大致逐年下降,从2007年的5.7%下降到2014年的3.68%,2015年略有上升;西部地区也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下降趋势不是很明显,从2007年的3.89%下降到2014年的2.76%,2015年也略有上升;全国平均水平变化则不是很明显,环境保护支出在财政总支出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从环境保护支出的增长率来看,三者增长率大致是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的增长态势,2015年增长率较显著。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内蒙古和西部地区平均增长率较低,考虑内蒙古及西部地区自然环境,今后对环境保护支出需求较大。

四、内蒙古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基本模型

为了研究财政支出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出发点,其公式为:

通过引入各项财政支出与总支出分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对财政结构效率进行分析,先介绍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再推导出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将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影响的结果与总支出对经济影响的结果相对比。由于实证选用数据的时间范围为2007—2015年,时间跨度较短,如果变量数目较多的话会对回归结果造成影响。财政支出项目数量较多,因此对各项财政结构分类进行调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国债还本付息支出与其他支出合并为公共安全与基本服务支出;教育科学技术与文化合并为教科文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与金融监管支出合并为经济服务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环境保护支出与住房保障支出合并为健康、保障、环保支出,这四项支出分别用g1、g2、g3和g4表示。因此得到改进的生产函数,形式为:

两边取对数得:

为了使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经济增长情况,本文使用状态空间模型。其构造的模型为:

其中LnA为常数项,αt与βt分别为资本与劳动力的时变系数,λit(i=1,2,3,4)为各项财政支出的时变系数,分别反映资本、劳动力、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单位影响力度。假设这些时变参数遵循一个随机游走过程,则有:

(1)式和(2)式中的εt和vit为扰动项,假设它们为独立同分布且遵循如下正态分布:

对于上述时变参数模型,我们可以将其写成状态空间模型的形式:

观测方程:

状态方程:

扰动项分布:

其中 git=(g1t,g2t,g3t,g4t,)′,1表示观测方程(4)中含有截距项,λit=(λ1t,λ2t,λ3t,λ4t,)′为时变系数,R为协方差矩阵。遵循同样的方法与思路,再求得财政总支出g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让各项财政支出的影响情况与财政总支出的影响情况相对比,得出结论。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财政支出口径在2007年发生了改变,因此本文选取2007—2015年统计数据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公共安全与基本服务支出、教科文支出、经济服务支出、健康、保障、环保支出与财政总支出。其中,经济增长的变量用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体现,资本存量的变量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总量来表示,而劳动力数量的变量则用就业人口来表示,财政各项支出变量分别用g1、g2、g3和g4表示,财政总支出用g表示。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以及扩大时间轴以助于资本存量数据合理性,先计算出GDP平减指数,然后把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各项财政支出以及财政总支出中的价格因素用以2001年为基期的平减指数进行换算调整,取得2007—2015年的相对符合经济理论数据,即把各因素的名义值转化成为实际值。

1、地区生产总值(GDP)。 地区生产总值(GDP)反映的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中统计数据都包含着价格因素,故在实证时先要将价格因素剔除,即要计算实际地区生产总值(RGDP)。实际地区生产总值与名义地区生产总值(NGDP)之间的关系是通过GDP平减指数(GDPD)而联系的:

RGDP=NGDP/GDPD

因此,需要首先计算GDP平减指数,进而计算实际GDP。因为内蒙古统计年鉴中只给出了以上年=100为基期的GDP指数,而进行实证时需要的是以某一年为基期来计算的,为了求实际固定资本需要较长年份才能够保证数据准确,因此以2001年为基期进行计算转化。表11为内蒙古的GDP平减指数和实际GDP的计算结果,全国GDP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表12中全国的GDP平减指数和实际GDP结果。

表11 内蒙古的GDP平减指数和实际GDP的计算

表12 全国的GDP平减指数和实际GDP的计算

2、资本存量(K)。资本是经济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与土地和劳动合称为生产的三要素。资本的外延很广,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由于人力资本不易量化,且大部分的研究也是限于严格意义上的物质资本,故本文以实际企业部门的物质资本存量为准。关于资本存量的计算,一般是采用Gold Smith在1951年提出的永续盘存法,公式如下:

其中,It为t年的名义投资额,本文中这一指标通过统计年鉴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扣除国家预算投入部分计算得出;Pt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统计年鉴中列示的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数据,本文在运用时需将其转化为以2001年为基期的指数,Kt和Kt-1为t年和t-1年的实际资本存量;δ为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本文参照马拴友的研究成果,假定为5%。于是需要确定基年资本存量K0,关于基年资本存量K0的估计,本文采取国际常用的公式计算:K0=I0/(a+δ),其中I0为基年的名义投资额;a为样本期内投资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出K0后,运用永续盘存法便可计算出以后年度的实际资本存量。表13由全国平均资本存量以及内蒙古资本存量数据构成:

表13 全国与内蒙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劳动投入(L)。本文采用每年的就业数量作为劳动投入量这一指标的衡量,表14由全国平均就业人数与内蒙古就业人数构成。

表14 全国与内蒙古的劳动投入

4、财政各项支出。本文主要研究预算内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为剔除物价变动的因素,采用前文计算出来的GDP平减指数将各个省份的财政支出折算成实际值,然后再转变成全国以及内蒙古,具体数据见表15,举医疗卫生为例。

表15 全国以及内蒙古实际医疗卫生支出

5、财政总支出。财政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为剔除物价变动的因素,本文采用前文计算出来的GDP平减指数将全国与内蒙古的财政总支出折算成实际值,然后再转变成全国平均值以及内蒙古,具体数据见表16。

表16 全国平均实际总支出以及内蒙古实际总支出

(三)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为避免伪回归,在利用时序数据建立模型之前需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但是当样本数据时期数较短时(时期数<15),也可不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故本文省略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上述所建立的计量模型,本文运用eviews计量软件对内蒙古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如下:

表17 内蒙古资本、劳动与各项财政支出的系数

表18 内蒙古资本、劳动与财政总支出的系数

表19 内蒙古各项财政支出加权与财政总支出对经济的比较

从表17可以看出,2008到2015年间,内蒙古固定资产对实际GDP都是正向影响以及力度都很大,且在不同时期内有明显不同:2008—2012年,影响力呈现快速攀升势头,从2008年的影响系数为0.238,到2012年达到最大,影响系数为0.446,然而2013开始便呈现下降趋势,但影响系数也比较高,而且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将平均提高0.395个百分点。内蒙古年末从业人员数影响虽然不如固定资产那么高,但对经济影响依然还是至关重要的,2008到2015年间,内蒙古年末从业人员数对实际GDP都是正向影响以及力度大,只有2013年比较特殊为负向影响,2008—2012年,影响力比较平稳,大致维持在0.2左右,2013年达到最低影响系数为-0.159,之后影响系数又开始上升到0.265,相对而言,就业人数对经济影响较为重要以及起到较为平稳的作用,而且内蒙古年末从业人员数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将平均提高0.157个百分点。总之,内蒙古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投入要素都显著促进内蒙古经济的增长。

公共安全与基本服务支出的系数由g1'代表,结合表17可以明显看出,2008—2015年间,内蒙古公共安全与基本服务支出对实际GDP影响大致都是正的影响系数 (除了2011年和2013年),而且公共安全与基本服务支出正影响系数还是挺大的。一般来说,内蒙古公共安全与基本服务支出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将平均提高0.056个百分点,可知内蒙古的公共安全与基本服务支出促进内蒙古经济的增长。

教科文支出的系数由g2'代表,结合表17可以明显看出看出,2008—2015年间,内蒙古教科文支出对实际GDP的单位影响力度较大,但不同时期影响程度也不一样:2008—2012年,影响系数从0.125上升到0.24,2013却成了负影响,从2014年开始又恢复了正常的正影响系数,而且影响非常大,2015年达到0.592,同时内蒙古教科文支出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将平均提高0.154个百分点,且未来影响指数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总之,内蒙古的教科文支出比较显著促进内蒙古经济的增长。

健康、保障、环保支出的系数由g3'代表,结合表17可以明显看出,2008—2015年间,除了2013年内蒙古健康、保障、环保支出对实际GDP影响都系数是正的,变动大致是比较平稳的,而且健康、保障、环保支出正影响系数还是较大的,除了2013年-0.023,最近两年比较稳定,总之,健康、保障、环保支出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将平均升高0.117个百分点,可知内蒙古的健康、保障、环保支出显著地促进内蒙古经济的增长。

经济服务支出的系数由g4'代表,结合表17可以明显看出,2008—2015年间,内蒙古经济服务支出对实际GDP影响是负的,除了2008、2009和2013年是正影响系数之外,而且经济服务支出负影响还是较大的。最近两年负影响系数都在-0.21以上,影响比较大,总之内蒙古经济服务支出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将平均降低0.045个百分点,可知内蒙古的经济服务支出会抑制内蒙古经济的增长。

财政总支出的系数由g'代表,结合表18可以看出,除了2010年,内蒙古财政总支出对实际GDP影响是负的,其余时间内蒙古财政总支出对实际GDP影响是正的,2008年与2009年对经济影响较大,2012年到2015年影响系数相对减少,总之,内蒙古财政总支出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将平均提高0.058个百分点,可知内蒙古的财政总支出促进内蒙古经济的增长。

由表19可知,内蒙古各项财政支出加权贡献率远高于财政总支出的贡献率,内蒙古各项财政支出加权贡献率大部分都在1.6以上,而财政总支出的贡献率大部分在1以下,通过比较结果可知,除了2013年财政支出结构效率略有效果,其他年份的财政支出结构效率都不尽人意。

为了能够让内蒙古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因此根据相同的方法去估计全国各项财政支出的影响系数,结果如下:

表20 全国资本、劳动与各项财政支出的影响系数

表21 全国资本、劳动与财政总支出的系数

表22 全国各项财政支出加权与财政总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从表20可以看出,2008到2015年间,全国固定资产对实际GDP影响系数在不同时期内有明显不同:2008—2012年,全国固定资产对实际GDP影响系数比较大,影响系数一般都在2以上。2013年影响系数为负-0.105,2014、2015年,则对实际GDP为正影响系数,而且比较稳定,影响系数基本维持在0.25左右,总的来说,这几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将平均增加1.669个百分点。全国年末从业人员数影响则远大于固定资产对GDP的影响,2008到2015年间,全国年末从业人员数对实际GDP都是正影响以及影响力度都很大,2008年影响系数由1.962上升到2015年的8.87,年末从业人员数影响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而且全国年末从业人员数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将平均上升7.104个百分点。总之,大致上来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投入要素都显著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公共安全与基本服务支出的系数由g1'代表,结合表20可以明显看出,2008—2012年间,全国公共安全与基本服务支出对实际GDP影响都是正影响系数,而且公共安全与基本服务支出负影响系数不断变小,2013年以后公共安全与基本服务支出的系数变为负值都在-0.1左右,说明公共安全与基本服务支出的增加会导致GDP下降,由近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全国的公共安全与基本服务支出会抑制经济的增长。

教科文支出的系数由g2'代表,结合表20可以明显看出,除2008、2010、2013年教科文支出系数为正数外,其余年份都是负值,影响系数每年的差异都比较明显,近两年教科文支出影响系数趋近于0,而且全国教科文支出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将平均降低0.092个百分点。总之,近年来全国的教科文支出会轻微地抑制全国经济的增长。

健康、保障、环保支出的系数由g3'代表,结合表20可以明显看出,2009—2012年间,全国健康、保障、环保支出对实际GDP影响都是负影响系数,而且2009、2011年健康、保障、环保支出负影响系数较大,为-1.17左右,2013年以后健康、保障、环保支出影响系数变为正值,但是也有逐步减少的迹象,近几年平均情况来说健康、保障、环保支出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将平均降低0.251个百分点,全国的健康、保障、环保支出会轻微地抑制全国经济的增长。

经济服务支出的系数由g4'代表,结合表20可以明显看出,2008、2013、2014年全国经济服务支出对实际GDP影响是正影响系数,其他时期则是较大的负影响系数,2010年负影响系数最大为-2.164,之后开始下降,到2015年负影响系数只有-0.007,所以近几年全国经济服务支出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将平均降低0.467个百分点,可知全国的经济服务支出会抑制全国经济的增长。

财政总支出的系数由g'代表,结合表21可以看出,除了2008与2009年全国财政总支出对实际GDP影响是正的,其余时间全国财政总支出对实际GDP影响是负的,2010年以后财政总支出对经济影响虽然为负值,不过一直在慢慢增大,总的来说全国财政总支出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将平均降低0.045个百分点,可知全国的财政总支出抑制全国经济的增长。

由表22可知,全国各项财政支出加权贡献率与财政总支出的贡献率波动较大,2010年、2011年以及2012年全国各项财政支出加权贡献率要低于财政总支出的贡献率,其他年份则都要高,通过比较结果可知,全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效率相对而言在个别年份略有成效。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的财政支出结构效率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由表19与表22财政总支出贡献率一栏中可以看出,内蒙古财政总支出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在促进内蒙古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大。说明西部欠发达地区市场机制相对薄弱,政府财政对发展经济的引导和支持很重要。

二是由表19与表22对比结果一栏中可知,内蒙古各项财政支出贡献率大部分都是要高于内蒙古总支出的贡献率。说明内蒙古的财政支出的结构效率较低,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支出结构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支出比例都较全国平均水平和西部地区低,对于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政策建议

根据前面分析,本文认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的区情,在保持各项财政支出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力度,适当减少一般支出比重,对一些薄弱环节加大支出比例,对一些重点支出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率。

1、精减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主要用于保障政府机关等事业单位正常运行,支持各政府机关单位履行其职能,保障各政府机关等部门的支出需要,是经济社会运行和发展所必需的支出。但是假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比重过高,会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对行政服务支出必须加以控制和管理。降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可以通过实行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支出效率的方针来弥补其影响,这样就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精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2、增加科技、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科学技术这种“第一生产力”的源泉和基础。科技和教育的财政支出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而内蒙古科技财政支出太低,不到财政总支出的1%,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内蒙古教育支出占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似,但是内蒙古财政支出基数较低,导致教育支出的总量也稍显不足。医疗卫生支出直接关系民生,对于提高人口身体素质意义重大。因此,提高科技和教育支出占财政预算总支出的比重,逐步提升内蒙古的科教水平,进一步加大医疗卫生支出,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民生发展夯实基础。

3、适当增加农林水事务支出和环境保护支出。内蒙古地处于西北地区,地域广阔而且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农林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经济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全局,农林水事务支出是政府增加农业投入、保护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从内蒙古的整体情况来看,农林水事务支出的上升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基于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都需要逐步加大环保支出。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1]包鑫.关于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邓悦,詹添丞.地方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地市级城市面板数据为例 [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03).

[3]高大伟,鞠晓峰.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06).

[4]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龚艳.财政支出区域规模及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3.

[6]郭明.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7]郭庆旺,贾俊雪.积极财政政策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04).

[8]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06).

[9]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1).

[10]韩远迎.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7,(02).

[11]刘俊英.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01).

[12]马拴友.中国公共资本与私人部门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0,(06).

[13]毛军,我国资本存量估算方法比较与重估[J].河南社会科学,2005,(03).

[14]孙锐,高仰杨.金融危机期间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比较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3, (10).

[15]王莉.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析[J].现代财经,2007,(08).

[16]王莉.我国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的绩效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04).

[17]熊云洋.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18]张峰,乔梁,徐响,赵新.建筑节能类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15,(05).

(本栏目责任编辑:尹情)

猜你喜欢
总支出财政支出增长率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