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群仁
【专家点评】
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设计
马群仁
江苏省前瞻性教改实验项目“普通高中促进学生自组织学习平台的建设”实质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和学习策略开发。需进一步厘清自组织学习理论内涵,优化自组织学习平台建设,探索自组织学习活动策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自组织学习;学习者为中心;平台优化
针对以授课和考试为特征的 “传授—接受式”学习模式仍占主导地位的现状,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充分依托“互联网+”,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自组织学习理论,实施了“普通高中促进学生自组织学习平台的建设”教改实验项目。从课堂学习观察和学生部分学科核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看,教学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我认为,“普通高中促进学生自组织学习平台的建设”实质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和学习策略开发,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以提升现代高中生的核心素养。
自组织现象首先在物理学领域中被发现,20世纪上半叶自组织理论成为一门新兴科学。自组织被作为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点,区别于以因果、线性、决定论、机械、还原为思维方式的现代主义。多尔(W.E.Doll)在《后现代课程观》中指出:“我发现最能把后现代范式与现代范式区分开来的特征是自组织……如果后现代教育学出现,我预计它将以自组织概念为核心。”我以为,自组织学习的本质是创设学习者中心的学习环境,学生借助互联网等平台,能动学习,协同学习,解决复杂问题,形成核心素养。自组织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超越性、非线性、可持续性等特征。学校应进一步厘清自组织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夯实自组织学习平台建设的学理基础。
目前,学校基于网络环境的自组织学习平台已经正式开发使用,包括校本学习资源、校本选修课程、校本教研平台等。学业采集与学情分析追踪反馈系统也为教师的学情诊断和学生自我诊断、自主学习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以及丰富的资源。自组织学习平台应该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包括现有的资源获取和数据分析平台,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人(教师、学习者和他人)、学习室布局、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形成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心,其中学习情境创设和协作沟通管道设置是关键,因此需要优化现有平台建设,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苏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基于他的“墙中洞”教育实验提出“自组织学习环境”(SOLEs)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自组织学习系统、形成条件、学习动力圈、最小干预教育探究循环圈、信息流”五大部分。盐城市第一中学的自组织学习平台需要借鉴“自组织学习环境”理论,探索促进学生自组织学习的具体策略,以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现代学习科学倡导的协同学习策略、适度支持策略、反思策略、问题解决策略、项目化策略等,可能对我们的教改项目有借鉴和促进作用,也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G633
A
1005-6009(2017)75-0072-01
马群仁,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盐城,224002)副院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