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们把AR定义成蓝海,那至少我们应该知道,它的未来在哪些领域。
远程指导
在进行一些高危工作时,如果指挥部利用摄像头将现场画面传输到工作人员眼前,并以AR的形式加以呈现,然后让后者进行远程指导,安全性就能得到保障了。譬如利用4K无人机将灾害现场的画面传输到救援大本营,同时还能将风向、温度、风险指数等数据展示出来。除了救灾,这种工作模式还可以让专家进行远程修理和维护。实际上,日本航空公司已经在这么干了。
建筑模拟
建筑师们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将图纸和未完工建筑进行切换比对,从而确保建造过程符合预期。但如果能将图纸转换成AR资源,然后用屏幕观察施工现场时直接在平地上竖起虚拟的楼宇结构,效率自然会有质的提升。而且这样做不需要对现有结构进行人工破坏,而那些隐藏起来的基础设施也能被肉眼看得一清二楚,只不过是透视的画面。譬如修建在地下的天然气管道,或者是车库构造等。
儿童教育
小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好奇心,但我们并不能把所有他们想知道的东西都展示到他们面前。当他们问你八爪鱼长什么样的时候,与其给出一张照片,不如真的把它请到自家桌面上来。对于目前的AR眼镜来说,这根本不是什么难事。你可以将客廳变成草原、深海或地下世界,各种奇妙生物就在其中自由穿梭。在孩子的一声声惊叹中,你会明白自己已经找到了“寓教于乐”的最好方案路线导航
如果将AR技术运用到汽车导航上,负责作为屏幕的自然是尺寸超大的挡风玻璃。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见过宝马的HUD抬头显示装置了。相较之下,AR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首先它的显示区域要覆盖整个挡风玻璃,当和前车距离太近时,相应区域会出现红色警告。在遇到转弯路口时,它也会在对应的一侧进行提醒。而当路面出现需要注意的交通标识时,它也会进行加粗提
医疗健康
学医是一个“往里塞”的过程,治病则恰恰相反,需要你把学到的东西都掏出来。但即便是最优秀的医生,也无法将所有的资料都记在大脑中。此时,我们就能动用AR技术,在屏幕上提供信息参考。譬如在确定了某种疾病时,它就可以把病灶位置展示出来。或者在扫描CT图之后,它会在骨骼上标识出附近的肌肉群和脏器。如此一来,医生的工作强度就能得到有效减轻了。
迷失感
从《精灵宝可梦GO》时代开始,关于AR游戏的诸多风险论就甚嚣尘上。原因就在于很多人玩这个游戏时,都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麻烦。譬如有人边开车边抓小精灵直接撞树上了,还有人在搜寻珍稀水生精灵时,从海边悬崖上掉了下去。还有一个玩家在玩另一款AR游戏《Ingress》时,深夜去湖边做签到任务结果溺亡,成为AR致死案第一人。
AR技术的主体仍然是画面上虚拟呈现的部分。特别是在一些游戏软件之中,我们的关注点永远落在那些虚拟物体上。虽然其沉浸感远不及VR游戏那般强烈,但后者至少能确保你在游戏时处于安全位置。很多AR游戏则需要你在户外进行,不管是荒芜人烟的郊外,还是车水马龙的市区,显然都不是你盯着屏幕就可以安全穿过的地方。
依赖症
没有人可以否认,未来的AR软件会成为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工具。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当我们习惯了它们所提供的便利性和精准信息时,一旦离开它们,我们可能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开车时AR模块可以把诸多你想要的信息推送到挡风玻璃上,或者在有限速警示、红黄灯时及时提醒,那一旦驾驶一辆不具备AR模块的车时,你就可能在驾驶时出现错误判断,违章的概率也将会大幅提升。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于,当我们把工作重心移交到AR手中时,万一它出现了偏差,譬如数据错误,或者某个模块失灵,必然会对工作效果产生大的影响。这种失误的后果可轻可重,但我们还是希望此类情况不要发生为好。
安全性
从目前国内的主流AR应用来看,这类软件工作时大多需要对你的现实位置进行确定,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当你用手机摄像头扫过街道时,高耸的大楼上会出现它的名字等信息,这其实就是LBS技术的功劳。但是这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当你把个人位置之类的私人信息提供给APP时,很有可能会被黑客截获。
暴露个人信息并不一定意味着会受到威胁,但AR项目的特殊性在于,你的位置共享是持续性的,所以行踪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时刻掌握。在《精灵宝可梦GO》大火的那段时间里,就有人通过发布虚假的集合地点,将玩家诱骗到人少的地方进行抢劫。如果你的信息被“火箭队”们获取,他们可以干的坏事简直不要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