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磁共振分子影像研究与应用高层论坛在汕头市成功举办

2017-03-22 21:22吴仁华,贺光军
磁共振成像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汕头大学医学院磁共振

2017年10月27至29日,第六届全国磁共振分子影像研究与应用高层论坛在广东省汕头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磁共振成像》杂志社、汕大医学院及汕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共同主办。中国生物科技中心王德平处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影像系主任David Mikulis教授、中国科学院田捷教授、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罗跃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韩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贵祥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马军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李澄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健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罗娅红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乙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赵世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郜发宝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胡道予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史大鹏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李小明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主任、广东省珠江学者沈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谢传淼教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吴仁华教授、《磁共振成像》杂志社贺光军社长以及美国关岛大学Tedros Bezabeh副教授等三十余位国内外著名分子影像学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专题讲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蒋涛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崔光彬教授等专家主持了论坛讲座。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的分子影像专家学者、同道及研究生二百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组副组长吴仁华教授主持。汕头大学医学院秦达念副院长及汕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王长智院长分别致欢迎辞,向各位专家来宾表达衷心感谢,并肯定了大会的传承精神,为参会者提供了开拓视野、领略前沿、拓展思路、夯实基础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分会主任委员田捷教授、《磁共振成像》杂志副主编赵斌教授、贺光军社长也分别致辞并宣读《磁共振成像》杂志主编戴建平教授、中华放射学会主任委员金征宇教授和中华放射学会分子影像学组组长王培军教授对大会的贺信。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戴建平教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金征宇教授、同济大学同济医院副院长王培军教授高度评价了此次论坛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作为此次大会承办方周到细致的筹备工作。

全国磁共振分子影像研究与应用高层论坛至今已举办六届,初步打造成为了一个跨地域、跨学科的信息传播、问题研讨、学术交流、成果共享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对促进分子影像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次论坛主题为“精准医学,影像先行”,通过专家讲座、青年论坛、展板展示、优秀论文和优秀青年学者评选等形式,进行全面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大会专题报告涵盖了国家计划改革与部署、影像组学及其临床应用、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of Alzheimer's disease、the role of metabolomics in the era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APT成像的应用现状、获得性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脑炎MRI及PET-CT诊断、心肌磁共振成像新技术与展望、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病多模态磁共振研究、磁共振分子与细胞示踪成像在神经系统的实验研究、磁共振分子与细胞示踪成像在神经系统的实验研究、中国AD临床前期SCD研究进展、心脏磁共振早期舒展功能不全心肌病的基础研究、多模态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对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和应用等。中国、加拿大、美国三国的众多专家学者精彩纷呈的汇报分享对于拓宽分子影像学及精准医学研究的国际视野,强化学科建设,深化学术研究,进而推进分子影像学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会议还专门设置了青年论坛环节,来自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郑州大学、厦门大学医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汕头大学等国内高校的18位青年学者就影像组学及磁共振功能与分子影像的最新研究进展、科研创新、前沿信息和学术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大会报告和论文评选。此次论坛组委会评选出了十位优秀青年学者。

论坛期间,召开了《磁共振成像》杂志编委会换届筹备工作会议,田捷副主编受戴建平主编委托就编委会换届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赵斌副主编等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贺光军社长主持了会议。

猜你喜欢
汕头大学医学院磁共振
新乡医学院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汕头大学14项教学案例获评省级在线教学优秀案例
汕头大学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汕头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