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艳秋+和淑萍
◆ 中图分类号:F061.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浙江省1986-2015年的样本数据,首先计算了浙江省三大产业就业贡献度以及产业结构偏离度。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发展对增加社会劳动力就业已经开始出现负作用—“挤出效应”,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贡献度最大,成为拉动社会就业的主力军,第二产业次之。其次,采用OLS方法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就业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与协整检验,并建立了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对就业产生积极拉动效应,与就业呈正相关;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就业产生负面抑制效应,与就业呈负相关;拉动效应和抑制效应双重作用后的净效应促进社会就业增加。最后,为促进浙江省充分就业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 就业效应 协整检验
引言
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升级,各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会出现“挤出效应”和“吸入效应”,社会劳动力受供求因素影响在各产业之间进入或退出。随着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之前由第一产业所吸纳的部分劳动力将依次转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一变化规律已经由Petty.William,Clarke(1940),Simon Smith Kuznets(1971),Chenery.HB,Elkngton,Simsc. (1970),Chenery.HB,Robinson,Sysquinm(1986)等人先后利用不同国家产业与就业的截面数据获得了验证。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也日益受到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研究主要包括:中国整体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张建武、宋国庆、邓江年,2005;孙建、周兵,2008;于晗,2015);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刘华、官金华、侯秀芳,2011;刘丹、张兵、徐孝昶,2012;卫平、任安然、李健,2015;邹璇、黎恢富,2016)以及通过构建多因素计量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对就业影响方面的研究(蒲艳萍,2008;吴瑾,2010)。上述已有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前期研究成果,利用浙江省1986-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产业就业人数为自变量,以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分析与协整检验,深入剖析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造成的双重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争取减少产业结构变动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
目前,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五大任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就是从新供给经济周期出发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供给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GDP比重下降,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上升。然而,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与劳动力就业结构不匹配的现象,导致部分劳动者不能充分就业。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同时,如何将社会失业率降到最低,达到浙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一)三大产业就业贡献度分析
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指的是三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吸纳就业的贡献程度,其公式为:产业就业贡献度,某产业对吸纳就业的作用越大,则该值越大。通过查找浙江省统计年鉴,本文计算了1986-2015年各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并用EXCEL画出了折线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从1992年开始第一产业的就业贡献率值基本都为负值,说明从1992年开始第一产业对促进就业起反作用,即随着第一产业产业产值增加会带来更多的失业。原因主要是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减少,由传统农业本身排斥出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
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贡献度逐年下降。原因是我国从2010年至今先后提出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等发展战略,特别是随着“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第二产业正逐渐由资源密集、劳动密集要素驱动向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等创新驱动转变,传统的工业产业正逐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自然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因此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下降。
相比较而言,第三产业就业贡献度排在第一,目前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原因主要是近几年浙江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占比逐年上升。1986年一、二、三产业产值占比为27.1∶46.0∶26.9,到2014年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一、二、三产业产值占比为4.3∶46.0∶49.7,浙江经济已经由原来第二产业主导的2、3、1时代跨入第三产业主导的3、2、1时代。随着浙江省三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带动了劳动力就业。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动协同度分析
为分析产业结构调整所引起的就业结构及就业人数协同程度,本文采用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第i产业结构偏差系数=,其中Gi表示国家或地区第i产业产值,G表示国家或地区总产值;Li表示国家或地区第i产业就业人数,L表示国家或地区总就业人数。该数值越接近于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度越高,反之越低;如果该值为负数,表示第i产业产值比重小于其就业结构比重;如果该值为正值,代表第i产业产值比重大于其就业结构比重。通过计算,得出1986-2015年浙江省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及结构偏离度(三次产业分别用G1、G2、G3表示),如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浙江省第一产业的偏差最大,且为负值。1986-2015年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系数一直是负数,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远低于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1986-2010年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系数一直为正,1999年达到最大值0.826,到2011年开始出现负值;第三产业结构偏差系数一直为正且日趋平稳。浙江省第三产业结構偏离度系数1987年达到最大值0.877,1997年之后一直在0.3上下波动,数值比较平稳。总体而言,三大产业结构发展与就业结构发展并不平衡,而且就业结构调整明显落后于产业结构演进。
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影响效应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采集
本文采纳重庆大学蒲艳萍的分析方法,将产业结构变动分解为两个指标:产业结构的变动速度(STRK)及变动方向(STRE),以这两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效应。
产业结构变动速度用来表示第i产业GDP占比的增减幅度,一般用K值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qit指第i产业在报告期的GDP比率;qi0指第i产业在基期的GDP比率。一般在经济转型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幅度越大,各产业波动程度越剧烈,K值越大;反之则越小。基于前文对浙江省三大产业就业贡献度和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发现,目前浙江省第一产业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冗员和隐性失业问题,其产业结构的变动很难反映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而第二、三产业就业贡献度总体偏大,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直接影响社会就业,因此在计算产业结构变动速度时重点考察第二、三产业。
产业结构变动方向衡量的是一国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程度,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越高,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越高,因此产业结构变动方向通常用第三产业产占GDP的比重来衡量。由于改革开放至今,浙江作为制造大省,纺织、装备制造等传统工业发展对于拉动GDP和吸纳社会就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第二产业也考虑在内,同时研究第二、三产业变动对就业产生的影响。由此产业结构变动方向。本文采集浙江省1986-2015年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L、产业结构变动方向STRE、产业结构变动速度STRK三个指标数据,为了使样本数据能够更加符合本文假设,将L、STRE、STRK分别取对数后(LnL、LnSTRE、LnSTRK)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二)样本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样本数据的稳定性是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采用EVIEWS软件ADF检验方法,通过判别样本数据单位根是否存在来检验样本数据的稳定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检验结果显示,1986-2015年的时间序列LnL、LnSTRE水平系列检验单位根的t检验统计量的ADF值分别大于其在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且p值都大于0.05,因此原假设成立,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只有LnSTRK的ADF检验水平值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接着对其进行一阶差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一阶差分后的时间序列LnL、LnSTRE、LnSTRK的单位根的t检验统计量ADF的值均小于其在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且p值都小于0.05。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被拒绝,由此可确定其差分序列(一阶单整I(1))是平稳时间序列。说明时间序列LnL、LnSTRE、LnSTRK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建立回归模型。
(三)回归模型建立与协整检验
1.建立回归模型。本文用 Eviews8计量软件对方程(3)进行最小二乘法的参数估计与检验,最终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参数C1、C2的P值都小于0.05,说明参数显著性检验是有效的,并且R2=0.837006,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好,则构造回归模型如下:
LnL=-9.254+3.761Ln(STRE)-0.336Ln(STRK)+ε
2.协整检验。为了检验LnL、LnSTRE、LnSTRK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利用ADF对残差序列作单位根检验,如果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说明LnL、LnSTRE、LnSTRK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可以构建动态回归模型。再次运用Eviews8计量软件对1986-2015年的LnL、LnSTRE、LnSTRK时间序列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得到残差序列Eit,采用ADF检验方法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确定其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结果表明,残差序列Eit是平稳的,而且是白噪声序列。LnL、LnSTRE、LnSTRK之间的协整模型成立,且长期协整。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1986-2015年产业结构就业贡献度、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第二、三产业的时间序列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就业的影响效应进行回归分析与协整检验,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演进与优化,第一产业发展对增加社会劳动力就业已经开始出现负作用—“挤出效应”;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贡献度最大,成为拉动社会就业的主力军;第二产业次之。第二,因变量产业就业人数因受到自变量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的影响,变化显著。其中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对就业产生积极拉动作用,与就业呈正相关;而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发生变化对就业产生负面抑制效应,与就业呈负相关。第三,产业结构变动所带来的拉动效应和抑制效应双重作用后的净效应促进社会就业增加。
(二)政策建议
政府与地方高校合作,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产业结构调整下的摩擦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大多是因为从业者自身的职业能力与素质无法满足新的岗位和需求,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对从业者的职业培训。政府可以和地方高校合作,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定期面向社会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大力发展“互联网+”新兴业态的现代服务业。“互联网+”实质上是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和平台,实现互联网和各产业的跨界与融合,其产业形态表现为“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的跨界融合,这种新生业态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新一轮供给侧产业结构调整将会出现一定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这部分失业群体将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浙江省应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得天独厚的优势,促进“互联网+”与物流、商贸、旅游、养老、文创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宽多元化就业渠道。政府应建立相关配套措施,完善促进创业政策体系,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大学生,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创业基金、税收减免、就业扶持等措施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同时积极鼓励小微企业发展,浙江是民营经济发展大省,众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对吸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应该从制度、资金、环境等方面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英]威廉·配弟.政治算术[M].商务印书馆,1999
2.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85
3.蒲艳萍.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就业效应[J].经济纵横,2008(7)
4.张建武,宋国庆,邓江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
5.孙建,周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SEM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11)
6.于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趋势及预测[J].财经问题研究,2015(6)
7.刘华,官金华,侯秀芳.河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1(6)
8.刘丹,张兵,徐孝昶.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度及对策研究[J].西北人口,2012(5)
9.卫平,任安然,李健.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基于协调性和冲击性视角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11)
10.蒲艷萍.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就业效应—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与协整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2008(1)
11.吴瑾.四川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