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咨询中阻抗现象的识别与处理

2017-03-23 19:41耿国禹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识别处理心理咨询

耿国禹

摘 要:本文简述了心理咨询中阻抗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并提出处理阻抗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心理咨询;阻抗;识别;处理

一、阻抗的表现

阻抗是指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心理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抗心理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心理咨询的进展,甚至使心理咨询难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现象。积极认识阻抗及其表现形式,并加以有效克服,可增进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心理沟通,促使来访者对其特定思想、行为方式的领悟。

阻抗的表现形式通常有四种类型: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

来访者的阻抗可以表现在讲话程度上,其形式为:沉默、寡言和赘言。其中以沉默最为突出。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来访者通过其对会谈内容的某种直接或间接的控制,来表现其对心理咨询及其个人行为变化的阻抗。常见的形式有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虚假提问等。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这种阻抗是通过来访者言语交流中不同的心理活动体现的。它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等。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来访者通过故意破坏心理咨询的一般安排与规定来实现其自我防御的目的。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有: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师的安排,诱惑心理咨询师等。

二、阻抗产生的原因

第一,阻抗的产生是由于来访者不愿否定自我与不敢面对困难。

第二,阻抗的形成来源于来访者不愿放弃各种既得利益,对旧观念和旧症状的改变持反对态度。

第三,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第四,阻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来访者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各种不同的心理动机。

第五,来访者本身的人格问题,不安全感以及自我防御机制,也是产生阻抗的原因。

第六,咨询师本身的问题也是产生阻抗的原因(比如与来访者有冲突、违背咨询原则等等)。

三、阻抗现象的处理

阻抗是抵抗咨询的力量,咨询师遇到阻抗时,如果不能识别或缺乏突破阻抗的方法技巧,就会使咨询失败,学会识别、突破阻抗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在处理阻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来访者的戒备心理

咨询师对来访者首先要做到共情、关注和理解,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咨询气氛,解除对方的顾虑,使其能开诚布公地谈论自己的问题。例如,“来访者:我很难过,因为我从来没有担心过高考,唉!结果没想到连个三本线都没达到,哼!我觉得考试根本不能考察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再说学习也不是为了考试的,就想干脆找个工作算了,可我父母坚决不同意,跟他们吵了几天也没结果,烦死了!咨询师:你一向成绩很好,没想到高考会失败,因此你感到失望和难过,也有一点不服气。父母似乎觉得你非读书不可,但自己实在是不甘心,因而心里很矛盾,是吗?”。这段对话体现咨询师对来访者做到了共情和理解。

2.正确地进行心理诊断和分析

正确诊断及分析有助于减少阻抗的产生。来访者最初所谈,可能仅仅是表层的问题,咨询师若能及早把握其深层问题,将有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

来访者的某些人格特征,如攻击性、退缩性、暴躁或防御心理等很突出,不仅在平时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充分,也会反映到会谈之中。咨询师需要利用真诚的态度及高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取得对方的信任,排除会谈的阻抗。

有时,来访者的阻抗与咨询师个人有关。来访者可能出于对咨询师的气愤、害怕,或觉得咨询师伤害了他(她),或对咨询师产生了移情等,也会对咨询产生阻抗。遇到这种情况,咨询师首先了解阻抗产生的原因,解决引起阻抗的自身的有关问题。

3.以诚恳的态度帮助来访者正确地对待阻抗

咨询师一旦确认存在阻抗,可以视情况把这种信息反馈给来访者。但一定要从帮助来访者的角度出发,并以诚恳的、与来访者共同探讨问题的态度向其提出。可以这样说:“我发现这两次的家庭作业你都没有做,而且你说根本就做不到。而当我们讨论做什么作业时,你都表示过愿意做,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

有些来访者对咨询进展的抵抗十分强烈。对这种情况,咨询师可采取直接揭示其阻抗的方法。例如,“当我帮助你解决问题而你需要做出改变时,我感到有一种力量阻碍了咨询的进行,可能你也有类似的感觉,我想现在首先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咨询很难向前进行,你认为呢?”

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咨询中常常遇到的阻抗是来访者不愿付出努力进行改变。下面我通过一个咨询案例来说明。

来访者,男,18岁,高三学生,因为玩游戏上瘾而感到苦恼,前来咨询。他跟我说,他也知道玩游戏不好,应该改掉玩游戏的毛病,但却怎么也做不到。

知道玩游戏不好,这是认知,但来访者没有行为改变,不能实现咨询目标,这是阻抗的后果。

咨询师要突破阻抗,首先要识别阻抗,了解阻抗产生的原因,还应具备相应的技巧。

上述个案中来访者想要改变自己,有明确的动机,但动机需要通过行为才能实现目标。而来访者缺乏的就是行为,不愿意付出行为努力,故而没有实现目标。来访者可能自己都不清楚问题所在,总在强调“改不掉”、“做不到”,并形成暗示,反过来强化了“改不掉”、“做不到”,最终导致恶性循环,致使问题依然存在。以往来访者的父母和老师总在正面激励来访者:“别人能改掉玩游戏上瘾的习惯,你只要努力,你也一样能行”。这样的突破往往遭到来访者更严重的阻抗,没有什么效果。咨询师在面对这种阻抗时,需要掌握技巧,从来访者的阻抗背后给其致命一击,阻抗可以突破。我当时这样问该来访者:“你说你想改掉玩游戏上瘾的习惯,请告诉我你做了什么?”他回答说做了一些。但是这显然与他戒掉游戲瘾的目标相差甚远。此时就暴露了矛盾,于是我便采用面质技术,来促进来访者的统一:“你说你想改掉玩游戏的毛病,可你实际上什么也没做,前后存在矛盾,你怎样进行解释呢?”来访者犹豫了下回答道,想改变问题,但确实没想过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面对咨询师这样的面质,来访者认识到并不是自己不能改变,也不是自己做不到想做的,而是自己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突破阻抗后咨询师促进了来访者的统一,改变了“改不掉”、“做不到”的认知和自我暗示,也解决了想改变行为又不愿付出努力的内心冲突。

阻抗是来访者对于自我变化、自我暴露的精神防御,是来自于来访者抵抗咨询的力量。来访者通过阻抗可以成功地保护自己。试想一下,如果上述的来访者告诉他的父母,自己不想改掉玩游戏上瘾的毛病,必然遭到指责、打击;但如果说自己想改,但就是改不掉,则改不掉的原因就不在自己,可以让自己免受打击,还能继续玩。“改不掉”、“做不到”成为不去努力的“挡箭牌”,这是阻抗的本质原因。

应对阻抗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阻抗,了解阻抗产生的原因,以便最终突破阻抗,使咨询取得进展。突破阻抗的关键要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性,使其能与咨询师一同寻找阻抗的来源,认清阻抗产生的根源。克服阻抗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解释和讨论,直至来访者对此达到真正的领悟为止。

参考文献: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炳辉中学)

猜你喜欢
识别处理心理咨询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青岛市中山公园园林树木易混淆品种识别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