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

2017-03-23 09:21陈姝李含章
治淮 2017年3期
关键词:淮安市水源地饮用水

陈姝 李含章

淮安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

陈姝 李含章

饮用水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饮用水及其水源地的保护是保障广大群众生活的迫切需要。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利用的程度不断加大,饮用水源地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淮安市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调查评估工作,落实最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一、基本情况

江苏省淮安市既是水资源的集中区,又是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平衡的地区。目前,淮安市共有8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分别是二河淮安水源地、废黄河淮安水源地、废黄河开发区水源地、废黄河淮阴水源地、废黄河涟水水源地、洪泽湖洪泽周桥渠首水源地、淮河入江水道金湖水源地、龙王山水库盱眙水源地,其中6个河流型、1个湖泊型、1个水库型,总供水人口为170余万,供水规模79.5万t/d,全部为常年供水,开放式管理。全市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保障率达97%,水质达标率100%。各个饮用水水源地的类型、服务人口以及供水能力等基本情况见表1。

二、水源地现状

1.水源地水质情况

2016年,淮安市共有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市水利部门实行旬监测制度,全年监测共280站次。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指标评价法评价,淮安市全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类别为Ⅱ~Ⅲ类,其中达Ⅱ类176站次,占总站次的62.9%,达Ⅲ类104站次,占总站次的37.1%。

2.水源地保护区情况

淮安市所有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陆域边界两岸均设置隔离网,实行封闭管理,在保护区、准保护区边界设立地理界标和明显警示标志,并对保护区岸线实施生态防护。近几年,淮安市水利、环保、住建等部门多次联合对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污染源调查和安全隐患排查,会同各县区进行整治,经过整治,保护区内所有废水排污口和生活污水排放口得到全面整改。截至2016年底,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没有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二级和准保护区没有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3.水源地监管情况

表1 淮安市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表

近年来,淮安市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大进展,从而较好地保障了饮用水安全。淮安市建立了水源地巡查组织网络体系和日常巡查工作制度,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日检、巡检工作。在主要节点设立监控探头,对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实时监控,做到水源地全面覆盖,发现可能影响水源地安全的行为,及时处理并向相关部门通报。运用无人机技术对水源地进行巡查,取得了较好的监控效果。

4.水源地监测情况

淮安市各水源地及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区共设置24个水质监测站点,每月监测3次,监测项目为水温、pH、氯化物、氟化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8个。环保部门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每月监测1次,监测项目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基本项目、补充项目的29项,并针对水源地的特点进行特殊污染物项目的排查性监测。全市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对应的水厂每日例行监测原水感官性状指标及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水质指标。

5.备用水源地情况

为保障市区饮水安全,淮安市规划以白马湖为备用水源地,从白马湖东湖区取水,取水规模为20万m3/d。目前白马湖第二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已开工建设,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拆迁清障工作也正在扫尾,预计明年1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淮安区里运河、盱眙县化农水库水源地达标建设方案已通过审查,涟水县涟水湖备用水源地也已完成前期规划。

6.水源地保护法规体系

为了加强淮安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淮安市制定了《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决定》《淮安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淮安市市区饮用水源地调水补水管理办法》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法规、规章或办法,并经批准实施。目前《淮安市古淮河保护条例》已通过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由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于2017年3月1日正式施行。

三、存在问题

1.抵御风险能力脆弱

淮安市地处淮河流域下游,现有水源地结构单一,水质容易受上游河流、湖泊健康状况影响,对上游来水和补给水依赖程度大,极易导致水污染事故,特别是污水伴随中小洪水下泄初期,极易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淮安市现有饮用水水源地均为开放式,突发水污染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等都将会直接影响到水源地安全。

2.保护区存在污染源

近年来,淮安市在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监控管理和综合整治方面开展多次行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污染源整治、清理不彻底现象,主要表现在极少数居民住宅和企业搬迁整治难度大,对水源地的水质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个别水源地保护区的跨河桥梁没有建立桥面雨水收集处理设施与事故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水质监测能力不足

目前,淮安市各个饮用水水源地虽然均已建成自动监测、人工监测和日常监控的管理体系,但是各部门的工作未能有效整合,水源地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到位,预警能力较为薄弱。现有的水源地监测存在检测项目偏少,监测频次偏低、监测设备老化等问题,同时在监测人员配备上尚存在不足,个别较偏远的站点缺少专业性强的技术人员,水源地监测水平有待整体提高。

4.应急能力不强

淮安市各饮用水水源地均制定了相应的应急保障方案,但普遍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未能定期开展多部门协作的应急演练,在建立应急物质储备和技术保障体系方面仍需加强。实际开展的应急演练以水厂内部制水工艺突发事件如液氯泄露等的处置为主,针对水源地突发事故的应急演练较少。

四、保护对策

1.加快备用水源地建设

加快白马湖水源备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开展淮安区里运河、淮阴区淮沭河、盱眙县化农水库三个区域供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加强各县区水源地和水厂扩容的研究和论证,实现多水源供水,启动城区地下水应急水源和供水点建设;加快各地区域供水进程,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尽快实现与城市供水管网连通,互为备用。

2.提高水环境监测监管能力

加强水环境监测预警,构建监测预警信息化体系,推动水环境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公开;加大水环境监测专业人才培养,对技术一线监测人员既重引进也重培养,提供学习机会,提高专业水平,从源头上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强化废水污染源监控,全面排查水源地保护区沿线排水单位,督促相关企业及时开展隐患整改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企业实施技改工作;提升监管能力,健全巡查保护制度,严厉打击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各类违法行为。

3.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集中会办水源地建设和保护突出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设施保障,尽快建立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公开;整合环保、水利、住建等相关部门间的资源和力量,在饮用水水源监测预警、执法监管、应急管理等方面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提高水源保护和水污染联防联治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4.增强水源地保护意识

普及保障饮用水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高公众的重视程度和风险意识,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水环境保护警示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加企业对水源地保护的意识;推广环保垃圾处理设施的使用,提倡、引导发展生态产业,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对破坏自然生态和水环境的个人或企业及时曝光,营造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局223005)

猜你喜欢
淮安市水源地饮用水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饮用水反渗透膜元件验证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应用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电法在水源地勘探中的应用——以河南渑池电厂为例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减塑”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