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方 华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文 | 方 华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就是一个“学习者”,学习单个生命体所需的生物属性“技能”,大脑“成熟”过程其实是孩子接受信息向外学习的过程。孩子出生后第一个接触和较长一段时间接触的是家长,家长有意无意的言行都对孩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还没有掌握自己的思维、情绪、兴趣、表达的时候,在家长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言行有教育作用时,教育已经开始了,而且是全天候。家长认为是教育的,可孩子并不注意;而家长没有教育目的的言行举止恰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所以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
孩子在大脑成熟过程中,环境布置(颜色、声音)、交流方式、交流内容等都对孩子大脑成熟有着积极影响。这一阶段对孩子大脑成熟、兴趣意识、注意力、环境情绪判断、色彩形状及空间感等方面培养都有着“时不我待”的关键时间要求,且有些方面的确是“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的时间节点的最佳发展期。
第一任老师不仅是接受教育时间顺序的定义,更是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可以说孩子对自己认识、对他人认识、对外界环境(自然)认识、对社会认识的基本判断都来自家人的教育,这种教育影响了孩子价值取向,或者说是孩子认识能力的起始和基因。孩子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身体协调、合作交流、性格走向等方面也受家人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其实就来自于家人的生活习惯、家人的教育理念和思考,同时孩子这些方面都存在于家人潜在的“不经意”之间。
早期家人的有效教育和陪伴对孩子一生的教育有着奠基式的作用,如果出现了大的缺失和错误,将对孩子终身学习带来巨大的困难,甚至是难以弥补的。
家人是服役最长的老师。家人是孩子终身的老师,不仅是家人陪伴孩子时间长,而且是家人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远。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深远。一是教育的宽度:不仅是知识还有技能,不仅是能力还有思维,不仅是文化还有习惯,不仅是方向还有策略等等,可以说从为人处事到学习生活无所不及。二是教育的深度:家人教育孩子没有教材但有内容,没有课程但有目标,没有考核但非常尽责尽力尽心,可以说家人尽其所能,无不把毕生的“学问”都“传授”给孩子。三是教育不定时不限时不设定内容不需要固定场所的“四不”,让家人教育灵活多样,可能在教育过程中产生一些麻烦,甚至带来一些摩擦,但我们仔细观察非常大比例的孩子成人后身上都带有浓浓“家的味道”,这种味道就是家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家人是孩子最亲近的老师。因为有爱才有教育,所以教育首先是情感的认可,亲其师,方信其道。家人与孩子有先天的血脉之缘,使孩子与家人关系天然地无障碍(有些家庭中的矛盾是后天种种不同所造成的“表象”,而非真正的关系,这种“表象”可以通过家庭遇到重大变故时,就可以发现原来看似“水火不容”的关系瞬间被浓浓的亲情所替代了),这种无障碍的关系在学校师生中是需要机缘才能遇见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至少有三次想从家中走出,从家人身边走出(一次是幼儿、一次是少年、一次是青年),但同样有数次想走回到家里(成家后、中年时、老年)。这些走出和走回恰恰说明人一辈子最难以抹去的是家,最难割舍的是家人的亲情。作为家人的教育就应该牢牢抓住亲情这条绳子,慢慢的细细的轻轻的,不急不躁不怒,否则优势将变劣势,这也是当下家庭教育最大的困惑和问题。
家人对孩子教育的无可替代来源于他的独特时间、时机和情感,家人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长远和独特的。
一个人成长要经历好多事、好多人。每件事、每个人对孩子成长都有一定影响,但是伴随孩子终身成长的,对孩子教育有着不可或缺和替代的作用的首先是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作者系江西省弋阳县教体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