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7-03-23 00:08袁成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设意识课文

袁成

高中新课程改革继承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新的课程理念强调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改变过去的学习方式,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问题”是创造的源泉和起点,是激发思想火花的导火线。自主探究学习,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意向,自主确立探究的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进入探究活动。一个人如若没有疑问,何谈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关注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是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发问,善于发问呢?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就高中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师生亲和,启齿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放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位置,采取民主化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敞开心扉,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启齿,敢于发问。

教师尊重学生,体现在课堂教学形式上就是课堂民主化。民主化教学,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宽容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不愿禁锢在被动地接受和训斥中,他们渴望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渴望获得成功。为了创设这种学习氛围,上海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在教学中提出了“三不”“三欢迎”和“三允许”的观点。“三不”,即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三欢迎”,就是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三允许”,即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在实践中,宁老师的这些观点行之有效,它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坚持民主化教学,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大胆质疑扫清了障碍。学生大胆地向名篇提出疑问而不怕同学笑话,大胆地向老师质疑而不怕老师指责。

当学生提出了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要让他自己去探求,没有到特殊的时机不能说出结果来,这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这样的情况下,运用孔子的教育手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就很高明。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启示,那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恰到好处地掌握教育时机,即当学生想把问题弄明白又弄不明白,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时候,老师才去启发引导。

二、创设情境,启发问题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使学生产生疑问,达到好学乐问。这些情境的创设可以用照片、文物、图画等实物媒体,或是用课件展示一些图片资料、录音、录像等,让学生直观地贴近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引发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教学内容和现今一些热门话题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研究某个热门话题及进行相关的写作,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发现问题以及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要利用教材中某些现象和事例的矛盾关系,激疑发问,唤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控制和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揭示事物间的必然联系。营造课堂合作氛围,既是课堂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应了解他们知识结构的现状和学习心理的需求,尊重学生意见;要经常进行心理互换、角色互换,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自由活动的天地;要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把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去解决。

三、授人以渔,发现问题

语文学习是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学会阅读也就掌握了学习语文的终极捷径。读懂一篇文章,首先也要从质疑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突破口有如下几个:

1.从课文的题目质疑。课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抓课题质疑,能够纲举目张。因此,在教学一篇课文时,我们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从课题入手质疑。

2.从内容的关键处质疑。课文内容的关键处,是理解课文的钥匙,是牵一发动全身之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便抓住内容的关键处质疑,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從课文的反复处质疑。有些课文,作者为了强调某种强烈的感情,在文中重复出现。可引导学生循着线索,牵藤取果,充分体会作品的感情内涵。

4.从内容的对比处质疑。有些课文的内容,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内容对比之处,往往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对比处质疑,使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匠心,理解文章的精华。

5.从内容的含蓄处质疑。文中某些句子含蓄,含义深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内容的含蓄处质疑,有利于攻破难点。

总之,成功的教学不只是要让学生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会提出问题;不只是让学生验证真理,而是让学生寻找真理。不高明的教师让学生头脑中的问号变成句号,高明的教师会让学生头脑中的问号越来越多。作为教师,我们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只有让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才可能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我们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欣喜地听到学生的创新之花慢慢绽开的声音。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数学组)

猜你喜欢
创设意识课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