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拍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季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互联网拍卖艺术品难以取代传统市场。
目前在内地,网拍多用于经营那些真假容易判断、价格不高(几万元以下)的艺术品。对于价格较高、鉴定难度很大、需要上手看货的文物艺术品或工艺品,网拍则有一定难度,主要障碍在于社会诚信度不足和网拍企业品牌不强。当网络拍卖艺术品能够解决预展看货、物流邮寄的难题,当网络拍卖公司的品牌足够强悍时,互联网才能承担起高价值文物艺术品拍卖的责任。
——摘自“雅昌艺术网”载文《季涛:内地艺术品市场何时再能“爆发式”增长?》
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周锦: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
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文化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完善文化企业尤其是国有文化企业体制改革的评价机制和两效一统的评价考核指标。此外,还要推进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发挥各区域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的作用,扶持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骨干文化企业和具有优质轻资产的小微文化企业。并鼓励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体育、文化农业等政策的落实。
——摘自“金融界”载文《周锦: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要素》
文化部原副部长常克仁:文化金融合作进入新发展阶段。
随着中等收入人群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讲求“生活品质”,提倡高附加值的产品和高度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观,拒绝规模化、同质化的批量生产。在满足人民对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文化产业必将有更大作为。未来要瞄准文创产业的前沿趋势,推动新业态发展,帮助中国实现“弯道超车”,让中国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国际产业的新势力。
——摘自“中证网”载文《常克仁:文化金融合作进入新发展阶段》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双舟:艺术品资产化趋势给整个艺术品市场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艺术品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财对象,吸引来大批投资资金,极大地活跃了艺术品市场,扩大了市场规模。艺术品资产化正在改变着传统艺术品市场的结构。买方成分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个人买家外,机构成为了艺术品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买家的购买动机也发生了变化,正从喜爱型驱动向投资型驱动转变。随着金融资本的介入,艺术品正在成为重要的金融工具,催生出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艺术品信托基金、艺术品保险、艺术品质押等艺术品金融业务。
——摘自“刘双舟文化法苑”载文《刘双舟:艺术品资产化与艺术财富管理新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隽:艺术品租赁的立身之路漫长而艰辛。
国内艺术品租赁的前景依旧很好,因为艺术品消费这片蓝海尚未被完整开发。但首先,要着手培育和创造市场需求。政府需要持之以恒地加强艺术品启蒙和教育。短期来说,艺术品银行也要不断挖掘、引导和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第二,简化租赁手续。在欧美市场上,与艺术品租赁相配套的艺术品保险、评估和转售等机制较为完善。对于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和信誉良好的个人和机构来说,艺术品租赁可以免押金,通过协议来约束损坏或丢失赔偿责任即可。第三,政府也应该给予这些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
——摘自“凤凰艺术”载文《艺术品租赁,看上去很美》
中拍协艺委会秘书长余锦生: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由“拼规模”向“提质量”转变,更加注重企业的模式创新化。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各拍卖企业通过方式创新、业务创新、营销创新、制度创新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有的拍卖企业借助网络开展网上拍卖活动,有的拍卖企业通过资源引入创新业务板块,有的拍卖企业通过大数据运用达到精准营销,有的拍卖企业通过制定瑕疵负责条款增强信任度,有的拍卖企业通过对古典文化的新诠释来提升企业品牌等,这些对于艺术市场的发展都具有引领性。
——摘自《北京商报》载文《模式创新引领艺术市场变革》
亚洲艺术品金融学院创办人范勇:实现艺术品资产化还需要有第三方提供专业服务规避风险。
过去艺术品作为收藏品买卖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太多的法律问题,不需要从法律上来确权。但如果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要进入这个体系的时候,就有法律上的确权问题。同时还有鉴定和评估,需要由具备法律资质的、有专业经验的、有完整操作体系和框架的机构,这种方式的鉴定和评估,才会被公开市场吸收和接纳,才有可能实现艺术品资产化,才能有更大规模的产业发展空间。
——摘自“美术报”载文《范勇:引进艺术品评估体系比引进艺术品评估本身重要》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来自中国的大资金开始进入西画市场,中国藏家收藏西方艺术品才刚刚开始。
2015年之前,市场少有超过1亿美元的拍品。2015年,佳士得举办两场拍卖会“回望过去”、“艺术家的缪斯”,当中出现两幅过亿美元的拍品。从那以后,亿美元级的拍品开始多起来。中国的大资金进入顶级国际市场,大幅度提升了中国藏家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有艺术需求的时候,会优先考虑中国市场和中国藏家,例如今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这在以前不会考虑中国。
——摘自“腾讯财经”载文《中国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一幅画可卖30亿港元》
台湾画廊协会前理事长徐政夫: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已经成熟了。
以前出现在拍卖会上的收藏家,都是50岁以上的,现在让我们讶异的是,这个群体的年龄已经降到30-35岁左右,变成一群年轻的、有冲劲的、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的学历和经历比以前的高很多,所以我发现,现在的收藏家已经能够非常明确地分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甚至于哪些是流传有序的,哪些是真真假假的。目前我感觉到我们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它是已经成熟了,非常成熟,而不再是一种以讹传讹、盲目跟风的现象。
——摘自《南方日报》载文《好的艺术顾问就像好的医生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