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困局如何破解
——山西省代县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纪实
文 | 周彩丽
山西省代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却是山西省基础教育先进县。
2012年以前,代县幼儿园布点少,园区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国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代县5年时间累计投资6049万元,新建、改扩建县城及农村幼儿园64所。现在全县入园幼儿达到5408人,幼儿教师474人,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5%。困扰全县人民多年的幼儿入园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全县幼儿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代县也因此被评为山西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县”。
2012年以前,代县县城常住人口6万多人,学前适龄儿童3000多名,却只有一所公办园——示范幼儿园,且仅能容纳幼儿400名。每年入园报名时,家长为了让幼儿上示范幼儿园,连夜排队报名。民办幼儿园有5所,但是收费高;有的农村幼儿跨村、跨乡镇进入无证园,每天拼车接送,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公办园“入园难”、民办园“入园贵”、无证园“入园乱”的问题成为全县人民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领导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全县幼儿园建设的各项工作。
县财政投资1100万元,新建了规模为4轨12个教学班的第二幼儿园,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配备幼儿教室、活动室、午休室、科技馆、厨房等配套用房和各种玩具、教具和大型活动器材,成为代县第一座高标准、现代化的幼儿园,于2014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县城幼儿的入园困难。
2013年初,县里原人武部搬迁后,许多单位想占用其旧址,县政府优先考虑幼儿园建设,将其划拨给教育局,由县财政投资1000多万元为县示范幼儿园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新园,使原县示范幼儿园在2015年秋季开学时搬出危房,乔迁新园。
第三幼儿园、滨河移民区幼儿园、苏村幼儿园……一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县城幼儿园拔地而起。
在不断加大县城幼儿园建设的同时,教育部门领导带领相关工作人员,跑遍全县所有村庄,对全县农村幼儿教育状况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调查摸底,组织专家充分论证,编制了《代县幼儿园建设布局规划》,并制定了详细的分年度实施计划。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县共新建农村幼儿园11所,改扩建农村幼儿园25所,改造农村附属幼儿园23所,扶持发展民办幼儿园5所。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代县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在加强园舍建设的同时,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巨资为城乡幼儿园铺设人造草坪,购置大型活动器材,配备电钢琴、互动触摸一体机、DVD、学生储物柜、消毒柜、课桌椅及各种幼儿玩具和图书,农村幼儿园在设施设备配备上同县城幼儿园一个样,各幼儿园的园容园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所所崭新的幼儿园成为城乡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6049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3000余万元;累计新建、改扩建面积24178平方米,学前教育投入为近年来之最,建设力度前所未有。
幼儿园的硬件建设改善后,幼儿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又凸显出来,如何建设幼儿教师队伍是亟待破解的难题。县政府经过研究,决定从全县事业编制中给教育科技局划拨25个幼教编制,2013年公开招聘24名幼儿教师和1名高级营养保健师,把这些教师安排到县直幼儿园。同时,针对全县幼儿教师紧缺问题,按照公开、公平、择优聘用的原则,从幼师毕业生中为全县幼儿园聘用了一批合格的临时幼儿教师,将原来学历低、素质低的幼儿教师转为教辅人员。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是幼儿园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代县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幼儿教师培训学习,促进幼儿教师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提升素质。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强化幼儿教师培训,提高保教质量。县里先后组织幼儿教师赴北京、江苏、浙江、太原等地观摩学习;每年聘请各地专家、学者、名师来县里示范讲座;每学期组织一次县级培训,年培训人数达到在职教师的80%以上。
县里开展“建帮扶体制、促共同发展”活动,县直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定期送教下乡,结对帮扶,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全县教师的素质与业务能力显著提高。
经过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计划的实施,代县幼儿园布局日趋合理,师资质量明显提高,保教质量稳步提升,办园条件显著改善,幼儿入园率由2010年的42.1%达到了2016年的95%,全县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代县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多元并举、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体系。
下一步,代县将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解决幼儿教师短缺、幼儿园办园经费不足、幼儿教师待遇偏低、幼儿教师队伍相对不够稳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