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丹
摘 要:选取博克图地区1961年-2010年初霜日、终霜日及无霜期资料,运用线性趋势、5年滑动平均对博克图地区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博克图地区初霜日平均为9月1日,终霜日平均为6月2日,无霜期平均为91天。
关键词: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变化特征
引言
霜通常是指当地面的物体和空气温度降至0℃以下时,水汽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无霜期是指上一年终霜日至当年初霜日间隔的一整段时间。霜冻是指暖季里因土壤表面和植物体表温度降低至0℃或0℃以下造成植物冻害或者死亡的气象灾害。霜冻发生在春季,会造成春播作物冻害死亡;霜冻发生在秋季,会影响秋作物的成熟率、产量及品质。初霜日的提早和终霜日的推延,都会影响霜冻期发生改变。分析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气候变化规律对于霜冻灾害的预测及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博克图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南麓,四面环山,属山林大陆季风气候,具有干旱、严寒、风大等山地气候特点。本文采用了博克图国家基准站1961年至2010年50年的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气象资料,对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年际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5年滑动平均值等方法探讨其变化趋势及变化速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霜日变化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博克图初霜日50年平均值为9月1日,初霜日最早为7月4日,最晚为9月17日,极差为75天。1961-1970年平均初霜日为9月5日比50年平均值偏晚4天。1971-1980年平均初霜日为8月30日比50年平均值偏早2天。1981-1990年平均初霜日为8月28日比初霜日50年平均值偏早4天。1991-2000年平均初霜日为9月7日比50年平均值偏晚6天。2001-2010年平均初霜日9月1日与50年平均值基本持平稍偏早2天。从1961-2010年每10年初霜日平均值可以看出,初霜日发生时间基本集中在8月末及9月初,有利于初霜日的预报预测,提早防御霜冻的发生。
2.2 终霜日变化特征
由表1可知,博克图地区终霜日50年平均值为6月2日,终霜日最早为5月7日,最晚为6月28日,1961-2010年终霜日出现的最早日期与最晚日期差值为52天。1961-1970年最早终霜日为5月20日,最晚终霜日为6月19日,平均终霜日为6月4日,比历年平均值偏晚2天。1971-1980年最早终霜日为5月7日,最晚终霜日为6月19日,平均终霜日为6月1日,比历年平均终霜日偏早1天。1981-1990年最早终霜日为5月17日,最晚终霜日为6月28日,平均终霜日为6月2日,与50年平均值持平。1991-2000年最早终霜日为5月13日,最晚终霜日为6月8日,平均终霜日为6月3日,比50年平均值偏晚1天。2001-2010年最早终霜日为5月13日,最晚终霜日为6月14日,平均终霜日为5月30日,比历年平均值偏早3天。从1961-2010年每10年终霜日平均值可以看出,终霜日发生时间基本集中在5月末及6月初,终霜日变化规律更为稳定,年际差异小,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春播。
2.3 无霜期变化特征
无霜期是指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一整段时间。由图1可以看出博克图地区50年平均无霜期为91天,最长无霜期为122天,最短无霜期为29天,差值为93天。无霜期随初霜日、终霜日的变化而變化,因博克图地区初霜日、终霜日变化幅度较小,无霜期变化趋于平稳,逐渐变长。由5年滑动平均曲线可以看出60年代到70年代无霜期在逐步增长,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无霜期均小于平均值,80年代无霜期变化较大,1988年无霜期39天,1999年无霜期112天,出现较大的幅度波动,80年代到90年代无霜期变长,90年代无霜期长短波动不大,基本在平均值上下起伏,2001-2010年虽无霜期有细微缩短,但从5年滑动平均线性倾向可以看出无霜期在缓慢变长。
博克图地区无霜期变化相对稳定,无霜期逐渐平缓变长,且线性倾向呈平稳上升趋势。无霜期是制约农作物对光、热利用的重要因素,无霜期变化平稳且有变长趋势有利于农作物本身对有机物和营养成分的积累,进而提高农产品产量。
3 结束语
1961-2010年博克图初霜日历年平均值为9月1日。最早初霜日为7月4日,最晚初霜日为9月17日,日极差为75天。终霜日历年平均值为6月2日,最早终霜日为5月7日,最晚终霜日为6月28日,日极差为52天,终霜日在缓慢向前推移,有轻微偏早趋势。博克图地区50年平均无霜期为91天,最长无霜期为122天,最短无霜期为29天。无霜期在缓慢逐渐变长。
参考文献
[1]谷新波,王佳,萨日娜,等.阿尔山市35年初终霜及无霜期变化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8,3:26-28.
[2]李想,陈丽娟,张培群.1954~2005年长江以北地区初霜期变化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4(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