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市老年大学校长 孙俊台
把握教学创新的着力点
□ 无锡市老年大学校长 孙俊台
编者的话: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老年大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年学员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比如对于专业设置,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娱乐性科目,有了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对提高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的热望;对于教师的授课方法,不再认同于其一味照本宣科、满堂灌输,而是希望将老年大学的课堂变成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的双边互动,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互相激发,等等。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创新教学方法”。由此可见,“创新”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做好新时期老年大学教学工作的根本所在。本文作者提出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虽然过去也有同行做过论述,但此文之精在于有理有据,有经验、有措施、有设想,可谓牢牢抓住了创新教学的着力点。
推进教学创新,要选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一般而言,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是三个主要的着力点。
1.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理念是指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即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比如,孔子的教学理念有: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近代西方的教学理念有: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等。这些都对老年大学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但是,老年教育有其独特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能照搬照套其他教育的研究成果,而应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更具鲜明个性的教学理念。
笔者以为,老年大学的教学理念可以用三句话概括:一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二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三是“从学员中来,到学员中去”。所谓“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即老年大学的教学内容应迎合老年人对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并努力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即老年大学的教学目标应迎合学员对提高实践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渴望并努力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所谓“从学员中来,到学员中去”,即老年大学的教学方法应迎合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并努力探索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课程设置的创新。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与普通学校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因为老年人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我,快乐地度过晚年生活;而青少年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本领,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简而言之,前者主要服务于生活,后者主要服务于工作。因此,老年大学的课程创新不可能从普通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寻找到现成的答案,而要立足于自身开发。在新形势下,老年大学的课程开发可遵循以下思路:
——积极开发科技应用类课程,帮助老年学员尽快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比如,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网上购物、网上订票、网上挂号、网上理财、网上约车……已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主打方式。很多老年人也想跟上时代潮流,但苦于无人指导,自己不会做也不敢做。按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开发一些实用性强的科技应用课程,让老年学员急用先学,立竿见影。
——探索开发时尚生活类课程,促进老年学员从精神上找回已经逝去的青春。比如,年轻人喜欢健身、打扮、听音乐、出国旅游,这股时尚潮流也感染到部分中老年人,如果在老年大学开设一些时尚的健身健美课程、通俗的服饰美容课程、高雅的音乐欣赏课程、实用的旅游英语课程等,想必会受到这部分老年人的欢迎。
——精心开发复合型研修类课程,引导老年学员在分科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比如,不少老学员对中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也参加过多年学习,老年大学可以为他们开设书法与诗词赏析研修班、书法与楹联赏析研修班、诗书画印赏析研修班等复合型课程。再如,许多学员既学过摄影又学过图像处理,如果开设摄影与后期处理创作班,一定会大受欢迎。
3.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3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地老年大学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电化教学的设施设备得到比较普遍的运用,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老年大学的教师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也借鉴和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教学法、问题导入法、案例教学法等,受到了老年学员的欢迎。但是总体而言,老年大学的教学改革尚处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加强。笔者以为,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一是积极探索“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模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机遇,在普通高校和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但是在老年大学,由于设备、网络条件以及师生计算机运用能力的限制,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较慢,最多只停留在运用单向的多媒体课件授课上。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拥有了智能手机,学会了使用微信、QQ等通信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相当于随身带着一台便携式小电脑,这样,在老年大学逐步试行“智能手机辅助教学”就有了一定的可行性。比如,任课老师可以在网上建立班级群,将课件中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传到群中,可以在网上提供各种学习参考资料、点评学员的作品,也可以在线回答学员的各种问题……“智能手机辅助教学”既能“助教”,又能“助学”。学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自学、复习、交流、咨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个性化学习的优势不言而喻。试想,如果老师精心设计课件,耐心指导学员,相信这样的辅助教学方式一定会人气兴旺,效率倍增。当然,手机的显示屏幕较小,长时间观看对老年人的视力不利,所以这种学习方式对于高龄的老年学员不太适合。
二是学习借鉴其他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老年大学的课程有多种类型,有文化类的、保健类的、语言类的、艺术类的,还有科技类的。虽然这些课程都有鲜明的老教特色,都不具有考试压力,但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与其他各类教育还是有许多共性的。所以,我们在教学创新中可以借他山之石,攻老教之玉。比如:
——在知识性课程的教改中,可以学习借鉴基础教育的情景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从而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
——在技能性课程的教改中,可以学习借鉴职业教育的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模式,还可以推广德国职业教育的“四步教学法”,即实施“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步骤,从而使学员学有所仿、学有所用、学有所效。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在制作一般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尝试开发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精彩教学片段的“微课”,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有理、有效。将来,某些需要深入观察的课程,如卫生保健、旅游文化等,还可以尝试将3D立体视频教学资源引入课堂。
三是逐步更新电教设备,优化教学手段。目前在老年大学中使用较多的电教设备有彩电、电脑、摄像头、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等,这些设备对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对老年教师而言,多种设备联用,操作起来有些麻烦。今后,有条件的学校在设备更新时,应尽可能添置一些一体化的智能化教学设备,如大屏幕触摸式教学一体机,它不仅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电脑、投影仪、挂幕、传统电视、音箱),而且操作便利,符合教师上课的习惯,使师生互动更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