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荣+刘春艳
摘要:当前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所以对现有耕地的保护成为一个被高度关注的问题。将保护耕地耕作技术作为重要培训内容推广给农民,才能有效地保护现有耕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一次农机保护耕作技术培训为基础,探讨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的推广。
关键词:农机;保护耕地;技术培训;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5.013
农安县农业机械化学校是县级农机推广培训部门,主要对新技术和新机具的使用进行组织培训。农安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也是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之一,承担一部分阳光工程的专业技术和职能的培训工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专业技术的重要一部分,通过这项培训,可以将先进技术向农民传达,以达到大面积推广和保护耕地的目的。
1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
2013年8月7日,农安县农业机械化学校承担的阳光培训来到了洼中高村,展开了为期两天的以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主,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为辅的培训。
1.1培训前准备
首先,通过村委会将这次培训的内容、意义及具体安排事先传达给农民,并引导农民主动参加。其次,通过选拔选聘,最后选定包括研究员、高级农艺师在内的9名有高级职称的培训讲师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满足农民对技术的需求。培训教师在培训前深入到农民中间进行调研,了解农民需要了解的科技知识,并组织编写了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膜下滴灌技术等培训资料,并免费发放给农民。最后,培训教师根据选定的培训内容制作课件以及实物挂图等,让农民充分了解科技知识。准备工作做的充分,保证了教学内容和秩序有条不紊。
1.2培训中突出重点
对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培训的是农安县著名农机专家姜新华教授,姜教授主要向农民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几项核心内容,即改变土壤耕翻的传统模式,实现少耕或免耕;耕作后用秸秆进行覆盖并用农作物残留的茬固定土壤;机械播种,复式作业;用农药控制杂草等。从秋季收获后土地的整理到翌年春季的机械播种,到用农药除草并深松追肥,收获后保留高茬等都做了介绍。同时还着重介绍了秸秆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深入松土并配合施肥可以提高耕层为农作物提供养分等。讲授的课程深入浅出,使农民意识到传统耕作对农田的破坏,同时限制粮食增产,只有通过保护耕作技术才能使农业生产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让农民更直接的了解讲授知识,利用挂图分析了土壤深松整地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拖拉机功率小,太深拉不动;二是机具不配套,用的不是深耕机器;三是人为导致的浅耕,为了节省成本。此次培训让农民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机械的原因导致深耕不到位,不能起到理论上的作用的不认同甚至抵触情绪完全被化解。
1.3培训后跟踪服务
培训结束后,农安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将每位培训教师的联系方式都留给农民,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学校也会不定期进行回访。另外,学校制定了培训计划,以巩固之前培训内容。洼中高村党委书记董宝占全程参加培训,并表示培训后,一定要按照培训内容来种好村里的责任田,用事实说话,让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洼中高村生根开花,让理论用于实践。
2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
2.1加强领导
要成立由农机推广站、植保站等部门的技术专家组成的技术推广实施小组,负责宣传技术,并开展技术培训,包括机器使用演示、跟踪服务、技术指导等,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2.2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
可以在每年秋收前结合前几年农作物的免耕播种情况,组织人员编制知识问答,并将问答印刷发放到农机手和农民手中。聘请专家进行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讲座。深入农民家或田间进行现场指导,并解决农民现场遇到的问题。要在电视、网络中加强播放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短片,进行多渠道宣传。
2.3做好跟踪服务
要跟踪以确保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项目实施到位。根据各县、镇、村的实际情况制定规划,落实到村、到个人、到地块。与项目示范村和农户签订协议,以确保项目中的任务实施到位。
2.4做好对比实验
由于各村各地块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所以操作工序也不能完全一致。工序不同、地块情况不同都可能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效果。为了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必要在各个重点示范区进行对比试验,主要是进行玉米秸秆还田,不还田直立的情况下免耕播种和传统播种的对比。对比的试验田要采取统一供应种子、统一安排机车作业,并委派专人对试验田进行播种到收获的全程观察,以方便在同样情况下采集第一手资料。可以组织农民对试验田作物的各个生长期进行参观,使农民现场体验,切实体会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
3結语
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机部门和科研部门联合进行学研产一体化的结果。要想这项技术顺利推广,就要把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做好,让农民充分了解这项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对于粮食增产的作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让农民自觉运用这项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不断扩大应用面积,逐渐形成保护性耕作地带,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地块保护耕作技术的创新研究,形成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推进农机农业服务产业化发展,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彩侠.浅谈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J].新视角,2011,(09).
[2] 王晓锋, 代大军.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3,(24).
作者简介:于淑荣,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培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