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洁于凌云
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省威海市 264000
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疗效观察
李丽洁1于凌云2
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省威海市 264000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应用氯吡格雷预防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纳入此次观察研究中,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51例;两组均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对比组服用阿司匹林,探究组服用氯吡格雷,跟踪随访12个月,掌握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随访12个月,探究组复发率为1.96%,对比组复发率为9.8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探究组用药不良反应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预防中应用氯吡格雷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复发,且不良反应少,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氯吡格雷;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发病率较、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社会的负担。研究表明,发生过脑血管病者的复发几率是普通人群的近9倍[1]。所以,必须重视二级预防。预防的关键就是抗血小板聚集,常用的药物有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本文主要对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复发预防治疗进行研究,系统探析氯吡格雷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内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治的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均通过头颅CT、MRI等检查确诊,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凝血机制障碍、心源性脑梗及过敏性体质等患者,对此项研究知情并同意。在基本信息、病情、病程等方面,两组患者存在一致性(P>0.05),可开展比较研究。基于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探究组,51例,男女患者比为29:22,58~76岁,平均(67.1±2.5)岁;对比组,51例,男女患者比为30:21,55~78岁,平均(66.2±3.1)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48h送院诊治。在基本信息、病情、病程等方面2组无明显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积极对症治疗,主要进行溶栓、营养神经、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给予改善颅脑循序药物等治疗,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降压、降糖、降血脂等治疗。同时,对比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江苏平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5901)100mg/次,2次/d。探究组服用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07)75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
1.3 效果观察
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2个月,掌握两组的复发情况,同时了解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主要是恶心、呕吐、皮疹、牙龈出血等。
1.4 统计处理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例数(%)表示,组间以X2检验,P<0.05表示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
通过随访12个月,探究组有1例复发(1.96%),对比组有5例复发(9.80%),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用药过程中,探究组出现1例轻度恶心,1例皮疹,发生率为3.92%,对比组出现4例恶心、3例皮疹,1例牙龈出血,发生率为15.69%,均在停药后消失,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脑部血供不足引起的局部损害,主要和血栓、血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有光。据统计,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70.0%以上,且死亡率、致残率较高。有报道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年复发率能够达到12%~14%[3]。因而,必须重视该病的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合酶抑制剂,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合酶阻断血栓素合成达到抗血小板聚集效用,该药物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效用已在循证医学研究中得到支持。一直以来,被作为临床预防用药的首选,有效的预防剂量是75~150mg/d,但在服用患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风险仍比较高。此外,因上消化道、皮肤等不良反应,有些患者难以耐受。氯吡格雷属于噻氯匹啶的乙酸衍生物,是一种非竞争性腺苷二磷酸抑制剂,其可选择性抑制ADP和其血小板受体结合以及继发ADP介导的糖蛋白GP 1Ib/Ⅲa复合物活化,基于此种方式对血小板聚集予以抑制。因结构的改变,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是噻氯匹啶的近6倍[3]。除了对ADP抑制外,氯吡格雷还可通过阻断因ADP导致的血小板活化增强,对其他激动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效用。理论上,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效用要优于阿司匹林。本研究中,应用氯吡格雷的探究组随访复发率为1.96%,低于应用阿司匹林对比组的9.80%,且不良反应低于对比组。与王平等人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4]。
综上而言,应用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相对优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1]周红平,王杰.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5):83-84.
[2]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11-112.
[3]蒋柳结,欧念飞,江洪波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作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06):454-454.
[4]王平.氯吡格雷片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综合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4(06):467-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