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石狮小学 皋桂风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习惯成就人生
江苏省句容市石狮小学 皋桂风
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外在拓展,它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学习形式。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每个人的心灵同古今中外一切伟大心灵沟通、交流、凝聚、融合的过程。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而童年的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学会读书,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当代语文教育的又一新课题。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也便成了习惯。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旨在让阅读成为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个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所以,教师首先必须重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渴望, 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上学期,我教二年级语文,学生年龄小,我根据八九岁孩子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午间休息时间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利用班会课、活动课让学生上台讲故事。一天一天的引导,一天一天的熏陶,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渴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学生读了一段时间后,组织举办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评选“读书之星”,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此外,教室内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在学习园地中,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此时如能组织多种多样的形式,无异于推波助澜,将阅读活动推向高潮。
1.演一演。让孩子把自己读的故事表演给家人们或朗诵给家人们听一听。
2.赛一赛。课外阅读中教师虽处于从属地位,但教师仍要担任“引导”的角色,只不过是不着痕迹而已。教师可适当组织与课外阅读相关的比赛:如讲故事比赛、古诗词比赛、成语大赛等:也可以就某本课外书进行相关的主题知识大赛。
3.辩一辩。采用辩论的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对书中人物的认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特的见解。如同学们在读《三国演义》时对曹操的看法不一:有的说他生性多疑,有的说他爱才惜才,有的说他奸诈,有的说他有勇有谋。这时,我趁热打铁,组织了一场名为“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的辩论赛,参加辩论的同学一个个拿着书引经据典,气氛热烈。
4.抄一抄。为了让孩子的阅读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鼓励孩子在每次阅读过后,在自己的摘录本上写一写,记一记,摘录下好词、好句,或记下自己的感想。小抄写员们在抄写的过程中能进一步理解阅读书籍的内容。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学生要读好书,好读书,更要会读书。
1.问一问,跳一跳。学生在阅读中碰到不懂的问题时要鼓励学生问身边的同学或老师,也可以“问”手头的工具书。一篇文章读下来也要自己问一问:文章写了什么?对于一些难于解决的问题,可以跳一跳,跳过去,往下读。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时就有过囫囵其义的做法。读着读着,读到后面就懂了。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要求学生快速阅读,不必一字一句地读,可以一行一行地读。
2.写一写,记一记。为了让孩子的阅读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鼓励孩子在每次阅读过后,对于文章的精彩部分,好词好句,鼓励学生采取划线的办法,加深理解记忆;也可以用卡片记一记,做成一张张的摘抄卡;还可以记在读书笔记本上或课外摘抄本上。写一写,记一记,摘录下好词、好句,或记下自己的感想。小抄写员们在抄写的过程中能进一步理解阅读书籍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比赛、展示”的方法进行抽查。
3.背一背,写一写。对于一些名家的诗词散文可以鼓励学生背诵,在熟读成诵中积累语言。如清朝唐彪所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在阅读课上,适当开展一些仿写的练习,如读完朱自清的散文《春》时,要求学生根据其中一段仿写,教师相机给予鼓励表扬,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增加阅读的动力。
阅读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一种习惯,是一盏伴随着人们学习、成长、生活的明灯。指导学生阅读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潜心阅读,享受快乐。毛泽东读书时曾留下“闹市静读”的佳话,陶潜言心远地自偏,阅读时正需要此境界。阅读时提倡学生静读、默读。只有潜心阅读,身心俱入,才能沉浸到作品中,喜书中人物所喜,急书中人物所急,享受到来自阅读的激动与快乐。
2.认真思考,有所感悟。阅读过程有一个内化的过程,惟其用心去读,静心思考才能碰撞出感悟的火花。一位同学地看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生命是有限的,而追求是无限的:生命是短暂的,而精神是永恒的。如果没有经过阅读时的思考是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悟的。
3.合作交流,发表见解。阅读过程同时也有一个外化的过程,在读书活动中要提倡学生主动交流、敢于交流,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感、所惑说出来。举办“读书会”是培养这一习惯的好方法。
1.适时推荐。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当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活动或不良的思想倾向时,我就找些相关的书籍进行思想教育动员。例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了,向他们推荐《夏洛的网》,体会友谊的珍贵。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结合集体训练,选择《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使学生以书中人物为榜样,学习人物精神,全身心投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学校举行“献爱心”活动,适时从报刊中选择一些感人篇章让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的思想。
2.背诵诗文。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更要日不间断,长期坚持,所以,我坚持与孩子们日日背诵经典诗文。或许有人会质疑,背这些“之乎者也”的东西有用吗?《小学语文教师》曾有一篇文章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孩子在六岁至十三岁时是黄金记忆阶段,在这个时候,将一些经典诗文不加理解地牢牢记忆下来,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生活阅历的增加,这些幼时积淀在心灵深处的东西,就会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终会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所以,我总是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陪着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静心地等待孩子的变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成就你我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