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马小兰 蒋会成
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
生活的内容丰富多彩,虽然生活与语文有不可忽略的关系,但是受当前教育形势的影响,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忽视了生活要素。有了生活的填充,语文的内容才会更加充实。在朱自清的眼中,有了荷塘,有了月色,才会让他触景生情,才会感觉当时的环境如此静雅。由此可见,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注入了生活的原汁原味才会变得优秀,文学是生活的升华。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最大忌讳就是把生活和语文分开,导致语文的学习脱离生活实际。
对于语文内容的学习,教师除了重视教材中的内容外,还要实现内容的拓展,向生活方向拓展,选取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能够引起兴趣的,有助于教学的生活内容,再有效的应用到教学中去。比如《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如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仅仅是围绕奥林匹克精神来展开,其讨论范围会非常小,学生也会产生乏味感。相反,如果在这个主题中加入适当的与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围绕这个熟悉的案例展开讨论,最后再让学生总结奥林匹克精神,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开阔,对其精神的体会也会更加深刻,而且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明显提高。
从目前来看,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由于习惯或者说是借助之前的经验,会经常采用固有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没有兴趣学,教师只是机械性地教,其效果可想而知。比如《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章,教师如果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身边的古建筑被现代建筑取代等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来鼓励学生思考,听听每个学生内心的想法。然后再回到课文中,把北京城墙废弃问题抛出来,让学生去思考这篇文章作者的想法,作者又是从哪几个点来反对拆除的。通过这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教学方式更加有效。
从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来看,学生的思维往往被束缚,容易采用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像《荷塘月色》,通过教学,学生学习到的仅仅是月色中荷塘的美丽与宁静,然而作者通过寄景抒情的内心感受,学生却没有领会到。对文章《老王》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了解到大概的事情内容,但是仅仅是对老王的形象有所认识,并没有透过老王延伸到这类人的精神品格中去。当然,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引用实际生活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这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不足。笔者认为,想要把生活中的素材结合到语文教学中去要把握两点:一是引入的生活问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感受到,从而才能引导去更好的学习语文;二是把语文内容尽量的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问题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更好地辅助理解语文内容。其实生活和语文是分不开的,通过生活案例的引入,能够对语文内容更好的进行理解。比如《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教师如果提出“作者进入地坛时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这时让学生回答可能会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如果把作者换成学生,再问“你当时进入地坛的状态是什么样”,这时学生就会把人物形象替换到自己身上,会体会到“双腿残疾、没有生活出路”的状态和感受,学生回答的问题肯定会更加符合作者的想法,然后再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就会顺理成章。
其次,要采用探究活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其实语文生活化的概念很简单,就是让生活和语文融合在一起,通过生活去学习语文。人都是喜欢群居生活,喜欢共同去做某件事,齐心协力去完成某项工作。所以,也可以把这一特性引入到语文学习中,通过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让学生积极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是《我与地坛》这边文章,我是靠什么支撑着活下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发现文中细节性的东西,得出“珍爱生命”的感想,然后就会考虑“如何更好的活”这个问题。
所谓学以致用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能够真正用起来,而且要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够体现出语文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对语文知识的“用”仅仅是用在考试上,所以为了更好的应对考试,教师往往以考试内容为中心展开教学。这样对语文的学习就与生活实际结合的越来越远,更不可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其实,语文隐匿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语文知识几乎在每个生活中都会用到,所以要把语文教学真正的延伸出来,走出应试教育框架,真正结合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该试着把语文的教学内容向外拓展。比如语文练习,一般来说,练习就是书面作业,动手即可。但是如果向外延伸,走出课堂,既能够实现书面练习,还能够实现动手动脑的练习。另外像写作,在写人物的性格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先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或者把这个人物转移到现实中与之相似的人身上,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感到亲近,而且观察得也会更彻底,从而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更真实。
其次,生活化实践活动不可缺。学习语文,在教室里学习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结合相似的实际生活知识,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比如,学习诗歌,就需要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想法,通过诗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是否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心情或感受,这样去学习诗歌,学到的知识和内容会更加丰富。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起点就是生活,语文知识的运用也最终要回归到生活。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和语文不分开,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