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提升田径教学的整体绩效
江苏省如皋市林梓小学 丁海彬
田径教学是发展儿童体技,增进儿童体能的重要体育活动形式。教学中,教师要秉持一种“整体意识”,对田径教学目标进行主题聚合,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主题统整,对田径教学形式进行主题优化。运用“主题”的思想驾驭田径教学,能够提升田径教学的整体绩效。
田径教学 目标聚合 内容统整形式优化
在儿童体育田径教学中,为了发掘儿童在某一方面如跑、跳、抛、掷等的潜质。应当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田径教学目标进行聚合,对相关的田径教学内容进行统整,对田径的活动形式进行优化。在儿童田径教学中,教师要秉持一种“整体意识”“全局意识”,以田径知识、儿童的田径运动能力为载体,对体育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性的“二度开发”,形成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连续性的主题大单元教学活动。主题大单元教学,提升了田径教学的整体绩效。
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包括儿童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以及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而贯穿于这五个方面的两条绵绵红线实际上是儿童的体育活动与体育健康。为此,在田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根据田径教学目标之间的纵横关联,设计一个远景的教学目标,如周次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学段教学目标等。在这个远景目标下,教师可以设计多个子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将远景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的集合,用远景目标统驭各个“子目标”。例如作为田径运动项目的“投掷”,水平一学段的目标定位为:学会投、抛、掷等各种技能的姿势,激发儿童的投掷兴趣,发展儿童掷远能力,强化投掷时的爆发用力的动作意识等。水平二学段的目标定位为:掷的远度、力量、准确性、灵活性、速度和高度等。水平三学段的目标定位为:正确地蹬地、挥臂,提高学生投高、投远的能力,发展打移动目标的协调能力。田径教学的整体目标是体育课程与教学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其中远景性目标是儿童体育知识学习、技能掌握、情感体验的完整结果呈现,而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则是过程学习效果的可操作性检测,是远景性目标的过程性积累,也是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发掘儿童体育学习潜能的依据。在田径教学中,教师运用整体性目标将各个序列性的子目标进行聚合,有助于发挥田径整体性教学的功能,形成1+1>2的整体性教学效应。
田径教学目标的聚合是田径大单元主题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序列化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运用教学目标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炼、聚焦,找准学生的相关田径学习内容的“联接点”“整合点”“嫁接点”,运用目标聚合的力量对相关内容进行破壁,消除相关内容之间的壁垒、隔阂。例如一年级的投掷,笔者一共赋予儿童五课时的教学时空,发展孩子们的投掷体能、投掷技能。其内容分别是:打野鸭子——多种姿势的投掷;打保龄球——地滚球投掷;打雪仗——持轻物正面投掷;打果子——持轻物侧向投掷;打碉堡——双手体前向前抛实心球。此外,我们从二年级、三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设计了相应的投掷项目的教学内容。田径教学内容的统整优化是有着明晰的序列性、逻辑性的,通常前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后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基础,后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前一课时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提升。当然,考虑到儿童的个体性差异,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操作也应当体现出层次性,即每一课时教学内容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儿童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目标内容;二是儿童通过努力提升能够达成的自我拓展性学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田径学习的实时状态对教学内容作出灵活调整,以便让具体内容能够适应儿童。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自我原有体能、体技的基础上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目标决定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在儿童田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设计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形式,用感性的活动形式包装体育技能性的教学内容,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可以采用“同质异构”,也可以采用“异质同构”,即同一个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也可以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相同的教学形式等等。教学《跨越式跳高》,首先是要让孩子们整体地掌握跨越式跳高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同质异构”的教学活动,即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跨越技能与跨越方法,突出儿童田径教学的趣味性、递进性、连贯性与序列性。由于跳高中的横杆对儿童的心理影响较大,容易让儿童退“跳高”运动产生退宿、畏惧心理,形成“习得性无助感”,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以“鞋盒子”为体育教具,同时作为儿童的活动载体,引导孩子们拾级而上,逐步展开渐进性、提升性的田径活动。一是“头顶积木”,即学生跑几步,单脚起跳,用头触碰同伴高举的盒子;二是“左右垫步跨跳盒子”;三是“连续跨跳鞋盒子”;四是“跨越式跳过盒子”;五是“三步助跑,跨越式跳过盒子”。通过多变的形式,让学生在乐中练、在动中练、在玩中练。这里,“练”是发展儿童体能、体技的手段,而“玩、动、乐”则是儿童展开体育运动的形式。
以“主题”为线索建构田径教学,应当将“主题”与田径教学的目标、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让儿童能够完整地理解田径学习内容,建构自我的田径学习技能。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研究作为田径学习主体的具体儿童,以便让教学更具针对性。要对儿童田径运动、田径学习状态及时跟进、及时评价,以便让教学更具指导性。要充分发掘儿童田径学习中的各种资源,对之进行统整优化,增进师生、生生主体间的互动,以便让教学更具实效性。运用“主题”的思想驾驭田径教学,能够提升田径教学的整体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