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约哈里窗,遇见更好的自己— 谈如何引领教师团队成长

2017-03-23 10:06:31张青涛
教育家 2017年35期
关键词:哈里区域培训

文 | 张青涛

打开约哈里窗,遇见更好的自己— 谈如何引领教师团队成长

文 | 张青涛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指出,引领教师成长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校长必须根据外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并引领团队发展,帮助团队成员遇见更好的自己。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教师,学校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素“学生发展、课程发展、教师发展”的基础是教师的发展。山东省青岛市第四十四中学确立了“让每位教师遇见更好的自己”的研修理念,我们希望每位教师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原有基础上收获成功,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和生命质量。

打开约哈里窗,遇见更好的自己

约哈里窗,让教师更好地认知自己 根据约哈里窗理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四个区域:第一个是开放区域,代表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部分;第二个是视盲区域,代表自己不知道、他人知道的部分;第三个是隐秘区域,代表自己知道、他人不知道的部分;第四个是未知区域,代表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部分。这四个区域是流动的,比如当自己和他人相互交流与反馈越多时,了解就越深,开放区域就在不断扩大;有时相互分享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就是把信息从隐秘区域转移到开放区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此,组本文化和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与成长更是如此。

从教师成长角度来说,成功教师的路径是开放区域,他们的成长都有关键事件、关键人的推动,我们要找到这个关键点;听评课、磨课、录像课、教学研讨等形式可以打开视盲区域,是我们接受建议,不断改进、取得进步的生长点;个人发展规划、个人反思等形式可以打开隐秘区域,是我们自我生长提升的着力点;自己的成长之路是未知区域,是我们一切皆有可能的发展点。了解约哈里窗,可以帮助老师打开盲点、隐秘这些制约和影响潜能发挥的认知领域,在群组间加强倾听与交流等互动式学习,实现个人素质提升和组织效能的根本改变。

教师职业倦怠所表现出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其实就是没有打开约哈里窗,缺乏认知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当然仅仅打开约哈里窗还是不够的,要让老师习惯于从舒适区走向学习区。

舒适区到学习区,让教师更好地发展自己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技能分为三个同心圆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熟练掌握的知识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知识技能;二者中间的区域就是学习区。通常我们喜欢在舒适区做自己熟悉的工作,变化与挑战会让我们恐慌及不适,因为从未探索过的领域可能意味着风险,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扎克伯格做了很好的示范,他用每年的新目标强迫自己脱离舒适区,不断进行新的挑战,这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同样也会收获不同的自我。因此我们激励老师每年确定一个新目标,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实现标志性事件,不断突破自我。只要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类型,认识到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的存在,我们就会不断地提醒自己,把握机遇,发掘自身的最大潜力,从而实现从预见到遇见。

改变培训方式方法,让开放互动成为培训常态

我们以情、智、信为核心设计了教师专业发展模型。信:教育信念、教育理想,这是事业与职业的最好区分。智:专业能力、专业素养,这是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基石。情:沟通能力、情商水平,这是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最好区分。我认为情的提高是信和智的关键点,作为教师的成长,要关注情商的培养,尤其是团队情商的培养;善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捕捉培训点,突破专业素养的束缚,让培训内容更广泛,更能引发教师对人性终极价值的思考。

用故事力和意义感构筑教师未来发展观 根据培训重点,我们用读书工程来推动教师的理论和规划意识的提升。我们推荐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读书交流使老师们认识到奶酪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是幸福与满足。但奶酪是有保质期的,因为“变化总是在发生,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越早做好准备,就越能应对好变化,从而明确制订个人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规划就是锚,锚定我们专业发展的基准。

用共情力和设计感来提升教师职业价值感 我们用引导技术进行“我是共产党员”笃行力培训,其中有个环节,“请回顾2016年,作为共产党员最让你难忘的一次高峰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最触动你的是什么?你做出的贡献是什么?什么是你如此投入的动力源?它会带给你怎样的未来?”4人小组交流后,推荐出最难忘的一次体验,制作封面人物故事报道。交流时,党员们的鲜活事例,相互之间的触动与感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

用交响力和娱乐感来提升教师培训参与感 2016年暑期培训时,我们设计了“如何规划发展,做最好的自己”的培训活动,其中我们请相关干部以手抄报形式对学校规划的八大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推介,请教师就自己参与情况进行点评,选出参与度最高的项目。结果让我们比较吃惊,我们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好的项目,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点评率并不高,说明知晓度和参与度还不够充分。我们感受到作为培训者,有时我们喜欢的只是自己的感觉,我们要让参训者的感觉呈现出来,这才是我们要把握的。因此在培训结束后有时我们会设计离场调查,请老师就培训的某些方面和感受进行打分,作为后续培训的改进点。只有具有新的思维框架,才能探寻新的可能。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没有想到。

提供有效支持工具,让发展型能力成为培训触点

用SWOT分析模型助力教师愿景管理 SWOT分析法就是按矩阵形式将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内部优势因素、劣势因素、外部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罗列出来,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发展要求,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确定目前应该采取的具体策略。我们开展了“找寻前行的触点,遇见最好的自己”教研组SWOT质量分析,通过分析,教研组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加清晰,明确今后着力的方向,增强了策略的针对性。

用重要和紧急度模型助力教师时间管理 培训中,我们发现教师们苦恼于时间管理,一天忙忙碌碌,却发现很多重要的事情没有做。于是我们探讨重要和紧急度模型,根据重要和紧急程度,确定优先次序,然后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样就能把最要紧的事情最先完成,而不是拖到最后。

用“空雨伞”思考模型助力教师情绪管理和危机管理 当我们准备出门时看到乌云密布,随时可能下雨,于是我们带伞出门,就算一会儿真的下起雨来,也不至于淋湿。将这一过程分为空、雨、伞进行思考后,就会发现如下的关系:根据事实,进行解释,采取行动。这不仅是应对个人危机,更是应对学校安全危机的思考模型。教师作为学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和情绪,防微杜渐,减少或避免师源性伤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用复盘模型助力教师效能管理 复盘是最好的学习,通过回顾目标、评估结果来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管理的众神》作者查尔斯汉迪说:“只要对过去经历的事情加以反思,学习就发生了。”复盘可以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视角出发,在个体和群体中进行,对自己深度参与的事件进行深入反思,从而对价值观、身份认知等深层次的心智模式进行优化。我们在工作中推行“3SA工作法”,即事前管理、事中关注、事后反馈。通过三段式的工作流程,加大了老师们复盘的意识,通过及时的总结提炼,不断提高工作的标准和水平。

邱吉尔说:“开始是我们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塑造组织,而组织成型后就换为组织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我们了。”触点之所以能够改变世界,是因为它所在的位置正是症结所在。解决了问题的症结,世界就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让我们在教师培训中都能找到推动自身发展恰当的触点,不断走向专业成长,收获一个更好的自我和团队。

做校长之后,笔者引用最多、感触最多的就是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国家把整个学校交给了你,要你用整个心做整个校长。学校建设中是否目标明确,是否持续发展,是否实现特色育人,取决于校长办学思想和领导力,取决于校长对教育改革的认识穿透力。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实施什么样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校长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对学校发展的分析,对干部、教师团队引领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第四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哈里区域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你已经拿到了
哈里·吉尔斯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28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
哈里的新女友!
区域
民生周刊(2012年10期)2012-10-14 09: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