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改革研究

2017-03-23 21:35李建霞李国伟
文学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课程改革

李建霞+李国伟

内容摘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文检课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停滞,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已经成为各高校亟需面对的问题,本文拟从课程顶层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探讨文检课课程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文献检索与利用 课程改革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要求全国各高校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在《规划》的指导下,全国高校迅速开展了依托教育信息化的课程改革。《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以下简称“文检课”)与信息技术关系密切,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课程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文检课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已经成为各高校亟需面对的问题。本文拟从课程顶层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探讨文检课课程改革的途径。

一.国家、高校应高度重视,做好课程顶层设计

文检课在全国高校的顺利开设得益于教育部三个文件的下发,分别是《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有数据显示,至90年代中期,该课程开设高校已达700多所。【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门课程很多方面显得滞后,必须重新进行顶层设计。

首先,《要求》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掌握用手工检索方式和计算机检索方式从文献中获取知识情报的能力”【3】。课程目标强调的是检索的过程,对学生通过信息检索培养个人的信息分析、处理、利用能力没有要求,这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所以,课程教学目标应及时修改为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意识,熟练掌握网络、数据库及光盘检索系统的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可利用信息检索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及科技开发。【4】

文检课开设三十多年来,教育部一直没有下发统一的教学大纲,这直接导致了各高校在开课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各自为政,导致了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教育部应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各高校可结合自己的专业设置情况适当灵活设置授课内容。

欲使文检课得到根本的改革,教育部的重视是一方面,各高校领导也应从思想深处重视该课程。目前,很多高校仍然将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有的条件差的学校依然以讲座的形式开设。高校应将其设置为必修课,设立专门的文检课教研室。同时,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专门划拨经费连续订购检索工具书,完善诸如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购置DIALOG系统模拟软件保证学生网上实习的完成。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学者葛冠雄曾对全国各高校使用的84种不同版本的文检课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只有六种涉及到了情报利用的内容。【5】在教材的指导下,文检课教师在授课时普遍走入了重“检索”轻“利用”的误区,教师在授课内容方面应向培养学生的文献利用能力倾斜。

目前,很多不具备条件的高校在新生入学后以图书馆讲座的形式囫囵吞枣地讲一遍,大部分高校作为选修课在固定时间开设,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课程可大胆尝试三阶段开设法。第一阶段主讲内容为“了解图书馆”,主要介绍本校及其他有影响的图书馆的馆藏、布局、使用方法,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信息意识,开课时间可选择新生初入校之后,由图书馆以讲座的形式开设即可。

第二阶段为文检课中级教育阶段,主要内容是信息意识与信息检索方法。信息检索的方法分为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两种,信息时代,计算机检索已经成为文检课重点讲授的内容,教师此阶段可传授学生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万方、中国知网等光盘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要讲授OCLC等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第二阶段建议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學期开课,因为此阶段学生的英语、计算机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并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对与专业有关的信息检索学习兴趣较高。

第三阶段为课程的高级教育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综合利用能力,此阶段宜选在学生大四上学期开设。教师可重点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检索写作文献综述及专业论文的技能。

三.探究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手段

文检课传统的教学手段是“1+1+1”模式,即一位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师介绍检索方法,学生听,且教师主要介绍的是工具书检索的方法。当前,计算机检索内容已经成为主流,教师必须改变授课手段,压缩手工检索的课时。在文检课的教学实践中,涉及到工具书的检索方法时,因不同类型工具书的检索方法大同小异,建议教师选择一两种较有代表性的工具书作重点讲解,其他工具书点到为止。目前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工具书实验室,这一模块的教学可大胆尝试放在图书馆的阅览室进行,教师一遍讲解,学生一遍实践检索方法。此部分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的比例至少为1:1。

计算机检索的部分,理论讲解与上机实践的比例至少为1:2。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机房讲解此部分内容,针对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库,教师可以拟定一个课题先将检索过程演示一遍,讲解与操作同步进行。然后根据学生专业布置一些课题进行实习,要求学生最终提交实习报告。如果学校不具备计算机及相应的数据库资源,可由教师提前将数据库的检索过程进行录制,再将录制内容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同学们播放,演示效果较为生动。

传统文检课的教学模式多为传统的灌输式,课堂往往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差。教师应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如探究式、启发式等,调动学生的情绪。同时,教育信息化为互动性教学方式的实现提供了条件,文检课教师可尝试构建专业教学平台,上传授课视频、课件、课后作业等教学文件,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仍可以与教师实现实时性互动沟通,激发其学习主动性。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传统文检课的考核多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施行,有的学校在试卷成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学生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只能测试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只要认真记诵教材都能有不错的成绩,但这种考核方式完全没有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笔者认为,如果该课程的教学能实现分阶段教学,课程的考核也可以尝试分阶段进行,最终三阶段成绩按一定权重相加算出最终成绩。

第一阶段“了解图书馆”部分建议采用作业的方式,如有的高校要求学生在校图书馆的网站上分别检索出两本与本人姓名相同或相近的作者的著作,并登陆图书馆系统写下对书籍的评论,最终提供检索页面与评论页面的截图即可。

第二阶段的课程因信息检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均有涉及,此部分的考核成绩应由卷面成绩+综合实习成绩组成。闭卷考核侧重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建议这部分占分30%。综合实习考核由教师事先拟定或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自主拟定题目,让学生对课题进行全面检索,写出检索所用数据库名称,具体的检索策略,认真阅读索取的文献原文,写出规定字数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切实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第三阶段大多学生已经开始了毕业论文的撰写准备工作,故可结合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学生可根据个人论文选题,通过查阅工具书、上网进行各种数据库的检索获得需要的文献,在对文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将考核与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结合,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不增加毕业班学生的学习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五.加强文检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首当其冲的任务。《意见》指出:“鉴于教学中必须使用各类文献资料,最好以图书馆作基地来组织教学。”【6】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截止目前,有数据显示,95%的文检课教师依然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兼任,专职教师的数量少之又少,【6】这些兼职教师日常大部分的精力要投入图书馆的工作中,在备课、科研方面难免力不从心。加之很多学校对文检课不重视,这部分教师在学校往往处于边缘地带,待遇、职称很难落实,教学积极性不高。

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情报学、图书馆知识储备较好,擅长讲授基本理论知识板块,传统的工具书检索方法也是他们的特长,但在英语、计算机检索技能方面普遍薄弱,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信息时代的到来呼唤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专职文检课教师队伍。这批教师首先应具备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技能,有较好的基础英语、计算机英语、专业英语的水平,这支队伍的专业知识应能覆盖学校的主要学科。文检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必须扎实过硬,否则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很难深入,只能泛泛而谈,而专业知识扎实的老师则能紧密结合学生专业,授课游刃有余。

目前情况下,迅速组建一支专职教师队伍是不现实的,只能逐步吸收专职教师加入。固有兼職队伍借助定期培训来提高其英语、计算机水平,教师也应积极自我提升,更新旧有知识结构,满足课程需要。

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文检课欲取得健康、长远的发展,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但这种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不懈的探索与反复的实践才能完成,但我们相信,只要国家、高校充分重视,文检课必定能担负起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Z].2012-03-13

[2][4]许建华,张素芳.彻底改革“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结构之我见[J].津图学刊1999(2):14-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Z].1992-05-05.

[5]吕明.论新环境下“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改革[J].合肥学院学报2004(2):84-8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Z].1984-02-22.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A880027。

(作者介绍:李建霞,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李国伟,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可视化)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课程改革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