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激智课堂—师生教学相长的重要平台

2017-03-23 10:06:31尧国军
教育家 2017年35期
关键词:建构目标评价

文 | 尧国军

“1+1+1”激智课堂—师生教学相长的重要平台

文 | 尧国军

激智课堂的主要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主要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两种教学方法都体现了教学目标导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评价的重要性。

社会互赖理论 社会互赖理论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的动力整体。在合作性的社会情境下,群体内的个体目标表现为“促进性的相互依赖”,也就是说,个体目标与他人目标紧密相关,而且一方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方目标的实现。课堂中存在着合作、竞争与个人单干三种目标结构,并由此构成三种不同的教学情境。在合作的目标结构下,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是一致的,个人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群体其他成员目标的实现,个人目标的实现与群体的合作相联系。

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主要研究学生活动的奖励或目标结构。合作性目标结构创设了一种只有通过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当学生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活动时,在合作性奖励结构下,他们学习的努力有助于同学的成功。学生们在学习上会因此而相互鼓励,强化彼此在学业上的努力,并且能形成有利于学业成绩的规范。

约翰逊等人认为,学习动机是借助于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相互作用建立起的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这种共同体可以通过共同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扮演、团体奖励和认可来建立。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是动机激发的一个重要标志。

凝聚力理论 凝聚力理论认为合作学习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凝聚力为媒介的。实质上,学生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是因为他们相互关心并希望彼此都获得成功。社会凝聚力理论家们认为,学生们帮助小组同伴学习是由于他们关心集体。社会凝聚力观点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突出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活动,以及小组活动过程之中和之后的小组自我评价活动。

凝聚力理论家们认为,小组建设、小组评议及任务的专门化,不但可以使小组的成员协调工作,而且还使全班作为一个整体发挥整体功能。每个人不管其能力大小,都能给小组任务及全班任务的完成作出独特的贡献。

“激智课堂”校本研修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教师的观念是否转变,是否掌握激智课堂教学方法是能否推动课堂改革的关键。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年龄大,知识老化,教学手段陈旧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第一是开展“走出去,学回来”活动 组织教师到课堂改革的前沿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等校观摩学习,学习回来,立刻开展讨论和反思,点燃起课改的星星之火。

第二是专家引领 学校开办“二中大讲坛”,邀请知识学者和专家举办“合作学习的理论”“合作学习的教师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等讲座,此外,通过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的远程培训平台,教师们开展《改进合作学习》等专题学习,让教师对激智课堂相关理论有系统的了解。

第三是团队拓展培训 让教师亲身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和掌握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师本身长期使用的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对合作学习了解不多,鲜有人掌握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三期沉浸式的团队培训,掌握了小组的分组、小组文化建设、小组的激励、合作学习的策略等方法。

第四是校本课题带动 分别开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培训》《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建设》等十几个子课题,研究激智课堂在各学科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并不断地反思和实践。

第五是举办激智课堂公开课和研讨课 通过观摩和学习,教师比较容易发现自己课堂中存在的不足,从优秀教师的课堂中获得启迪,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激智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学生分组和小组文化的建设 一是小组人数,班级的合作学习小组以4人为宜。二是座位形式,合作学习的座位形式有秧田式、马蹄形、卡包式等。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一般采用秧田式为宜,即前后两排四人为一组,保证上课的纪律,需要讨论时,学生只要转身即可。三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一个小组内成员在性别、学业能力、步调和其他品质上必须是不同的、异质的,这样才能够共同发展、接纳他人,使学业困难者获得更好的发展的目标;组间同质,可保证不同组之间公平地竞争。四是明确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任务。每个小组设发言人、主持人、记录员和组长各一名。五是小组文化。每个小组通过共同讨论,制定本小组的公约、小组LOGO、口号和目标等。

合作学习技能的培训 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包括“聆听”“发言”“自控”“反思”“互助”“协调”,这些技能对小组合作能否正常开展十分重要,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贯穿在整个合作学习全过程中。

以“激智”为核心的授课 教师的授课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促使智力的生成。“1+1+1”激智课堂强调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建构、检测评价。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激智课堂环节,学校的课堂以教师的导为主线,学生的学为主体,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题,使学生在能动地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能够认识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其创新思维。

一是目标定向。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起着定向导航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环节的开展,而且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以教学反馈为手段,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前提,合理、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就难以实现高效的教学,也难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二是自主学习。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学生怎样“学”,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教学”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不是按照通常的教—学—练的流程来安排, 而是以学生的认知的心理流程为依据进行的。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从教学意义上看,“先学后教”不是简单的对传统教学过程的顺序颠倒,而是对教学观的重构。让学生自主学习,绝不是教师“撒手不管”,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在学习时间、空间、方法、策略等方面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如何自我监控,如何自我评价,如何提高学习效益等,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不能独立学”到“能独立学”的转变。

教师在备课时分层次设计导学提纲。明确学生自学的目标,安排具体的自学内容,有些学科还设计了导学案。在自主学习的安排上我们要求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能做。充分的时间保证,再加上教师的帮助,必然会提高学生主动、有效的学习能力。

三是合作探究。首先,合作学习的任务适配。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宜采用合作学习。什么样的教学任务适宜合作学习?选用合作学习方式需要考量的重要依据是,教学任务或教学内容是否涉及互动、互助、协商、整合、求新、辨析、评判和表现等因素。

其次,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适当。常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有“兵教兵”“切块拼接法”“游戏竞赛法”“共同学习法”“小组调研法”“成绩分阵法”“思考—配对—分享法”和“轮流读”等。有的适宜教学任务相对单一、学习要求较为简单、合作学习的时间相对比较短、帮助者和求助者角色容易区分、以个体展示表现为主等的教学情况。有的方法则适宜跨学科学习任务、主题活动、综合任务学习等。只有依据每一种合作学习具体方式本身的特点,再统筹考虑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才能保证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再次,评价要多元和及时。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应该包括对个人和小组的评价、学业表现和合作表现的评价。教师对个人进行评价的首要意识是: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学生能否不断进步与提高上,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目标,即效果良好。

四是精讲建构。精讲是要防止不必要的面面俱到。因此,精讲的内容要精选优选,既要在课前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进行预设,又要注意课堂生成。要讲清讲透教材的重点、难点。精讲点拨是激智增效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归纳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如果没有导航灯塔,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教师的精讲点拨就是为学生指点迷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是检测评价。课堂检测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教学效果的反馈,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要少而精,紧扣当堂学习的知识点,这样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第二,课堂检测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梯度;第三,题量布置要适中,题型要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四,当堂检测反馈纠正要及时从数量和内容上做好统计。检测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发现并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激智课堂是一种高效减负的课堂,还学习原貌,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方向。自主与合作学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彰显了学生的生命活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升。激智课堂成了实现师生教学相长的重要平台。

2012年始,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二中学在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1+1” (一个核心—激智;一个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一个基本教学模式—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建构、检测评价)激智课堂,并获立项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重点课题。人们不禁要问,“1+1+1”激智课堂能成为广东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有什么坚强的理论作支撑吗?它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建构目标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我们的目标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10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