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相东 周上清 王 飞 蹇泽英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平顶山院区 重庆市 400030
微创介入方法提高脓腔内化疗药物浓度治疗脊柱结核脓肿的疗效
丁相东 周上清 王 飞 蹇泽英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平顶山院区 重庆市 400030
目的:评价微创介入方法提高脓腔内化疗药物浓度治疗脊柱结核脓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01月至2015年12月间50例脊柱结核合并脓肿患者,CT或MRI及病灶活检证实为脊柱结核,不伴严重后凸畸形、严重椎体不稳及截瘫,在全身化疗的同时,行CT引导下经皮微创穿刺引流术,术后置管持续灌注冲洗,提高局部抗结核化疗药物浓度治疗脊柱结核脓肿。结果:全组病例病灶清除及置管顺利,局部化疗时间45±21d,随访12±6个月,患者的症状和脓肿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结论:微创介入方法提高脓腔内化疗药物浓度治疗脊柱结核脓肿,是一种简便安全,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较好的微创治疗手段。
微创;化疗;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脊柱结核的发病率近几年来一直呈上升性发展。本次研究为探讨分析微创方法提高病灶内药物浓度治疗脊柱结核临床效果。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5年0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入院并且愿参与本次研究,接受微创方法提高病灶内药物浓度治疗脊柱结核共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有: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45.50±2.59)岁。纳入标准:不伴严重畸形(椎体后凸角小于30度),严重脊柱不稳及严重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或B级)的脊柱结核合并脓肿。
1.2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通过CT扫描定位及脊柱结核脓肿具体情况,对胸椎结核患者,在患者的肋骨以及椎弓根直接入路,对腰椎结核患者,在安全三角椎弓根外侧入路。手术者结合CT薄层检查扫描结果选择进针的具体位置,并且将进针位置做标记,以及进针深度的测试;手术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手术者结合CT扫描仪器将穿刺针刺入患者的椎体病灶部位,然后通过经皮扩张套管成功建立通道并且将患者椎体病灶部位的脓液彻底清除,送病理检查。手术者彻底清除椎体病灶部位的脓液后,用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病灶部位。若患者存在偏大脓肿,则给予双腔引流管,若患者脓肿不明显,可以给予中心静脉导管即可。通过双腔引流管或中心静脉导管给予患者进行病灶关注,用药剂量为:1.0g异烟肼+500ml0.9%氯化钠溶液,持续三周。给予患者局部化疗,用药剂量为:0.45g利福平粉针剂+0.3g异烟肼注射液,混合溶液,每周给予化疗一次,所有患者按照标准抗结核全身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5~7天。术后尽量卧床,或予佩支具制动保护下适当活动。拔管标准:局部无炎性表现,体温、ESR和CRP正常;B超或CT复查脓腔内无残液;冲洗前引流管引流液清亮,引流量小于10ml/d;连续三次引流液(不同日)TBDNA检测阴性,符合以上标准可拔除引流管。所有患者均建立随访,随访时间12±6个月,分别于拔管后第1、3、6、12月门诊复查并行X线或CT检查,观测并记录患者的Kirkaldy-Willis疗效评价标准等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Bridwell植骨融合分级情况。各项观察指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处理。
在CT引导下,所有患者穿刺置管顺利,没有出现大出血、气胸、内脏及神经损伤等与手术操作有关的并发症。治疗期间,发生1例脱管,2例在灌注时灌注液自引流管周围外溢,经重新置管及处理后治愈;局部化疗保留置管时间平均(45±21)d,置管部位没有形成窦道和交叉感染,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结核未见复发。临床疗效评定应用Kirkaldy-Willis改良评价标准进行,其中优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达到85.7%。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为(79.35±14.45),终末随访为(9.06±5.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l7.73,P<0.001)。术前5例患者存在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4例,治疗后均恢复到E级。Bridwell植骨融合分级情况,I级31例,II级10例,III级9例,III级融合率82.0%。
脊柱结核是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1],确诊为脊柱结核患者多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但是接受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的患者经随访发现,其疾病复发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不甚满意。脊柱结核位于患者的脊柱部位,临近的组织器官十分重要,同时脊柱部位也较深。故此,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不能有效地彻底清除病灶。本次研究中,应用微创方法提高病灶内药物浓度治疗脊柱结核,手术者在CT扫描仪器的辅助下可以清晰了解患者的病灶以及临近器官组织,可以将患者椎体病灶部位的脓液彻底清除,提高病灶内药物浓度。从而有效提高病灶对药物的吸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有效降低疾病复发情况的发生。综上所述,微创介入方法提高脓腔内化疗药物浓度治疗脊柱结核脓肿,是一种简便安全,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较好的微创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1]王华锋,杨昌盛,郑召民等.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09):81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