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74-02
经常咳嗽,声音嘶哑是教师的职业病,究其原因除了教师吸了很多粉笔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说的话太多。自古以来,课堂教学靠的就是口耳相传,“传道、授业、解惑”都离不开口语表达。但课堂教学光靠口语是不行的,一方面形式单调,学生容易厌倦,另一方面教师讲的太多,常会口干舌燥,长期以往将会声音嘶哑,损坏教师的健康,影响教师的魅力。我把教学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指口语,无声语言指眼语、表情语、肢体语。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无声语言,教学能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眼语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教师的这个“窗户”一定要永远明亮灿烂。我每次上课前总要用亲切的目光扫视一遍全班学生,学生马上坐得端端正正,并用期待的目光回报我。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望着学生,用目光倾听,当学生回答得非常好时,我就投去满意的目光;回答得不够完整或者因胆小而不敢说话时,我投去鼓励的目光;回答错了,我会用目光告诉他“上课要专心听讲。”真诚的目光胜过千言万语,我用目光不仅传送给学生表扬、鼓励,还有批评,正当你讲课讲到精彩处,发现一个学生在搞小动作,我们往往会非常生气,如果我们一时冲动,大声斥责这个学生,不仅会打破营造好的课堂氛围,还会耽误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更会挫伤这个同学的自尊。此时,只要我们继续授课,而用严厉的目光盯着搞小动作的同学。一旦他的目光与老师严厉的目光相撞,他会立刻停下手中的事而进入学习状态,此时眼语胜过口语。“看着我的眼睛”不仅是为了告诉学生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以表现你的礼貌,更是为了告诉学生:课堂上我们不仅要用耳朵倾听,更要学会用眼睛倾听。
课堂上,学生要通过老师的眼睛领悟老师的情感,老师要通过学生的眼睛判断学生的内心活动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师生间的眼语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感应,是情感与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眼语,会将知识“润物细无声”的流入学生心田。
二、表情语
现代心理学家总结过一个公式:感情的表达=语言(7﹪)+声音(38﹪)+表情(55﹪),可见表情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有目的的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表情语用好了,它会让学生有愉快的学习心境,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如果没有丰富的表情,就不可能有生动、感人的课堂。试想一个老师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口若悬河地讲个不停,表情却呆若木鸡,学生的表现会怎样?这样的老师充其量是一个知识的“傳声筒”。
三、肢体语
西塞罗说过,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课堂上教师恰如其分的“指手画脚”就是教师的肢体语。我认为课堂上的肢体语有会意语、强调语、评价语等。
先说会意语,例如课后小节时,学生不会说了,老师用手指一指板书,学生立刻明白借助板书来说。让某个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只要眼睛看着这个学生,用手掌轻轻向上抬起,该学生一定明白是让他起立回答问题;手掌向下压是让他坐下。开火车认字,用手一指某一小组,他们马上明白是让他们表现。
再说强调语,当学生一齐读完黑板上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让一学生说说明白了什么,他说完了,但不够完整或者表述不清楚,老师用疑惑的目光看看他,并且用手指一指他后面的同学,被指的同学一定明白是让他做补充。老师一时疏忽写错了一个字,一个学生胆怯的举起了手,你允诺后,他纠正了老师的错误,老师轻轻走到他跟前,亲切的与他握握手,他会明白,老师在夸他。
评价语,当一个学生发表了独到的见解,老师做鼓掌的动作,学生热烈的掌声会立刻响起来。老师给他竖起大拇指,学生立刻明白“我最棒”。老师演示教具两手不够用,用期待的目光看看某一个同学,并点点头,他明白了并且帮助了我们,老师抚摸一下他的头,或者轻轻的拍一下他的后背,他会明白老师在感谢他。……
读书要做到三到:口到、眼到、心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也要做到这三到,口到就是用口语提出疑问,表达收获;眼到就是要用眼睛观察老师的一频一笑,一举一动,读懂老师的无声语言;心到就是要用真心交谈,用专心学习。老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以上三到,除了我们有渊博的知识,多样的教学手段,还需要我们恰如其分的运用无声语言。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