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贵
茶 养 生讲究“三宜一忌”
◎赵德贵
我国民间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了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人们之所以喜欢饮茶,除了茶叶泡茶有独特的清香之外,主要因为有防病治病,养生益寿的保健作用。茶要用对,如不讲究喝法的科学,不仅达不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还会适得其反,经专家研习饮茶科学理论,笔者以为饮茶养生要讲究“三宜一忌”。
时,即“天时”。茶道养生须顺时应变。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顺应四时变化规律,达到“天人合一”才能健康长寿。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学认为,四季饮茶要根据茶叶的性能功效,随季节变化选择不同(温、热、凉、寒)的品种为宜,以益于健康。
春宜饮花茶 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体处于舒长发放之际,此时宜喝茉莉、珠兰、玉兰、桂花、玫瑰花茶等。因为这类茶香气浓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浊,可帮助散发冬天积郁体内的寒气。同时,浓郁的茶香还能促进人体阳气生发,令人精神振奋,从而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办事的效率。
夏宜饮绿茶 夏日骄阳似火,酷暑蒸人大汗淋漓,人体内津液消耗大,此时以性味苦寒的绿茶为宜,如龙井、毛峰、碧螺春、大方、珍眉等,绿茶属未发酵茶,清鲜爽口、略带苦寒味,可消暑解热、去火降燥、止渴生津。
秋宜饮青茶 秋天“燥气当令”常使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此时宜饮乌龙、铁观音、铁罗汉、大红袍、水仙等,这类茶汤色金黄,外形肥壮均匀,紧结卷曲、色泽绿润,内质馥郁,其味爽口。回甘、青茶介于红、绿茶之间,不热不寒,常饮生津润喉,益肺润肤。有效除体内余热,让机体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作用,于金秋保健大有益处。
冬宜饮红茶 冬季天寒地冻,万物蛰伏,寒邪袭人,阳气闭藏,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新陈代谢减缓,这种保护性反应,即为中医学的理论为“冬藏”,此时宜喝祁红、滇红、闽红、湖红、川红、粤红等红茶和普洱、六堡等黑茶,红茶性味甘温,可养人体阳气,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暖腹,补益身体,善蓄阳气,增强人体对寒冷的抗御能力,冬季人们的食欲增强,进食油腻食品增多,饮用红茶还可去油腻,开胃口,助养生,使人体内活动更好地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中医学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茶虽有“万病之药”的美誉。但饮用亦要因人而宜,讲究科学合理,才能健康长寿,专家认为,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等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所以体质各异的人,夏季饮茶有讲究,燥热体质的人,应饮用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温性茶。一般而言,绿茶、青茶中的铁观音由于发酵程度较低,属于凉性茶;青茶中的乌龙茶,大红袍属于中性茶,而红茶、普洱茶属于温性茶。
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形体肥胖的人(即燥热体质者)、高温天气极易上火,应喝凉性茶,对肠胃虚寒或体质较虚弱的人(即虚寒体质者),应喝中性茶或温性茶;老年人适宜饮用红茶或普洱茶,夏季喝些绿茶也有裨益。苦丁茶由于凉性偏重,清热解毒、软化血管、降血脂的功能较其他茶叶更好,最适宜体质燥热者饮用,但虚寒体质的人绝对不适宜饮用此茶,处于亚健康的都市病患者应喝大红袍、红茶及普洱等中性、温性茶。
所谓因疾而宜是指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最好以茶叶与其他食物或药材配伍,制成药茶饮用。
苦瓜茶饮 绿茶10克,鲜苦瓜1个,苦瓜上端切开,去瓜瓤,装入绿茶,把瓜挂干通风处阴干,将外部洗净搽干,连同茶叶切碎、每次取10克,放入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上盖浸半小时,本品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
菊花龙井茶 龙井茶3克,菊花10克,两味用沸水冲泡,当茶饮每日1次,本品具有清肝明目功效,对早期高血压、肝火头痛等有一定作用。
红茶蜜糖饮 红茶5克,蜂蜜与红糖适量,趁热频频饮用,每日饭前饮用,有和胃暖中之效,可用于老年平素饮用及虚寒性胃痛之人饮用。
茉莉花茶 青茶10克,茉莉花、石菖蒲各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次,本品有行气化湿作用,有助治疗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及失眠多梦、食饮不香等。
茶叶毕竟不同于白开水,并非人人皆宜,时时可饮,多多益善,不合理、不适当的饮茶有时会适得其反,故须加以注意。
1.凡发烧、神经衰弱、消化性溃疡、孕产妇、儿童不宜饮茶,尤其忌饮浓茶。茶碱可使发烧者心跳加快,加重心脏负担;茶能醒脑提神,加重神经衰弱者失眠症状;茶中的咖啡因能刺激胃液分泌,影响溃疡的愈合,加重胃痛;鞣酸收敛可减少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和肠蠕动、加重便秘症状;鞣酸能与食中铁结合成为不溶性沉淀物,导致孕产妇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影响胎儿或婴儿的生长发育;鞣酸还可与钙、锌等元素结合成人体无法吸收的化合物,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2.晨起空腹忌饮浓茶。空腹饮茶易引起尿频、心悸等不适,对胃肠有刺激作用。
3.饭前不宜饮茶。饭前饮茶会冲淡胃液、降低食欲,影响食物消化吸收。
4.睡前不宜饮茶。睡前避免饮茶,以防茶叶兴奋中枢神经,导致失眠。
5.饮茶不宜过量。过多饮茶,入水量太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使心跳加速,尿频,甚则出现“醉茶”现象。
6.隔夜茶忌饮。隔夜茶或放置过久的茶,鞣酸浸出比较多,喝到胃里对消化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